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智能+製造時代未來已來,新趨勢、新模式與新挑戰

智能+製造時代未來已來,新趨勢、新模式與新挑戰

眾所周知,中國雖然早已成為全球公認的製造業大國,但中國製造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製造成本上,甚至主要還是集中在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疊加上最近幾年,中國製造業還面臨著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傳統層面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整個製造業的轉型已迫在眉睫。

因此,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到了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特別是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到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時,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彆強調了「拓展『智能 』,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在此過程中,製造業如何融入智能 ?智能 在哪些維度可以幫助製造業「降本增效」?落地的過程中又有哪些痛點與難點呢?

智能 製造時代未來已來

我們知道,過去幾年圍繞新技術賦能製造業,其實整個業界出現過很多的概念,例如,「智能製造」、「互聯網 製造」,以及「人工智慧 製造」,那這些概念究竟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實際上,「智能製造」中更強調將傳統的工業軟體應用到製造業,本質上解決的是數字化 自動化;而「互聯網 製造」,則是將互聯網工具應用到製造業,強調的是供需的對接和平衡,這幾年大熱的「工業互聯網」正是工業角度的互聯網 模式;「人工智慧 製造」,重點是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製造業,是在數字化、網路化的基礎上實現智能化,核心在於機器是否能夠具備「在線」的自主能力。

可見,從「智能製造」到「互聯網 製造」再到如今的「智能 製造」,背後正是新技術賦能製造業的迭代與進化的過程,原因在於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的融合應用,在逐步實現對製造業各環節效率優化的同時,通過機器的學習能力,最終達成「人機融合協同製造」的終極目標。

那麼,「智能 製造」究竟對傳統製造行業有哪些影響呢?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來做觀察:

第一,從提升生產效率維度看,即通過引入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可以最大化降低人為錯誤、持續改進工藝流程,提升產品率;此外,通過智能機器人的引入,還可以降低重複性、危險性工作,同時讓實現生產廢料、時間等方面的成本節約。

第二,從優化產業結構維度看,大規模的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在大大改造傳統產業結構的同時,還能新增和改造現有的產業,例如注入「智能 」的動力後,汽車產業就可以增加新的產品類型,如「自動駕駛汽車「就能夠更快的實現量產;不僅如此,圍繞製造業中各個環節,還能孕育出更多全新的智能 製造的新公司。

第三,從重構國際分工維度看,通過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優化產業結構之後,勢必會大大提升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讓中國的更多製造企業能夠爭奪更多的價值空間,真正實現「製造強國」的目標。

應該說,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中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都要更高,可以說將為人工智慧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MGI(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預測顯示,未來中國51%的工作可以實現自動化,預計人工智慧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達1.3%左右,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由此可見,智能 製造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意味著我們將迎來一個智能 製造的新時代。

智能 製造的三種商業模式

那麼,智能 製造落地的過程中,究竟會產生哪些新的商業模式呢,又蘊含著哪些新的商業機會呢?可以說,智能 產品、智能 服務、智能 生產無疑會會是未來研究的主要方向。

首先,是智能 產品,包括了智能 晶元、智能 組件以及智能 應用。從實際情況看,智能 晶元最難介入,但是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因為整個產業需要更強、更有效的算力支撐;智能 組件,是指將演算法API優化後進行對外輸出,供企業調用並實現二次開發;而智能 應用,則是通過直接生產相應的軟硬體一體化的人工智慧產品,為製造企業提供更深層次的助力。

其次,是智能 服務,藉助製造企業的大數據積累,並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演算法優化更好、更完整的描繪出用戶的畫像,以及製造業中某些需求。如,實現更實時、精準的信息傳遞以及對製造業中的各個環節實現實時監測、管理和風險預警等。

最後,是智能 生產,即針對製造企業的某一生環節,利用軟硬一體化的人工智慧工具,提升該環節的生產效能。例如,在工藝優化方面,通過機器學習建立產品的整體模型,識別製造環節中參數對最終產品質量的影響,進而找到最佳的生產工藝參數;此外,智能質檢也是該場景應用的重要環節。

毫無疑問,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中國製造業將會被實質性地影響和改變,未來中國的製造企業企業轉型智能工廠、跨企業價值鏈延伸、全行業生態構建與優化配置將有望得以實現,製造業的深度智能化也將不再僅存在於願景之中。

智能 製造的痛點與難點

當然,智能 製造並不會「一蹴而就」的,在落地的過程中,依然會有很多的痛點和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技術有缺口,特別是缺乏關鍵自主技術和原始創新,但關鍵技術,尤其是基礎技術需要長期大量的研發投入,短期內難以實現質的突破。好在,目前無論是以BAT為主的互聯網公司,還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創新公司都正在不斷技術創新,相信通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能夠完成關鍵技術的突破。

二是,標準落地難,目前製造業中擁有大量的製造設備,但是來自不同廠家的軟硬體設備不兼容的情況「比比皆是」,頂層設計的標準化與實際環節中的複雜度還難以匹配。不過,目前相關機構已在牽頭成立各種標準,加上產業間也正通過聯盟的方式,期待標準層面能夠早日實現破局。

三是,管理模式舊,工業化時代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導致了製造業中往往存在多層次,細分化的管理模式,但這種模式目前顯然已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需求,而隨著未來智能 製造的大規模應用,企業也需要更多從新的人機分工新模式去設計和更新過去的管理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製造業亟待人工智慧的全面「賦能」,智能 製造的結合不僅是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重要一步,也將是中國直面國內國際挑戰的重要超車機遇。所以,這個過程一定「任重而道遠,艱難而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申耀的科技觀察 的精彩文章:

智能音箱「三強鼎立」格局成型,終局將至究竟鹿死誰手?

TAG:申耀的科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