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你不知道的道教那些事兒

你不知道的道教那些事兒

你不知道的道教那些事兒

作者:靈椿八千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

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

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

看過這麼多小說和說法

道教依舊神秘,

想要進一步了解這個神秘的本土宗教嗎?

耐下心來看一看這些回答吧,

或許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註:點擊後,平心靜氣等待五秒,向下輕滑答案才完整

問:道教的追求到底是什麼?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道教是一個多元的宗教,所追求的目的也往往因人而異,有人追求修道以長生不死,有人追求神秘玄妙的法術,也有人出於對世間萬物的好奇與不解。

可最終要追求什麼?這其實是一個無法統一的問題,只能說,每個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尋找自己的大道。

而這個探尋的過程,是符合道教三寶「道、經、師」的,如果沒有道教三寶,所謂的追求就不是道教的追求,而是個人的追求,反之如果符合道教三寶,即使具體內容上千差萬別,但那也是道教的追求。

問: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怎樣?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道教是中國文化中極重要的一部分,其思想和中國人的哲學觀息息相關,如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敬天法祖、天人感應的神學思想,承負的善惡報應系統,無為而無不為的處事準則,虛極靜篤,自然超脫的心境。

總的來說,道教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深入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可以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問:道教的至高尊神真的是鴻鈞老祖嗎?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正統道教的至高尊神,是三清道祖,取意《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三生萬物之意,在早期道家思想中,認為天地承載萬物,而道早於天地,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這個無根無極的「道」在不同時期不同境況,顯化為三清道祖,故三清即是道,道即是三清。

鴻鈞老祖則出自著名古典小說《封神演義》在此之外並無其他經籍記載,在樂府詩中有「鴻鈞廣運,嘉節良辰」一說,鴻為廣大之意,鈞則是指天,在《淮南子》的九天中,天之正中,最正最上之天,鴻鈞有廣大之天之意,有自然之寓,或許是《封神演義》的作者取「道法自然」之含義,所以才在小說中加上了鴻鈞老祖這個角色,只是在正統道教中並無這位尊神。

問:到底什麼是道士?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在《太霄琅書》中這麼描述:「人行大道,號曰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曰道士。」

在《說文解字》里說:「士者,事也」士這個字由事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士這個階級是貴族中最低的一個階級,類似於今天所說的事務官,往往是執行事情最直接的人員,上也要輔佐大夫作出決策的參考和建議。

而道士,就是以道為事之人,以道為最高信仰,行道之事,奉道為教。

如果想要更深入理解什麼是道士,那就需要先理解什麼是道。

一般我們理解的,為人做法事,祈福禳災的。更多是法官,也就是代天行道的意思,在女青天律、天壇玉格里有更詳細的描述。

一般來說正一道士授籙、職,全真道士撥職後,行法,即可稱為法官。

問:什麼是授籙?有什麼用?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籙字同錄,古時認為,是記錄神靈名諱的符、字等。

一般認為,籙是道氣所化,蘊藏神秘的力量,一般籙與職也是互相協調的,正一道士在授籙的同時也會授職,有籙職後,即可上章呈表,溝通天地鬼神,做科時,才有效力。

在《隋書·經籍志》中記載:籙皆素書,紀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受者必先潔齋,然後齎金環一,並諸贄幣,以見於師。師受其贄,以籙授之,仍剖金環,各持其半,雲以為約。弟子得籙,緘而佩之。

根據《正一威儀經》所說:「經戒符籙,不詣師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盜之罪。須詣師受,依法修行。」

籙幾乎就是道士的身份證明,沒有籙,就不能行法做科,沒有為人齋醮的正當性身份。

除道士授籙外,其實普通信士也可授一些籙,包括文昌、財神、土府等籙,可以得到神靈庇佑。

在《正一修真略儀》中說:「世人受道經戒,佩服籙文,縱未能次第修行,亦已不為下鬼,輪轉不滅,與道有緣,而況親行之乎?「

可見即使對於普通人來說,授籙也是與道結緣,從始至終,不離大道。

當然,籙真正最核心的意義,應該是《雲笈七籤卷四十五秘要訣法部》開頭所說:「籙者,戒錄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後登真。「

籙這麼重要又這麼神秘,裡面到底有什麼?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其實一套完整的籙,包含極廣,我們一般看到的籙,實際上只有籙文,這部分是道士佩用、作為證明的,還有包括所授職,所需上呈焚化的部分。

但除此外,其實籙還包含了很多東西,一般認為,至少包含了四個部分」經、戒、籙、職「

剛剛上面的回答也曾提到「世人受道經戒,佩服籙文」和「經戒符籙,不詣師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盜之罪。」等經典原文,僅這裡就可看出,經、戒、籙是並有的,很多人只看到了「籙」而忽略了經、戒。

在《正一法文太上外籙儀》中記載:「 凡為道民,便受護身符,及三戒進五戒八戒,然後受籙。受籙之前、未受者、受籙之後,依次受之。誦習通利,恆存思行,諸識不謬,忘則犯科。未受籙時,無所呼召,受籙之後,動靜呼神,不行戒者,呼之不至,破戒之人,吏兵遠身,還上天曹考官便逮,致諸厄疾,公私災橫,撼軻衰否,所作不成」

可見授籙與戒是互相配合的,授籙不可違戒,違戒,那麼籙職也一樣不靈,這也和雲笈七籤所說的「制斷惡根,發生道業」是符合的。

除戒以外,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經」實際上「經為籙體,籙為經用」。

作為道教三寶之一,經是天尊金口宣說,機緣巧合之下傳至世間的錄道之文,如果說籙文只是記述道職姓名乃至神將護衛,那麼經就是錄述大道真詮的玄門根本。

在今天,中道協的「關於正一派道士授籙的規定」其中有一條根據古代授籙規範所制定的一條有說:「經籙品秩為: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通《早晚功課經》,誦《道德經》、《度人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通正一諸經;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通上清經;加升《上清大洞經籙》,通三洞經;晉陞《上清三洞經籙》,通覽藏經。籙生的法職道位依《天壇玉格》給憑。」

由此可見,每一階授籙,都有相關經教學習的認知,今天私籙遍地,還有些民間傳承,隨隨便便就授到了三洞五雷、乃至大洞,不知有幾位能通曉三洞真經?甚至通讀完的又有幾位?

聽說去年天師府授籙考核時,一道默寫道德經第一章的題目,難倒不少人,也不知是真是假,若真有一日道士連經典都不知,那怕真是會外人笑掉大牙了。

在古代的籙,經、戒會同時傳授,只是隨著時間發展,到了今天,更多人追求神秘的籙文,而忘記了籙本身的意義。

問:我想要學習道教,應當從哪裡開始?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其實前面的答案里已經說到了,想要學道,不只是想,而是要身體力行,同時也要搞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想要學道?

如果是對法術的神秘感到好奇,那或許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能如願見到神奇的法術,也有的人一輩子都執迷於自我暗示的所謂法術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害人害己。

如果僅僅是覺得道教很帥,想要像電影小說里那樣酷酷的,甚至有人看網路小說,想像著靠道教來賺取名利。

那還是趁早打消這些想法,大多數道士,都是真正的「貧」道,甚至連醫療、養老保險都需要自己買,之所以堅持這麼多年信仰,是懷著對祖師教誨的認同與傾慕,是對南華真人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永恆追求與嚮往。

學道,是清楚的,是樸素自然的,是如水般,雖不甘甜卻能解渴的,如果能真正理解這句話,而甘於平淡,息去那些多餘的慾望,就可以真正說想修道了。

否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道教只是一個看不清楚的飲料,想喝只是因為看到其五顏六色的外表,而不是真正想要水。

問:道教的不興盛,真的是因為教義不爭嗎?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其實很多時候並非如此,有人說道教是清高的,是不屑於去爭的,所以現在道教勢微,甚至有人說:「道德經里」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是不對的。

其實,道教式微,恰恰是因為自鴉片戰爭以來,自身的鬥爭過多,而種種亂象叢生,人員雜亂不堪。

太上道祖的教誨是很有道理的,道家之所以說不爭,其實是因為爭執本身沒有意義,在外人看來,還會讓自己丟了份子,很是不光彩。

在漢書藝文志里曾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道家觀察史,從史中,讀出這世間存亡禍福變化之迅速,而知道,真正能綿延傳承不息的,是自守其本,不為外物所動。

簡單點說,如果道教的道士、信士都能做好自己,展現出應有的素養與道德,做好學問,不斷提升自我,則自然會被人禮敬,信仰的人自然也會源源不絕。

反之,逞強好勝,誇大虛浮。只會給自己招來惡果,即使暫時光鮮,最終倒塌也會異常迅速。

好比友教的龍泉寺,就在一年前,還是那樣的興盛,名流達者絡繹不絕,往來皆是貴客,出入少聞白丁,可就在短短的時間裡,已是門庭冷落,無人問津了。

興盛與衰敗的快速變幻,恰恰是因為發展的過於迅速,而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道教在歷史上並非沒有興盛過,唐、宋、元、明都曾興盛壯大,信道者無數,而今日之衰頹,難道是因為今天的道士比古代的道士更加的無為不爭嗎?

事實上,今日的道教,有太多戾氣和爭執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無所作為,而是要讓道士真正能成為普通人的榜樣,真正能為人禮敬,為人讚歎,這時,推動你發展的力量,自然就會出現。

正所謂「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問:想拜師,該怎麼辦?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可以去熟悉的道觀,經常親近裡面的道人,虛心請教學習,同時自己多閱讀經典,了解道教,謙虛一點,慢慢的,祖師垂憐,自然會遇到合適的師父。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謙虛的學習,傲慢的態度,必是會遭人嫌惡的。

問:轉發本文有什麼好處?

答案

輕點下方空白,答案即顯

答:能讓更多人解決疑惑,不再迷茫,雖然只是極微末的一點,但也可讓人更近的窺一眼。

或許,有人因此文而與道結緣,那就善莫大焉了。

又或者有人深陷種種迷惘與騙術之中,或能因此分辨是非,那真是功德無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道教神霄派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道教神霄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