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與蕭何比,名望人緣差遠了,為何最終眾人反倒擁戴劉邦為頭領

劉邦與蕭何比,名望人緣差遠了,為何最終眾人反倒擁戴劉邦為頭領

了解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劉邦雖然成功奪取了天下,當上了開國的皇帝,但是其實這個人有很大的性格缺陷,或者說,最初的劉邦就是一個地痞無賴也不為過。要知道在沛縣起義之前,主使者其實是蕭何,劉邦與蕭何相比,不管是人緣也好,名望也罷,那差距都是十分巨大的。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就會提出疑問了,既然是這樣一種情況,為何眾人最終反倒是要擁戴劉邦為頭領,而不是讓蕭何當頭領呢?

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具體的過程。要知道劉邦原本是個亭長,縣令派他去修建皇陵,結果一出發,很多囚徒就逃跑了,劉邦也沒有什麼辦法,於是他乾脆將剩下的人也全部放了,自己帶著十幾個人也躲在了山上。

而那時候,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農民起義,這個沛縣的縣令就害怕自己受害,於是也想舉旗。但是蕭何、曹參等人卻對他說,你是秦朝的縣令,你來舉旗起義,又多少人會相信你,追隨你呢?何不把劉邦請回來,讓他來舉旗呢?

縣令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命人將劉邦找回來,可是劉邦回來是回來了,但是身邊卻還帶了百十來號人,縣令一看劉邦人多又害怕了,結果就下令關了城門,不讓劉邦進來,甚至還把蕭何等人抓了起來。

再後來,蕭何等人成功脫困之後,就來到了劉邦的陣營之中,幫他寫了一份書寫射進了城中,其目的就是要揭露縣令的醜惡嘴臉。城中的百姓看到這封書信之後,立刻造起反來,直接就把縣令給殺了,隨後打開城門,將劉邦迎了進來。

因此,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眾人最終之所以選擇擁戴劉邦,就是因此當初,他是被大家親自迎接回沛縣的。而實際上,劉邦之所以能成為頭領,其實也是蕭何有意為之。

首先,蕭何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起義這個事情說起來簡單,實則幹起來風險極大,因此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這個責任,可是這個責任太過巨大,蕭何不想背這個鍋,於是才將劉邦推出來頂缸。

其次,劉邦身上有一種氣勢,什麼氣勢呢?就是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說白了就是魯莽。蕭何等人深知,起義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玩命,靠的是氣勢,而並非是文化水平有多高。而在這方面來說,顯然沒人能和劉邦相比。因此推舉劉邦成為頭領,顯然才是最最恰當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手冊 的精彩文章:

左右之爭,從古至今的交通細節,背後卻反映出人類歷史的大變遷
二戰時期,同為法西斯國家的日本同德國相比,都有哪些差距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