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東亞隱身機第一摔:3大疑點指向海上夜航錯覺,可能直接撞海

東亞隱身機第一摔:3大疑點指向海上夜航錯覺,可能直接撞海

據日本航空自衛隊公布,當地時間4月9日晚7時30分左右,一架F-35A戰鬥機在青森縣附近海域從雷達上突然消失,至今未取得聯絡。第二天一早,日本方面確認在距海岸135公里處發現並打撈回了一段失蹤戰鬥機的尾部殘骸。至此,這架失蹤F-35A已經確認墜毀,飛行員仍處於失蹤狀態。

此次墜毀的日本F-35A照片,機身編號AX-5/79-8705

此次日本F-35A墜毀,可以不光是東亞地區,而且是整個亞洲地區第一起隱身戰鬥機墜機事件,引起極大關注。目前日本方面對外公布的信息很有限,推測事故原因仍為時尚早,但是依然可以發現3個疑點:一是戰機直接在雷達上消失,沒有收到任何求救或報警信號;二是截止到目前都沒有找到飛行員的蹤影;三是飛機墜機地點尚未確認,主要殘骸也沒找到。飛行訓練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情況,但是如果連求救信號都沒有發出,則一定是非常突然的情況,那麼事故原因範圍就被大大縮小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

首先是致命的技術故障。比如說飛控系統裡面某個軟體缺陷,那麼這個bug可以說是藏得非常深了,而且勢必會對全球F-35機隊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為F-35全球已經累計安全飛行了近20萬個飛行小時,僅在去年美國本土有一架F-35B垂直短距起降型號發生過一次墜毀事故,但飛行員成功逃生。平心而論,F-35核心技術已經足夠成熟,不太可能有這類缺陷。墜毀的這架是日本自行組裝的第一架F-35A,於2017年由三菱重工小牧南工廠總裝下線,編號AX-5/79-8705,機齡還很新,似乎也不太可能有致命的製造缺陷。

但是還有其他技術上的故障可能性,比如說類似F-22在制氧系統方面的缺陷就曾造成飛行員缺氧暈厥而機毀人亡,最近徹底放棄「治療」原有的分子篩制氧系統,在彈射座椅後面綁了兩個綠色的氧氣瓶,簡單粗暴地解決了缺氧的問題。F-35近年來也有過制氧系統缺陷的傳聞,但美軍調查後認為並無致命可能。無論如何,日本空自剩下的12架F-35A已經全部停飛,等待全面的技術檢查

其次,是遭遇空中撞鳥、撞機等意外情況。事發當時有4架F-35A在三澤基地以東海域進行夜間戰術飛行訓練,但隱身戰機很少進行密集編隊;而且根據美國洛馬公司隨後發布的情況,應該沒有其他飛機受損,因此可以初步排除撞機可能性。而如果是撞鳥的話,飛行員一般會向友機或基地緊急聯絡哪怕幾秒鐘。但這次沒有收到任何求救,要麼就是飛行高度極低,撞鳥後瞬間就掉海里了;要麼就是一隻大鳥直接撞破艙蓋、飛行員直接暈死,但這兩種可能性都比較小,只有等找到殘骸後才能確認。

夜色是隱身戰機最好的偽裝

最後,則可能是飛行員的個人因素所致,比如操縱失誤撞海、飛行錯覺等。由於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官僚體制原因,換裝四代機時仍不願意大規模修改編製,故而直接在需要淘汰的F-4EJ「鬼怪II」部隊中直接成立第302中隊,避免產生對現役F-15J和F-2產生人事變動。這就造成一個後果,此次失蹤的F-35A駕駛員已經40歲,是由F-4EJ改裝訓練而直接取得F-35A的飛行資質。從機械操控的二代機,直接改飛全電傳操控的四代機,操縱習慣完全不一樣,技術跨度非常大。

F-35與日本F-15J、F-2編隊訓練

這樣的飛行員選拔方式其實非常不合理,習慣了二代雙座機的老飛行員很難真正接受單座四代隱身機的技術理念。因此,飛行員很可能在訓練上不夠全面,操縱失誤的可能性不低。F-35A就一塊超大液晶屏,加上夜間海上訓練本來就缺乏地景參照物,尤其是這名老飛行員還處於改裝適應性訓練階段,更是容易產生天地倒置的飛行錯覺。如果真是因為飛行錯覺墜毀,那麼飛行員根本不可能彈射逃生,直接隨著飛機一起拍在海面上,毫無生還可能。

F-4EJ(左)與F-35(右)駕駛艙對比,技術跨度極大

目前,美國和日本已經出動了大量軍民用船隻、飛機展開搜救。最新消息稱事故海域深度達1000米以上,洋流環境十分複雜,聲吶搜索定位的難度極大。即使發現殘骸,也可能在墜海時完全解體,摔得支離破碎、到處散落,打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甚至很可能花費幾個月之久。或許只能等殘骸打撈出水才能知道真相了,姑且拭目以待吧。(文/妹子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君 的精彩文章:

直接打下來:有了這種新武器地面部隊再也不怕航空炸彈臨頭?

TAG:烽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