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槍林彈雨中「打傘」?蘇軍這項防禦「破甲彈」的設計,最後敗給了誰?

槍林彈雨中「打傘」?蘇軍這項防禦「破甲彈」的設計,最後敗給了誰?

▔▔▔▔▔

某歌有云:

打雷要下雨...嘞哦;

下雨要打傘...嘞哦(大家都知道...)

平常大雨小雨如此,戰場上槍林彈雨也是如此。當然,我們所說的不是坦克上給人打的「傘」...

而是真真正正為坦克打的「傘」

本期就我們就簡單的聊一下「坦克雨傘

蘇聯ZET-1型反破甲彈裝置

坦克為什麼會打傘?

坦克為什麼會打傘?無非就是為了應付那越來越喪病的「彈雨」。打從坦克誕生開始「破甲」與「裝甲」就是一對兒矛盾的存在。在經歷了從一戰到二戰的洗禮與改進後,「矛」與「盾」都得到了快速發展。

趁機安利一波「胖老鼠

到二戰後期,隨著空心裝葯技術發展,各種破甲彈也隨之興起。與強調高膛壓、高初速的傳統動能穿甲彈相比,利用錐形裝葯產生金屬射流的破甲彈成本低廉、性價比高、對鑄炮要求也不會過高,所以後來一度成為各類反裝甲武器的主要選擇。

同樣的原理也用在了單兵反坦克武器上,誕生了RPG和卡爾·古斯塔夫無后座力炮等裝備。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對蓬勃發展的破甲彈,坦克在防護上也必須做出些反應。

想聽美軍大喊么?RPG你值得擁有...用過的都說好,沒有的都在找

防住破甲彈?

既然是要防住破甲彈,不妨先看一下它的原理。破甲彈所用的空心裝葯技術,是源自於美國人門羅在1888年炸藥試驗中發現的聚能效應(一般也成為「門羅效應」。)

其原理在於高能炸藥引爆後產生的高溫高壓,對前方的葯型罩產生擠壓,使其聚攏、壓縮,最終破碎,匯聚成一根具有部分流體性質的高溫高速金屬射流,在敵人的裝甲上「穿」個洞洞。

破甲彈的侵徹原理動態圖

對破甲彈而言,它的侵徹能力不受炮彈的初速、射距的影響,但與「炸高」(指破甲彈藥型罩口部到裝甲目標之間的距離)息息相關。

一般而言,炸高為裝葯口徑3-8倍時破甲效果較好;低於2倍口徑,射流尚未完全成型,破甲能力不足;高於10倍口徑,射流變形、速度下降,破甲深度會降低。防禦「破甲彈」的方法之一,正是「借用」破甲彈這一特點。

炸高是很重要的設計因素,所以不少大口徑破甲彈都採用長桿鼻部引信控制炸高

蘇維埃的另闢蹊徑

通過外部附加裝甲來提前引爆破甲彈,使之達不到最佳炸高,進而最大限度削弱其破甲能力,這是應對破甲彈的方式之一。這點在蘇德等坦克上早已有應用的例子。

但破甲彈的進步是持續不斷的,到60年代初期儘管坦克裝甲防護能力已有提高,但在「質變」的複合裝甲誕生前,T-54、T-55、T-62中型坦克的裝甲都還僅僅是「後二戰時代」的防禦水平,已經遠跟不上破甲彈的進化速度。要想不影響坦克各項性能的均衡,另闢蹊徑是必要的。

根據蘇聯專家推算:按照蘇聯常規中坦此時的防禦水準(首上60度100毫米裝甲,首下55度100毫米,側裝甲垂直80毫米,球形炮塔正面170到90毫米在23到55度之間均勻過渡),想要防禦85毫米的破甲彈,正面需要在同角度下增加到215到250毫米左右,而想要防禦115毫米破甲彈則需要同角度260到290毫米的程度。這以不是普通中型坦克能承受的...

蘇聯T-44坦克也採用過類似的附加裝甲

1964年,蘇聯為中型坦克開發了一種稱之為ZET-1型反破甲彈裝置,用於應對115毫米破甲彈從前方以及兩側的射擊。當然它不僅只包括「雨傘」部分。

ZET-1型反破甲彈裝置由兩部分組成,正面為安裝在炮管上的傘形防護網,兩側則是安裝在側裝甲上的可調裙甲。二者的防禦原理都如前介紹,通過提前引爆破甲彈,使之達不到最佳炸高,大幅削弱破甲能力。

安裝在T-62坦克上的ZET-1防禦系統,開啟狀態

我們先來說外觀最顯著的「雨傘」:ZET-1的傘形防護網由套箍、6跟傘面支撐桿和柔性的鋼絲防護網組成,並按照坦克上窄下寬的正面投影調整了防護範圍,使之能夠完全覆蓋到坦克正面投影。

「雨傘」的特寫,隱約可見其上的鋼絲防護網

防護傘重60公斤,平時行進時可像雨傘一樣摺疊收縮於炮管周圍,可在3分鐘內由行進狀態轉換為戰鬥防禦狀態。在使用時,成員可以藉助工具在15分鐘之內打開安裝。

收起狀態下的「雨傘」

防護傘根據T-54/55和T-62坦克的不同需求,安裝位置也稍有不同,但張開之後都應距離裝甲1.8米以上,以保證鋼絲網引爆破甲彈所產生的金屬射流不會對裝甲造成嚴重傷害。

與以往的正面附加裝甲相比,ZET-1的防護傘設計在輕便的基礎上解決了視野問題,更有利於持續作戰。

T-55坦克裝備ZET-1打開時的樣子。反正也沒啥俯角,也沒那麼容易蹭地上

車身兩側,ZET-1系統還擁有每側6塊附加裙甲,由硬質鋁合金製成,共重達200公斤,以鉸鏈的形式與側裝甲相連。

裙甲的角度可以在完全垂直和向正前方30度轉換,以實現1500毫米的最佳防禦炸高,增強側前方來襲的防禦能力。坦克可在1分鐘內完成行進狀態到戰鬥防禦狀態的轉換,並在3分鐘內調整好裙甲方嚮應敵。

T-62坦克開啟狀態(正面),可見側裙甲與側甲之間有一定距離

按設計者的構想,ZET-1的防禦網和裙甲在遭受85到115毫米破甲彈的襲擊後,頂多破壞鋼絲網和幾頁裙甲,不會對坦克主體造成嚴重損傷,而鋼絲網和裙甲則是可以更換的。

被85毫米破甲彈擊中後的效果:裙甲受損,側裝甲、履帶以及負重輪保持完好

設計完成後,ZET-1防禦系統即進入測試階段。主要測試項目是其防禦能力以及整體牢固性。1964年初,在對安裝了ZET-1防禦系統的T-54/55以及T-62的測試當中,實驗團隊先後用85炮、100炮以及T-62的115炮發射破甲彈。

被T-12反坦克炮的100毫米破甲彈擊中後,ZET-1系統正面防護網被燒毀,但僅在首上裝甲上留下了一點淺痕

結果無一例外被防禦網和裙甲提前引爆,儘管部分金屬射流還是在車身上留下了痕迹,但主裝甲並未遭受到嚴重損害,坦克內部也保持完好。而且在防禦網和裙甲的更換當中,若僅有一方面出現問題,坦克乘員藉助工具最短僅需要兩分鐘即可以完成戰時更換。

被85毫米破甲彈擊中四次之後:裙甲受損嚴重,但仍未傷及側裝甲、履帶和負重輪

在之後的牢固性和行進能力測試中,安裝了ZET-1系統的T-55和T-62坦克在防禦網和裙甲開啟狀態下,完成了長達500公里的戰地環境行進測試。結果整體牢固表現良好。蘇軍測試部門也認為ZET-1性價比高,並建議裝備部隊。

枝枝叉叉的也能克服

當然,這把「雨傘」終究是沒能裝備蘇軍部隊。因為在蘇軍裝甲部隊的眼中,這不過是一種應急手段。同一時期,採用複合裝甲T-64坦克已經完成測試、陸續生產。正是這輕便且高性能的複合裝甲,終結了ZET-1的列裝希望。

T-64BV:正是他們一家的誕生,讓蘇軍拋開了「雨傘」

自此之後,蘇聯就再也沒為坦克打過「傘」,而是安心的沿著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的道路走下去,這也就有了日後T-72、T-80、T-90等新一代鋼鐵洪流的誕生。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封面及圖片素材,均源自於網路圖片及視頻截圖,感謝作者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為原創內容,喜歡的話請多多轉發、留言支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姐武備空間 的精彩文章:

中俄聯合研製,國產40噸級重型直升機即將成型,裝備至少兩百架

TAG:雷姐武備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