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原獅舞習俗與回族的歷史淵源

中原獅舞習俗與回族的歷史淵源

作者邁克爾·杜雲霄


《中原獅舞習俗與回回人的歷史淵源》

獅舞習俗的來源

由於自古以來,有很多回回人及其先民沿著織綢之路從事經貿政治往來,並雲集於中土的各大都市。通過廣泛的文化政治交流,不僅使先民們的形象出現在民間傳說,事迹見諸於史料記載,而且千百年來那些常在街頭變戲法有著「胡人-蕃客」身份的民間藝人,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對於中原民俗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漢語「把戲」這個詞可能就是源自回回語「bazi」,此外像是「貓膩」(即貓兒膩)、鼠霉(即鼠迷)、麻食(《飲膳正要》中稱禿禿麻失,俗名「貓耳朵」)、麻葉(即麻依太爾,又名油炸果子),這些辭彙也來自回回語(東波斯語)。

中土本不產獅子,而漢語的「獅子」一詞則出自波斯語「shir」或「shēr」,在陝西渭南民諺中的「獅子背回回」便是連接回回先民史的特殊歷史淵源的傳統叫法。獅子,在中國文化上的呈現方式大抵上便是作為建築裝飾的石獅子和娛樂表演的舞獅。而在波斯與東伊朗文化中,獅子還素來有著廣泛而深刻的的文化政治影響。就像鄭和的元代祖先賽典赤,曾是哈剌魯(葛邏祿)的君主,其尊號被稱為阿爾斯蘭汗,Arslank-ān,即獅子汗。

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獅舞作為各族民間舞蹈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獅舞在舊時稱「太平樂」,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時更得到廣泛的發展。每逢過年過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作為必備節目來助興,特別是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吉祥納福不可或缺的形式。

中國的獅舞活動按地域分則有北獅、南獅之別,從種類上講以技術和表演形象可分「文獅」與「武獅」兩種。形態可掬、溫文爾雅,以表演戲球、踩踏板,與人親昵似貓的「文獅」和矯健迅猛、虎視眈眈,以高難雜技性表演為主的「武獅」,基本成為北、南兩方風格廻異的兩種「獅舞」表演風格。

最初北獅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而南獅則是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亦有將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獅的獅子,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北獅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通常二人舞一頭,獅舞者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肖維妙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南獅 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動。嚴格來說,南獅的獅頭不太像是獅子頭,有人甚至認為南獅較為接近年獸。南獅的獅頭還有一隻角,傳聞以前會用鐵做,以應付獅舞時經常出現的武鬥。傳統上,南獅獅頭有「劉備」、「關羽」、「張飛」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跟據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小相獅舞中的「獅子背回回」 小相獅舞是屬於北獅,分為兩大類,即「文獅」和「武獅」。從清嘉慶年間開始,不但從未間斷,而且不斷有創新和發展。二者區別為:「文獅」僅限於在「地攤」(包括放在地上的桌子上面)表演,而「武獅」則要在「空中作業」。

獅子舞的道具主要有獅頭、獅皮、刀槍劍戟棍等器械與繡球等。一組獅舞活動需三個人表演,兩人扮獅子,一個抬頭一人拱尾,協調動作,熟練配合,渾然一體。另有一人扮「回回」,亦即武士。在左文《鞏義小相獅舞》中講:「小相獅子多由兩人扮演。一在前邊「項獅頭」(簡稱「頭」),一在後邊「拱獅尾」(簡稱「尾」)。「小獅子」則由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裝扮。表演時多為兩隻或多隻「獅子」一齊上場,也有一隻單獨上場的;在「獅子」前邊,有一「回回」(「逗獅人」)領著「獅子」表演。」項城水寨與周口沈丘的文獅舞。

文獅舞又稱為「文獅子」舞,沈丘地方舞蹈,最早發源於漢唐時期的西域「五方獅子舞」和「胡人假獅子」。公元1231年,蒙古太宗皇帝窩闊台,為攻打金國都城汴京,強征中亞地區的居民參兵作戰。公元1234年蒙古軍平定中原後,一名叫海鼻耳的波斯人,跟隨蒙軍將領察罕·乃蠻台征戰至項城(今沈丘槐店),後被強行留居此地進行傳教佈道。海鼻耳在傳教佈道中,根據潁河兩岸人民,在春節、元宵節舞龍鬧燈的風俗,引進西域(海鼻耳的故鄉)的獅子舞,進行有機的結合、融匯,編創出一套即反映中原人民的風俗,又能展示西域圖騰的文獅子舞。

「文獅」表演時,都有一定的套路,如「回回」常耍的「倒騎驢」、「翻身鷂子撲地雞」、「挽五花」、「小身子」等。整理表演講求連貫性,節奏鮮明。「回回」與獅子配合有致,互相照應;無論亮相、造型,還是場面調度均給人以優美、和諧、活潑和舒展的感覺。

目前,河南民間文獅舞主要流傳於周口市項城水寨鎮與周口沈丘槐店回族鎮等地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略說大清》第十三回 努爾哈赤為報祖仇欲興兵
無知的人就會黑元和清,六個真相還原真實的元朝!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