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韓國為何能夠忘卻日本侵略之痛,主動與日本交好?

歷史上,韓國為何能夠忘卻日本侵略之痛,主動與日本交好?

文|逆北

01劍拔弩張的東亞

上世紀60年代的東亞局勢,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戰雲密布」。這段時間裡,中蘇關係急劇惡化,蘇聯集結大量軍隊於邊境線上,給當時中國政府造成不小的壓力;在越南,美國從間接支持法國殖民者打擊越共武裝,終於一變而為直接的出兵;即使是遙遠的印尼內部,反政府的陰謀也在逐漸浮出水面。

不過,恰恰是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東亞世界兩個不共戴天的仇敵,居然走到了一起。他們,就是日本和韓國。

也許人們感到奇怪,朝鮮半島的韓國,在近代歷史上可是一直受日本殖民打壓的,是什麼原因讓他能夠走出這段歷史記憶,去與日本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呢?

02民間貿易關係的建立

故事還得從1951年說起,這一年,半島內戰進一步擴大化,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遙遠的美國西部海岸,經過一番談判,日本卻與新生的大韓民國建立了民間的貿易合作的關係。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關係的確定,由於日韓民間的商貿往來不受限制,一些韓國的富裕家庭得以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日本接受文化教育,而大量日本商品也湧入韓國國內,推動了日本戰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03日韓邦交正常化的阻力

但是,雖然一些韓國人對日本抱有好感,可是韓國從上到下的仇日情緒,卻是難於消除的。在戰爭中,日本掠奪韓國資源、強迫韓國婦女為軍隊提供性服務等行為,給韓國國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

除此以外,日韓還存在著極大的現實利益糾紛。比方說,前幾年的獨島(日本方面稱為「竹島」)問題中,日本堅稱對韓國管理的獨島擁有主權,雙方的外交人員為此在談判桌上吵得不可開交,韓國總統李明博為了向日本展示韓國政府在領土糾紛上強硬的姿態,還坐著直升機跑到爭議島嶼上視察。

這些21世紀的熱點問題,其實在上世紀50、60年代,也困擾著日韓兩國政府,而這也成為了日韓邦交正常化的巨大阻力。顯然,如果不能在歷史恩怨與和現實利益糾紛兩個問題上達成和解,日韓是不可能有正式的外交關係的。

04半路殺出個朴正熙

1961年發生在韓國的軍事政變,給雙方外交關係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契機。這一年5月,韓國將領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政變成功後,他搖身一變,把自己包裝成為了一個政客,當然,軍隊還是掌握在他的親信手中的。在他自導自演的總統選舉中,朴正熙成為了韓國這艘大船上說一不二的掌舵者。

(五一六政變中的朴正熙,戴墨鏡者)

朴正熙和他的親信控制政府後,立即著手於各方面事務的處理,其中,日韓邦交的正常化,成為了朴正熙最為關注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朴正熙原先畢業於日本軍官學校,並在日本軍隊里服役過很長時間。長期的軍旅生涯,讓他逐漸培養起一種實用主義的思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且效率至上。這種意識,對於他處理日韓關係,是極富有積極意義的。這種思維具體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朴正熙知道,自己位置坐穩,就得讓老百姓有飯吃,老百姓有飯吃,就得發展經濟,如何發展經濟?顯然,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須有外部支持。外部支持是誰呢?美國人深陷越戰泥潭,無暇扶持韓國經濟,因此,自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日本方面。

05摸清對手底牌,反覆談判拉鋸

可是,日本可是曾經侵略過、奴役過自己同胞的敵人啊!朴很清楚,一旦處置不慎,自己將會背負巨大的輿論壓力。但是,韓國經濟長期停滯的現實,已經沒法給他再留思考的時間了,就在他登上總統位置不久,朴便派自己的親信——侄女婿金鐘泌同日本政界進行接洽,以摸清對方的底牌。

日本政府當時對於韓國上層的變動,也是極為關注的。當發現朴正熙對於己方並無惡意後,他們也抓住機會,向韓國方面表達自己有意於協助其發展經濟。

(現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其父輩便曾投身於這場援助計劃)

這正是朴正熙求之不得的,可是,領土糾紛如何處理呢?還有,日本的援助應該是以什麼樣的名義來進行?雙方在進一步接洽中,曾在這些問題上又發生爭執,最後,日韓勉強達成協議,領土糾紛暫時擱置,而日本方面的經濟援助,也不應被稱為「賠償」,而是以合作的名義來進行。

名義上,韓國方面吃了虧,不過,實際上,在之後的日子裡,日本方面的貸款和技術支持,極大刺激了韓國經濟的發展,也間接促成了享譽世界的「漢江奇蹟」。另外,在日本經濟專家的指導下,韓國也擁有了自己較成熟的管理和生產機制。韓國社會就業機會增加,經濟總量抬升,日本方面其實功不可沒。

在歷史恩怨上,雙方也差點鬧翻臉,但是,為了保證經濟合作的從容展開,韓國方面選擇暫時淡化這一爭議,日本方面雖然表示要「深刻反省」,可在協議擬定上,卻對這些隻字不提,這一細節,著實值得玩味。

(痛哭失聲的韓國戰爭受害者)

在反覆的談判拉鋸戰下,終於,1965年夏,日韓雙方代表在韓國首都漢城正式簽署了《日韓基本條約》,半年後,雙方互派大使,遞交國書。不過,痛苦記憶的淡化,並不代表著消除,韓國民間因日本侵略戰爭而產生的受害者,一直堅持向日本方面要求得到道歉與賠償,而日本則閃爍其詞,不予正面回答,這些也給雙方的邦交蒙上了一層陰影。

參考文獻:

姜聲鶴《韓國外交政策的困境》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鄒仲蘇《縈繞於東亞地區的幽靈》來源:上海書評

五百旗頭真主編《日本外交史》 世界知識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從和珅到恭親王,這座豪宅為何成了大清朝的最佳見證?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