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壯志未酬魂先歸——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抗金坎途

壯志未酬魂先歸——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抗金坎途

南宋年間,金宋戰場交鋒不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將士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文人落筆似刀,句句泣血。

南宋

自古書生意氣,少年輕狂,有這樣一位書生自飄搖山河來,見慣了烽火狼煙的他,意識到詩詞解不了百姓疾苦,於是投筆從戎,集結四方義士,揭竿而起,用一腔愛國熱血衝鋒前線,免百姓被金兵欺壓之苦。

旌旗獵獵,戰鼓雷鳴。一人、一劍,彷彿詩詞中的無盡感慨都化作氣力,刺劈撩掛,不休不止。書生的勇敢果斷讓朝廷側目,宋高宗嘉其英勇,命他為江陰簽判,自此,二十五歲的書生開始了他漫長而坎坷的南宋仕途。

宋高宗

書生想,堂堂七尺男兒,應志在收復河山,假使刀劍無眼,馬革裹屍還,那也是無上榮耀。

請戰的奏摺夾著書生的少年熱忱一封接一封地送往京中。朝廷說:你啊別著急,我們肯定會收復失地的,你等我們準備好了,就是你沙場馳騁,浴血奮戰時。書生就這樣等啊等,直到迎來了一位新帝王。

書生

這位新帝王慷慨激昂,痛斥朝廷避而不戰,一表要報仇雪恨、收復失地的決心,書生想,我的機會終於來了。1165年,書生將集結自己心血的《美芹十論》,呈上帝王桌案。這位帝王卻像突然失去記憶一般,對與他「志同道合」的書生,視若不見。一次次失望終於讓書生看透了朝廷的怯懦、退縮。

書生收起了種種抗金救國、收復失地、一統中原的幻想,將一腔壯志難酬的悲憤傾與詩詞。

水龍吟·登建康 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歲的書生第二次出任隆興知府兼江西安撫使。同年十一月,受彈劾,被罷官。淳熙十五年(1188年),書生又陸續兩次出山做官。紹熙五年(1194年),書生再次被罷官。

亂世出英雄,更埋英雄。無數熱血少年以為靠著一身武藝,過人謀略就能馳騁沙場,報效國家。君可見,文韜武略者如過江之鯽,但史書上白紙黑字,名傳千古的又有幾人?

嘉泰三年(1203年),主戰派崛起,早過花甲之年的書生終於被人記起了。雖年邁,但收復失地的壯志卻絲毫不減。朝廷先後任命他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次年,其被加為寶謨閣待制、提舉佑神觀,並奉朝請。不久後,被任命為知鎮江府,獲賜金帶。

等了一輩子,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他重拾寶劍,駕著馬匹,望向宋金邊境,在他看不見陰暗角落射來了一支羽箭,笑容都還沒來得及收起,就迎來了命運對他的致命一擊。

朝廷諫官說書生的筆下的詩詞有諷刺朝廷之意,於是書生的官職被一降再降,如同復明的盲人再次陷入黑暗,書生對自己的心說,算了吧,不等了。

辛棄疾

開禧三年(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書生為樞密都承旨,但那時書生早已病入膏肓,只能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書生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這位書生姓辛,名棄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明朝叔侄兩藩王爭皇位,大臣提了個愚蠢建議:不如效仿劉邦和項羽
清軍圍攻嘉定,進士守城十二天後率兩子投河,死前高呼:城亡人亡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