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剛剛,人類第一次「看」見了黑洞!

剛剛,人類第一次「看」見了黑洞!

即便天文知識一張白紙的小夥伴,對「黑洞」這個名詞,也一定不會陌生。

諾蘭電影《星際穿越》中設想的黑洞景象。圖:Science Friday

從1784年史上首次出現「質量大到光都無法逃脫」的天體假說,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問世,再到60年代「黑洞」(black hole)這個說法的正式確立……

235年來,人類對黑洞的著迷程度只增不減,但卻因為它吞噬包括光線在內一切的屬性,從來沒能「看」見黑洞——直到今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設想的黑洞景象。圖:英國電訊報

英國時間今天(4月10日)下午2點,也就是國內時間晚上9點,全球6座城市(中國上海與台北、比利時布魯塞爾、美國華盛頓、日本東京、智利聖地亞哥)同步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EHT)項目全球多處射電望遠鏡共同捕捉到、人類史上首次「拍」下的黑洞照片!

連霍金都曾痴迷的黑洞,長這樣

圖:ETH Collaboration

對於終於拍下的這張黑洞圖片,發布會現場的科學家們說,它是如同「地獄之門」(gates of hell)。

BBC、CNN、天空新聞……全都沸騰了!

以上3圖:BBC News、CNN、天空新聞截圖

正如發布會上,黑洞圖像公布前現場科學家的這句話所說——

「科學歷史將由此劃分界限,這張圖像前的時代,以及它之後的時代。」

The history of science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time before the image, and the time after the image.

235年的「黑洞情結」

人類對黑洞的探索歷史,比大家最熟悉的愛因斯坦、霍金這些天文大佬的名字,還要久遠一些。

早在1784年11月,也就是235年前,一個名叫約翰·米歇爾(John Michell)的英國牧師,就曾經在一封信里寫到了「質量大到光線都無法逃脫」的天體假說。

不僅如此,他還相當準確地提出,這種無法直接觀測的天體,能夠通過附近可見天體被它「捕捉」時候的引力效應來間接觀測。

早在18世紀就提出了後來「黑洞」相關假說的約翰·米歇爾。圖:Weebly

當然,真正為這種假說帶來理論支持的,還得從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說起。僅僅幾個月後,德國科學家卡爾·施瓦茲希爾德(Karl Schwarzschild)就找到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一組解,並在隨後幾年內逐漸完善,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

當物質密度足夠大時,它就能形成時空中的一處「奇點」(singularity),效果如同一個不斷吞噬一切的「無底洞」。

右邊的就是施瓦茲希爾德。圖:維基百科

60年代,這種「奇點」被正式命名為「黑洞」。科學家們也逐漸得出結論,認為任何物質如果距離黑洞過近,就會被拉進黑洞被吞噬掉,即便是恆星或者電磁波也不例外,而可見光正是電磁波的一部分。

至於黑洞本身密度有多大?用法國天文學家Guy Perrin的話來講,可以這麼打個比方:如果地球被壓縮到黑洞那麼大的密度,那麼體積可能約等於一個頂針或者瓶蓋,而太陽的直徑則會被從139萬多公里壓縮到只剩幾公里。

圖:Quora

至於黑洞的成因,則普遍認為是質量超大的恆星在壽命結束後坍塌形成的。而坍塌之前,這些恆星的質量大約相當於太陽的20倍到幾百萬倍。

原圖:World Atlas

人類第一次收集到黑洞位置的信號,是在1931年。正如前面提到那位18世紀英國牧師的假說,雖然黑洞本身無法探測,但可以通過它周圍可見物質來定位;碰到那些「有去無回」的區域,很有可能就是遇上黑洞了。

而1931年探測到信號的黑洞,就位於我們所在的銀河系裡,被命名為人馬座A*(Sagittarius A*)

原圖:Pinterest

去年4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物理實驗室的聯合主任查克·海利博士(Dr. Chuck Hailey)公布了關於銀河系的這樣一個發現

「在這大約6光年的區域內,大約有1萬到2萬個這些東西(黑洞),但是從來沒人能找到它們。」

There are supposed to be 10,000 to 20,000 of these things in a region just six light years wide that no one has been able to find.

這還不算銀河系以外的那些星系……

圖:英國電訊報

那麼問題來了——

這次拍下的黑洞,在哪兒?

實際上,「事件視界望遠鏡」也就是EHT項目所研究的對象,是兩個已知黑洞。

其中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人馬座A*,是住在咱們銀河系裡的鄰居。它的質量是太陽的400萬倍,與地球距離是2.6萬光年(一光年約等於9,460,730,472,580,800米,這個大家都知道了)。

圖:NASA官網

而另外一個要更遠一些,來自銀河系旁邊的M87星系。它的質量就更大了,不過和地球的距離也就更大一些,有5400萬光年那麼遠。

圖:SciTechDaily

而據BBC News第一時間公布的相關數據,今天公布照片的這個黑洞,是距離我們更遠的M87星系黑洞。它的直徑大約為400億公里(相當於地球的300萬倍),用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海諾·法爾克教授(Prof Heino Falcke)原話來說,「比整個太陽系都大」。

那麼遠的距離,可以這麼說:我們今天看到的M87黑洞,已經大約是恐龍滅絕後到石器時代開始前這段時間裡的「老古董」了!

發布會現場的M87黑洞圖片。圖:天空新聞

連光都吞噬,如何拍下來?

人類能真的「看」到黑洞嗎?

至少現在的技術來看,這還是個觸不可及的夢。畢竟黑洞連可見光在內的電磁波都統統「吃掉」,所謂的觀測,其實是通過黑洞周圍「極限點」(point of no return,也有翻譯成「不歸路」的)來間接達成的。

距離黑洞太近的恆星,會被它巨大的引力壓扁、碾碎,進而轉化為溫度極高的白色氣體。而這些恆星的「碎片」在徹底被吸進黑洞消失前,會「迴光返照」一般瞬間放射出極為耀眼的光芒。

藝術家Jon Han創作的黑洞以及周圍「極限點」景象。圖:紐約時報

歐洲航天局的天體物理學家保羅·麥克納馬拉(Paul McNamara)介紹說,這種現象被稱為「吸積盤」(accretion disk)。

這種「吸積盤」讓科學家們能夠觀測到黑洞周圍的「極限點」,並且理論上愛因斯坦的研究結論如果正確無誤,那麼觀測結果能讓人類相當準確地測算出所觀測黑洞的大小與形狀,也就是所謂的「看見」和「拍照」了。

圖:CNN視頻截圖

今天劃時代的照片,是「事件視界望遠鏡」ETH項目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組成一台巨大的虛擬望遠鏡來拍下的,其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

這12個望遠鏡,遍及北美、南美、歐洲、南極

圖:BBC News

圖:央視新聞截圖

ETH項目是從2017年4月開始啟動對黑洞拍照,但這張照片的「沖洗」,其實就用了約兩年時間。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在內的一些國內機構,也參與了此次國際合作。

至於為什麼需要兩年的「沖洗」時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說:一方面是因為數據量非常大,涉及到全球八個不同地方的望遠鏡;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在數據處理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技術上的難點,導致處理的時間比較長。

再來看一眼這次拍下的M87……

圖:ETH Collaboration

劍橋大學天文學研究所的雷諾茲教授(Prof Reynolds)對天空新聞這樣說道,ETH項目最終推算出M87黑洞質量相當於650億個太陽,與之前的一些推算吻合程度相當高。這意味著,人類對於黑洞鍥而不捨的研究和探索,正在正確的方向上大步前進。

不過,目前ETH還沒能捕捉到銀河系內人馬座A*黑洞的圖像,因為它周圍天體被吸入前爆發光線的速度更快,拍下的照片相對要模糊許多。但ETH項目的學者們都認為,未來還是有機會給它拍個照的。

微博上 @央視新聞 報道的熱評區,有這麼一句話,很是引起了一番共鳴

圖:微博 @央視新聞 評論區截圖

誠然,人生太短太渺小,我們在有生之年能看到這張黑洞照片的面世,其實已經極其幸運,名副其實地「見證了歷史」。

也正是霍金、愛因斯坦和更多我們記不住名字的學者、研究員、科學家等等接力一般的不懈努力,讓我們能夠接近宇宙深處的真相,近一些,再近一些。

期待,我們和宇宙時空更多的接觸!

(英倫圈綜編,編輯:Moo,內容參考BBC News、天空新聞、CNN、環球網、英國電訊報、紐約時報、Science Friday、維基百科等,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一見面就結婚的真人秀,看到最後…手動微笑.jpg
女王禁止梅根佩戴王室珠寶?可她光靠戒指就玩出了花……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