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李岩老師的遊戲力一直很喜歡,在面臨孩子很多的問題時,有時用遊戲的方式去化解會讓孩子更加配合。以下是聽了李岩老師遊戲課程中的一節,結合自己跟孩子之間的小遊戲,輕鬆化解了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

遊戲,不只為讓孩子聽話


打鬧和打架的差別是什麼?打鬧遊戲有什麼好處?

——打架是在噴怒情緒下時做出的以傷害和打敗對方為目的的傷感情的行為。

——打鬧是在愉快情緒下做出的讓相互關係更融洽緊密的增進感情的玩耍。

打鬧遊戲不僅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和關係,還可以鍛煉社交能力。因為在打鬧遊戲中,什麼時候應該控制對方,什麼時候退讓都需要根據對方的感受去調整。

我們跟著遊戲力通過遊戲養育有1年多的時間。因為2歲半到3歲的時間孩子正好是叛逆期,每天應對孩子的莫名發脾氣和孩子的敏感慢熱性格特質我真的沒少困惑。

通過玩樂輕推,我的女兒面對沒有接觸過的事物越來越有勇氣嘗試(當然是通過遊戲引導),面對比她強壯一些的妹妹從原本的害怕觸碰到現在敢跟妹妹摔跤,都讓我看到了孩子很大的成長變化。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最開始的入園每天哭,老師覺得孩子過於膽小到現在看到女兒特別快的適應了幼兒園,我都覺得選擇遊戲養育真的是選對了。

也是因為遊戲養育,我女兒在外面的時候配合度都是很高的。當然在外面遇到的壓力,回家後需要給她用打鬧遊戲來充電。

分享一個我們一起玩過的抓尾巴遊戲。

我們拿皮尺做尾巴道具,開始我把尾巴放在我的褲子後面夾著。孩子就是獵人,過來抓我的尾巴。我一邊快走一邊說「啊,我不要被你抓到」。女兒來追著我,還搖晃我的尾巴。然後又換成孩子後面長尾巴,我假裝獵人去抓她。孩子嗖嗖搜的跑,我就各種差點抓到卻抓不到。最後孩子看我太可憐了,還故意讓著我讓我抓到她。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孩子社交衝突,大人該旁觀還是該介入?

以前沒有過多的考慮過老師課程提到的打架與欺負(故意給對方製造麻煩)的區別。身邊經常能聽到家長擔心說孩子上幼兒園受欺負。

實際上仔細品味應該說的都是打架。

因為我覺得沒有哪個孩子會故意的沒有理由的去傷害其他小朋友。尤其是還處於幼兒園的小朋友。

而往往因為大人不加區分的將孩子間的衝突全部定義為欺負時在我們眼中就有了受欺負和欺負人的孩子了。

將這兩個概念進行區分,我覺得特別有助於我們不加有色眼鏡的,單純的去看孩子間的衝突。這些衝突就會變成比較平常的事。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有次孩子跟我玩的時候,跟我說白天有個幼兒園小朋友推了她,有個老師會來安慰她,所以她很喜歡那個老師。聽到這裡我並沒有特別的緊張問孩子關於推她的事情。

裝作是鎮定的第二隻小雞問孩子老師如何安慰她的。

她說到老師告訴她那個孩子還不太會控制自己的力量。我覺得老師做的挺好,就沒有再糾結這個事情。

關於「第二隻小雞」的說法,來源於《遊戲力2》,作者科恩在書的前言里講述了他小時候做的一次科學實驗——觀察小雞在恐懼時「裝死」。

受驚的小雞會觀察第二隻小雞在幹什麼,以此來判斷環境是否安全。如果第二隻小雞正在歡快地四處溜達,那麼前一隻小雞就像接收到了安全信號:第二隻小雞沒有害怕,而且也沒被吃掉,所以一定沒危險,我也可以站起來了。

如果第二隻小雞也在裝死,那麼前一隻小雞可能就會想:雖然我自己沒看見老鷹,但是第二隻小雞肯定看見了,所以它不起來,那麼我最好也老實躺著別動。

加洛普博士發現,小雞們在鏡子前面裝死的時間最久,因為它以為鏡子里是另一隻被嚇壞的小雞。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遊戲力書籍的作者科恩博士在書中說到:在剛剛開始從事家庭諮詢和治療的時候,我一度不明白為什麼對於有些父母而言,安撫緊張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這個問題上,第二隻小雞的實驗給了我啟示。

普通孩子在輕度緊張時,只需要父母勸慰幾句就行了,即父母起到了沒有害怕的第二隻小雞的作用。而對於那些很容易高度緊張的孩子,他們不僅聽不進勸慰,有時勸慰反而會讓他們更加不安。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同樣也很緊張。當孩子環顧四周時,他們看見了緊張的父母——嚇壞了的第二隻小雞,這讓他們更加堅信這個世界是個險象環生的地方。

所以,在這本以如何幫助孩子戰勝焦慮和恐懼為主題的書中,科恩提出了「第二隻小雞」的概念。他說,在安撫孩子之前,父母先要能夠做」鎮定的第二隻小雞「。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另外,在孩子間衝突大人介入還是不介入這個問題上,早年間因為看到其他文章提到孩子間交往大人盡量少干預。但是實際情況來看,完全不干預真的很難。

尤其是孩子們從吵架即將變成要打架的時候。我很認可李岩老師的觀點。必要時大人是要介入的。

我女兒和她的妹妹經常會爭搶東西,有時只是吵吵,第二天看到又沒事兒了。但是有時開始動手了,這時候我就會介入。我覺得適時的介入並帶入遊戲幫助孩子們和解是比較重要的。

我女兒由於小時候經常莫名讓其他孩子突然抱一下或者推倒,所以一直對小孩的印象不太好。

但是進入到4歲開始我能看到她會對小朋友沒有像小時候那樣戒備,而且也希望跟其他孩子玩。但是她不太知道方法,所以通常都是她玩的高興時,別的孩子過來好奇也想玩。

有一次我女兒在小區樹林玩,把一邊的松樹枝挪到另外一邊。有個小女孩過來看起來也是想一起玩的樣子。但是那個女孩不知道怎麼加入。

於是我說了句「來了一個小幫手幫你一起工作呢」。於是女孩回去她媽媽那裡拿她的小鏟子。開始吭哧吭哧跟我女兒一起從一邊挖到另一邊。

這時候我時不時說一句「哇,你們都已經完成那麼大一片工程啦,加油啊」兩個孩子就更加賣力氣了。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社交衝突,誰是誰非?

1)孩子之間的衝突,大人是沒有辦法判定就是誰對誰錯的。社交是最複雜的人類活動。衝突出現了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生氣的原因,聽起來都有情可原。所以不要像法官一樣評判是誰的錯或是責任。尤其是小年齡孩子之間。

2)解決孩子們的衝突不需要就是遵循哪一個固定規或方法。靈活是非常重要的。

昨天出差到北京,孩子說媽媽你記得帶著一袋隱形糖果。晚上我們微信聊天時孩子說想我了,問我帶那袋糖果沒。

我擔心她因為想我很難過,於是正好借著這袋隱形糖果告訴孩子: 我說:帶啦,滿滿一袋,想你的時候我就吃一顆,半袋都吃沒了,等回去路上再吃半袋,在你睡覺的時候突然就出現在你旁邊睡啦,孩子說:啊?吃了半袋啊,我的天,之後估計是被想念糖果轉移了注意力甜甜的睡了。

孩子之間打架,大人該旁觀還是介入?必要時用這種方式會輕鬆化解

當有人問你:你和孩子相處遇到麻煩的時候,是怎樣處理的?希望我們選擇的答案是:我們曾經一起快樂的遊戲。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餐時代,什麼都講究快節奏,就連孩子的成長,也希望能成為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事情,以為三歲的孩子可以像七歲孩子一樣聽得懂那麼多規矩;以為只要多說教,七歲的孩子就可以像十一二歲孩子一樣,聽得懂並且做得到,以為十一二歲的孩子可以通過說教就讓教育變成一勞永逸的事情。我們忘記了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他應該有的樣子,忘記了該用孩子的語言和他們交流。而遊戲,就是孩子最好、最真的語言。讓我們放低姿態,靜下心來,用心陪伴孩子,用心和孩子交流,時光不語,靜待花開。讓孩子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觀察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成績的好壞?如何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