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死後,蜀漢還堅持了30年,靠的是魏延留下的防禦策略!

諸葛亮死後,蜀漢還堅持了30年,靠的是魏延留下的防禦策略!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受到《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往往認為蜀漢一旦離不開諸葛亮,很可能就無法堅持下去了。但是,實際上,在諸葛亮於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後,蜀漢卻堅持到了公元263年才滅亡。由此,在諸葛亮死後,蜀漢依然苦苦支撐了30年之久。直到公元263年,在魏滅蜀之戰中,曹魏大軍突破了蜀漢的漢中防線,從而攻入到蜀漢,進而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由此,在筆者看來,蜀漢漢中防線的失守,成為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礎上,蜀漢之所以能在諸葛亮死後堅持30年左右,和魏延留下的漢中防禦策略存在直接的關係。

首先,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門戶,漢中一旦被曹魏攻佔的話,那麼蜀漢腹地自然就失去了防禦的屏障。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姜維改變了魏延之前的漢中防禦策略,導致曹魏大軍突破了漢中防線,從而引起了蜀漢的滅亡。在此之前,魏延、漢中、吳懿等人因為堅持同樣的防禦策略,得以曹魏大軍的進攻。一方面,就魏延來說,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在魏延鎮守漢中期間,漢中之地可謂固若金湯。對此,這就說到魏延的防禦策略了。

在劉備晉陞魏延為漢中太守後,魏延採取的防禦策略就是「錯守諸圍之法」。具體來說,魏延藉助於漢中的有利地形,將蜀漢大軍分散布置在每一個險要關口,於駱谷、斜穀道、子午道等地駐重兵。在此基礎上,魏延也在漢中城內保留了一定的兵力。對於魏延來說,其在鎮守漢中期間,是將防線布置在漢中外圍,分兵固守,也即不給曹魏大軍進攻到漢中之地的機會。因為蜀漢大軍把守了各個險要的關口,加上這些關隘之間互為犄角,所以曹魏大軍即便兵力上佔據優勢,也是攻不破魏延設下的防線。

在魏延之後,吳懿、王平這兩位蜀漢名將先後鎮守漢中。對於吳懿和王平,繼續採用魏延「錯守諸圍之法」來防禦漢中。其中,王平鎮守漢中期間,曹魏大將軍曹爽就率領10多萬大軍進攻漢中之地,結果被王平輕鬆擊退了。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面對曹爽的10多萬大軍,王平雖然只有3萬兵馬,但是,其遣護軍劉敏等領兵據興勢拒敵,並多張旗幟,綿延百餘里,自己率軍在後,兼防魏軍分兵從黃金谷(興勢東)來攻。在將防線布置在漢中之外的基礎上,曹魏大將軍曹爽遭截擊,督軍爭險苦戰,死傷慘重,逃回關中。

最後,不過,在姜維擔任蜀漢大將軍後,卻改變了漢中的防禦策略。姜維採用的戰略是「斂兵聚谷之法」 。在蜀漢後期,姜維在漢中各關口的軍隊撤回來,集中在漢城和樂城兩處,外圍只留少部分偵查兵馬。一旦魏軍來犯,就故意將魏軍引入平坦之地,聚而殲之。對於姜維來說,這種「斂兵聚谷之法」忽略了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因為等到曹魏大軍進入到漢中之地後,蜀漢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圍殲敵軍。結果,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鄧艾、鍾會的大軍成功突破了漢中防線,從而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總的來說,在諸葛亮死後,蜀漢因為繼續採用魏延的防禦策略,得以抵擋強大的曹魏。但是,蜀漢的滅亡,也是因為這一防禦策略被改變了。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發動兵變時,此人手握10萬大軍,為何卻不戰而降?
韓國的一位君主:引髮長平之戰,為秦國輸送兩位人才!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