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軍這個集團軍老山輪戰殲敵3787人,為何打得這麼好

解放軍這個集團軍老山輪戰殲敵3787人,為何打得這麼好

在著名的80年代中越邊境老山輪戰中,解放軍南北各軍區部隊輪番上陣,總兵力達到30萬之眾,長期牽制越軍,保持高壓態勢,為支援南線柬泰對越鬥爭創造條件。同時,長達5年多的老山輪戰也成為鍛煉部隊的練兵場,在實戰中檢驗軍事建設成果,為我軍實行精兵主義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參加老山輪戰的解放軍眾多部隊中,蘭州軍區第21集團軍部隊是個特殊存在,並不太引人注目,作戰地域也是相對邊緣化的八里河東山,但整體表現中規中矩,打出來的戰績也相當出色。

第21集團軍前身出自於陳毅、粟裕麾下的華野2縱,在強旅如雲的陳粟大軍中只能居於二流地位,戰績表現相對一般。但在50年代入朝作戰中,第21軍還是打出了風采,精心準備,攻強守固,殲敵2萬餘人,獲勝凱旋而歸。此後該軍先後駐守華北、西北地區,成為防禦北方的預備隊。

1985年,第21軍奉命進行整編,調整為陸軍集團軍,強化了炮兵、裝甲兵、工兵等兵種力量,使部隊的整體戰鬥力得以提高。1986年4月底,第21集團軍步兵61師奉命配屬本軍區第47集團軍,進入老山陣地,接替已經輪戰一年的濟南軍區第67軍,繼續執行堅守防禦任務。

接防老山陣地後,第21集團軍步兵61師被分配堅守老山左翼的八里河東山,配屬炮兵及其他兵種一部,同漢揚、黃泥壩一線陣地的越軍形成對峙。八里河東山地區最高海拔1100餘米,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地形險峻不下於老山。而且該地區越軍的防線楔入我方一側,其炮兵火力可以控制我東山後方部分區域,結果造成我方後勤運輸受敵火力封鎖的困境。

相對於老山方向的部隊,堅守八里河東山的部隊更加不容易,除了要對付敵人防炮擊、防偷襲、防特工以外,又加上運動困難、吃飯困難、吃水困難,陣地條件非常艱苦,非作戰減員發生甚多。後來部隊就流傳了不少比喻,如八里河東山最難守的陣地號稱「第二上甘嶺」,「在東山守一個月,一輩子的苦都吃了」等。然而我堅守部隊意志頑強,喊出「祖國在我心中」的口號,忠誠履行使命,用鮮血與汗水澆灌了東山這片土地。

根據八里河東山方向的敵情、地形,以及成都軍區雲南前指和第47集團軍前指的指示,第21集團軍部隊確定了炮兵為主、步兵為輔、嚴密監視、抗敵反擊的作戰方針,立足於陣地不失,同時積極靈活採取各種手段打擊當面之敵,以擴大戰果,配合全線作戰。

針對越軍大規模反撲沒有,但小規模偷襲和襲擾不斷的特點,第21集團軍部隊精心組織,採取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配置,加強戒備,多以火力殺傷敵人。同時周密準備,突然實施拔點出擊作戰,掃除敵人威脅我軍防禦穩定的據點。

特別是炮兵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在偵察兵及前沿觀察所的有力配合下,採取炮火拔點戰術,神出鬼沒打擊敵人,取得摧毀敵火炮十餘門、各種火力點100餘個的較大戰果。特別是61師炮兵團在作戰中擊斃越軍一名中校團長,創造了我軍在老山輪戰中斃敵職務最高軍官的紀錄。

在一年輪戰期間,第21集團軍部隊牢牢守住陣地,共粉碎越軍大小襲擾300餘次,斃傷俘敵3787人,自己傷亡300餘人,以小的代價換取了大的戰果,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爭奪白馬山戰役,韓軍損失3500多人為何還能守住陣地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