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全麻如何控制麻醉深度?

全麻如何控制麻醉深度?

全麻如何控制麻醉深度?

梁慶偉、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麻醉科

什麼是麻醉深度呢?打個比方來說,全身麻醉就像睡覺一樣,剛開始睡時,意識漸漸模糊是全身麻醉的開始;到後來的睡熟,失去了意識,這是全身麻醉的維持階段,也是保證手術的重要時期;全身麻醉結束時,意識逐漸恢復,這是一個由淺入深再變淺的過程。而麻醉深度就是全身麻醉過程中,隨著麻醉藥物劑量的增加,意識呈逐級變化,表現為認知功能和對麻醉期間事件回憶的逐級變化,是傷害性刺激的激惹和麻醉藥物的抑制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中樞神經狀態。只有了解了病人麻醉的情況並且控制好麻醉的深度,才能準確地判斷能否手術並支持手術順利完成。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麻醉醫生常觀察病人的呼吸、循環、眼、皮膚、消化道、骨骼肌張力變化等體征來做麻醉深度的評估。這些方法雖簡單易行,無須特殊儀器,但是這些體征受藥物、手術刺激、原發疾病等影響較大,因此,必須用一些客觀的指標來判定。通常粗略地把麻醉深度的監測分為意識、肌松、抑制應激這三個方面。

全麻如何控制麻醉深度?

意識的監測與調控

意識曾是麻醉監測研究的焦點,如何保證麻醉病人無意識,避免術中知曉,這個問題困擾了麻醉醫生很多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通過對原始腦電的快速計算和加工,逐步產生了一系列源於腦電的、用於監測意識深度的技術,如BIS、麻醉熵、Narcotrend等,在臨床麻醉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Narcotrend在近些年來已被應用得越來越廣泛。

全麻如何控制麻醉深度?

麻醉醫生也不會盲目地為了預防術中知曉,認為只要給足麻醉藥就可以了,因為深度麻醉會對病人循環、呼吸和機體的代謝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導致老年病人和危重病人無法耐受深麻醉,而且,手術結束後病人蘇醒時間會延長。因此,全麻期間,維持適當的麻醉深度對於確保病人安全和提供良好的手術條件是十分重要的。為此,必須掌握全麻深度的監測與控制。相反,如果這台麻醉具有意識監測,那麼還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么?

可見,意識監測不僅可以避免術中知曉、避免麻醉過深,而且可以精確麻醉用藥、縮短術後蘇醒恢復時間,還可以保障病人的圍手術期安全與康復。

全麻如何控制麻醉深度?

肌松的監測與調控

肌松監測是目前除血壓、心電監測外最為成熟的技術。如何保證手術過程中肌肉張力適中,確保手術順利完成,這也是麻醉醫生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隨著各種新技術與臨床監測的結合,目前臨床上主要為神經電刺激模式,包括單刺激、四個成串刺激、強直刺激、強直刺激後單刺激計數、雙短強直刺激、磁力刺激。臨床工作中使用肌松監測儀進行肌松葯作用監測能夠:

①決定氣管插管和拔管時機;

②維持適當肌松,滿足手術要求,保證手術各階段順利進行;

③指導肌松葯的使用方法和追加肌松葯的時間;

④節約肌松藥用量;

⑤決定肌松葯逆轉的時機及拮抗藥的劑量;

⑥預防肌松葯的殘餘作用所引起的術後呼吸功能不全。術中根據肌松監測儀的結果及手術需要,會隨時調整肌松藥用量。

抑制應激反應

隨著意識和肌松監測的初步解決,人們逐漸認識到意識的消失只是鎮靜程度的監測,與臨床麻醉所要求的深度並非一回事,因此逐漸將研究重點轉移到抑制應激反應上,也就是鎮痛監測上。雖然已有鎮痛監測儀的發明,但由於諸多因素,此項技術尚未得到認可,並未應用於臨床麻醉。

全身麻醉時既是麻醉藥物誘導的無意識狀態,又是麻醉藥物對手術創傷反應的抑制狀態。理想的麻醉深度應該是保證病人術中無痛黨和無意識活動,血流動力學穩定,術後蘇醒完善且無術中知曉。因此,全身麻醉過程中進行麻醉深度監測與控制,不僅能有效改善臨床麻醉技術,實現精確、合理麻醉,而且能有效提升醫院麻醉科整體安全水平,提高麻醉手術室效率和醫療質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大智若愚的豬
神經退行性疾病:當「基因沉默」不再沉默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