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專制,大禹從一開始,就成了它的忠實粉絲,並且越走越遠

專制,大禹從一開始,就成了它的忠實粉絲,並且越走越遠

《夏朝真有趣》第8期

文/斯文卿相

專制,皇帝獨自掌握權柄,可以獨斷專行,遠古,「皇」指地神,「帝」指天神,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本身就是將天下共主從地到天,逐步塑造成天神在人間代理人的一個過程,後來又出現的「王」,這方面的含義則愈加明顯。

何謂「王」?三橫一豎,三橫指天、地、人三才,一豎指溝通,不就是在表明,唯有「王」能代表「人」溝通天地,是「人」當中的權威嗎?

既然是權威,而且還是能溝通天神的權威,那自然要有極大的權力,否則他還怎麼傳達天神的意思,並且代表天神管理人間,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如此,事實上,三皇五帝的發展過程也是如此。

簡單點講,三皇時期還好一些,條件惡劣,能吃飽飯就是好日子,所以大家思想還不複雜,當時的皇以及一些所謂的諸侯,也只是帶領大家一起勞動、征戰。

五帝時期,天下逐步趨於一統,部落制的國家過渡到部落聯盟制的國家,再過渡到城邦制國家,生活趨於穩定,剩餘產品增多,相對而言,吃飽肚子已不再是難事,人們便有了點別的心思,什麼心思?

有些人安於現狀,有些人則利用各種方法發家致富,貧富開始分化,階層隨之出現,到了五帝的堯帝統治時期,王城以及各諸侯部落之中已經產生貴戚,而這些貴戚,就成了最早的專門以馭民為主業的統治階層,這種統治階層是非常令人羨慕以及榮光的,後世《史記》,給五帝都要找一個來源於黃帝的高貴血統,未嘗不是這種趨勢的一種反應。

到了舜帝時期,權力愈加集中 ,他上任伊始,就能任命象做諸侯,象是什麼人?舜的弟弟,天下聞名的惡人,一個惡人,讓他去管理一個部落,很明顯,這只是他一個人的意思,足以證明,對象的任命,不是責任,而是恩賞,從這個層面就可以看出,三皇時期的「權」到了五帝時期,尤其是到了舜帝時期,便已經有了私用的嫌疑,「權」可以私用,為特定的人群服務,這件事說明什麼?專制開始了。

於後世而言,專制固然弊大於利,但對當時,以發展的眼光看,未嘗不是一種進步,最起碼,大禹是從中嘗到極大好處的,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治水向來不是一個部落,一個地區的事,需要統籌安排,兼顧各方,各方可能會得到利益,可能會有所犧牲,得到利益固然歡喜,付出犧牲怎麼辦?他們能同意嗎?

再加之治水方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各有所思,莫衷一是,這個時候就需要集中,然而沒有專製作保障,集中從何而來?誰會聽你的話?

以上種種,都是大禹治水之前需要考慮的問題,接任水官職務以後,大禹規、矩、准、繩等工具從不離身,每到一處,必先「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什麼意思?

考察當地地形,尋找之所以產生水患的根源,然後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相應的治水方略,而他的方略從不是一成不變,而是總結前兩代水官的經驗,再結合自己的方法,治水不光是堵,還需要疏,堵疏之間,河流改道,當地老百姓怎麼辦,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嗎?等等。

這些事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就需要有人配合,這人從哪裡來?大禹為此求見舜帝,希望能調動諸方力量,倘若還在以前,帝權並不集中,有事還要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協調各方力量必然是十分困難的,好在現在舜帝已經可以專制,於是便直接命令:

負責山林河道的朕虞,東夷部族首領伯益幫助大禹勘測地形;負責農業生產的謖官,先周首領棄,幫助大禹安置民生;同時命令天下萬國,有關治水事務必須無條件服從大禹安排,如有不從者,則有士,也就是皋陶以五刑處置等等。

就這樣,舜帝為了治水,利用專制給大禹極大的便利,也正因為有舜帝的專製做保障,大禹治水才沒有受到干擾,讓他的治水方略得以通暢無阻的進行,而這種保障,前兩代水官共工和鯀,顯然是沒有的。

也就是說,大禹從一開始,就嘗到專制的好處,所以就成了專制的粉絲,考慮到這時候的專制只是雛形,還不徹底,還需要更具體化,更制度化,於是,大禹就開始為專制的成熟極力奔走,殫精竭慮,並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這種制度,給以後建立大夏王朝打下基礎,同時也成為夏禮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傳後世,影響中國數千年之久。

參考資料:《史記》、《尚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也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通天有何功德?居然也成了聖人,還成了跟老君、元始齊名的聖人

TAG:草根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