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熱賣的「聰明葯」別亂吃!醫生說:它是精神葯,會上癮!

熱賣的「聰明葯」別亂吃!醫生說:它是精神葯,會上癮!

(健康時報記者 呂霖) 「兩年前的那個深夜,真希望自己沒吃小白片!」黃欣(化名)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時針撥回到決定服藥之前的那一刻。

黃欣所說的小白片就是「利他林」,一種被廣泛稱為的「聰明葯」。被稱為「聰明葯」的,還有阿得拉、莫達非尼等一類中樞神經興奮劑藥物。

「把利他林扔進飲料中,然後就能每天工作16個小時。」

「隨身帶兩顆利他林,四顆莫達非尼,比什麼都管用。」

「熬夜扛不住,吃了一粒阿得拉。簡直太、精、神、了!」

在網路上分享的這些服藥感受,曾讓黃欣也經不住誘惑,體驗了一番。

其實,所謂的「聰明葯」根本不存在。健康時報記者多方求證發現,健康人群長期服用不僅不會提升智力,反而極易成癮,甚至有巨大的副作用。

熱賣的「聰明葯」別亂吃!醫生說:它是精神葯,會上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醫師鄭毅正在為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特點 北京安定醫院許悅/攝


服用「聰明葯」,高考當天暈倒了

本來以為能夠幫助自己提高成績的「聰明葯」,卻讓黃欣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失之交臂。

黃欣的父母都是律師,中考後她來到北京就讀高中。在老家時她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美劇里的物理天才是她的偶像,她想努力考到理想的大學,去學習物理專業。

北京的高中生活開始後,一切都是嶄新的,也包括她的成績:從曾經的「車頭」掉到了「車尾」。但父母卻在成績名次上給她下了死命令,必須考到班級前五名。

迫於家裡的壓力,黃欣在一個動漫的貼吧對話中,得知了利他林。黃欣說,「貼吧中描述的服藥後的感受讓我心動: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記憶力超群……」

第一次服藥後,黃欣很興奮。那晚她只睡了兩個小時,好像獲得了無窮的動能去解題、做題。學期末的時候,她的成績如願衝到了班級的前列。

對於黃欣而言,小小一粒「聰明葯」,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的鑰匙,那種高效的學習情境讓她著迷,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大了藥物用量。想到只要取得讓父母滿意的成績,面對藥物用量增大帶來的副作用,黃欣還是不以為然。

「我隱隱知道,幾次嘔吐、胃部難受應該是藥物的副作用,但我好像已經離不開了。」黃欣說。

就在臨近高考的時候,她感覺自己精神越來越差,吃藥也不好使了。父母依舊對她考上理想高校信心滿滿,但在高考第二天,她昏倒在了考場里。

在急診室醒來的黃欣看著母親焦慮的臉,對問診醫生坦白了自己的服藥史。被轉至精神科後,即便經過專業檢查暫時沒有發現她對藥物成癮,但她的身體已經處於極度虛弱狀態,而且伴有較為嚴重的神經衰弱,需要至少休息三到六個月,並同時進行藥物、營養、心理與睡眠等綜合治療。


「聰明葯」實為「精神葯」,代購、電商仍能買到

事實上,利他林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在我國,早已被國家列入第一類精神藥品名單進行嚴格管理。

早在1996年,原衛生部頒布的《精神藥品品種目錄》,就把哌醋甲酯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2005年頒布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生產管理辦法(試行)》,則對第一類精神藥品的生產、採購作出了嚴格規定。正規醫院一般會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嚴格管理這類藥物。

熱賣的「聰明葯」別亂吃!醫生說:它是精神葯,會上癮!

2019年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臨近了,「助考」和「陪考」考驗著每個有孩子的家庭。健康時報資料圖片,圖文無關,江蘇連雲港耿玉和攝


這些「聰明葯」從哪兒來的呢?

黃欣說,她當時一心想買到「聰明葯」,嘗試了很多途徑。黃欣聯繫了在美國讀高中的一位好朋友,在她的幫助下拿到了藥物。也是從她朋友口中聽說,在美國的一些高校中學生服用這些藥物不算罕見。

利他林、阿得拉等藥物最開始在國外被通常稱為「Smart Drugs」(聰明葯),記憶力或注意力的提升,被認為是藥理學認知增強(PCE)。

英國BBC早在2010年製作的紀錄片《藥物依賴》中就有提到:在劍橋大學,某些學生在濫用一種叫做「Ritalin」(利他林)的藥品。他們甚至把利他林稱為「大腦偉哥」,「有了它,成績才會屹立不倒」「一小粒阿得拉,讓人神清氣爽、思維敏捷。」

如今,獲得這些藥物甚至更加便捷。健康時報記者以「利他林」搜索發現,大量類似的售賣信息瞬時湧入眼前。

「利他林長期供貨,考研複試的同志們,高考衝刺的同志們,有貨了。」

「瑞士利他林、巴版利他林到啦,需要的私信我。」

「美國利他林,多餘轉讓,二月底回國。」……

2018年,一份發表在《國際藥物政策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上的全球藥物調查顯示,近半數(48%)的人是通過朋友獲得藥物;10%的人是通過經銷商或互聯網購買的;還有6%從家庭成員處獲取。調查者中,美國受訪者報告的藥物使用率最高:在2017年,近三成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過去12個月中至少使用過一次PCE藥物。

在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購物APP「閑魚」上,即便「利他林」一詞已被屏蔽,但如果把關鍵詞換成「利潤很低」「利他利手錶」等詞語,便會發現一個個「神奇」的鏈接。與賣家聊幾句,對方就會要求你加一下微信號,「微信上細說」成了開啟一樁買賣的通關密語。

健康時報記者添加了一位賣家的微信,對方提供了藥品圖片與價格。單獨看藥物的價格真的不算貴,學生黨購買似乎並無壓力。賣家還「好心」提醒:可以每天半粒、一粒小劑量地吃,但千萬別過量猛吃,容易吐;小劑量身體沒事的。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勇表示,希望在社會的廣泛關注下,國家醫療衛生管理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能高度重視,加強對這類精神藥物的監管,打擊互聯網、「黑市」等非法交易、售賣行為。


不當使用「聰明葯」,甚至會損害認知功能

與黃欣一樣,想在短期內快速提高成績或達成某項目的,是很多青少年最初的想法。然而,聰明藥用得不當,反受其害,甚至會損害認知功能。

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在2014年發表過一項研究(Modafinil Increases the Latency of Response in the Hayling Sentence Completion Test in Healthy Volunteer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研究中所有的參與者都要完成一項著名的神經心理學任務——Hayling填句測驗。研究結果顯示,服用莫達非尼(一種覺醒促進劑)並不會提升健康人的空間工作記憶、邏輯記憶、言語流暢性、持續性注意力等,「精神興奮類藥物能提高狀態極差之人的認知能力,但會損害健康人的認知功能。」

我國知名兒童精神醫學專家、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醫師鄭毅表示,所謂的「聰明葯」是不存在的,把它們叫做「聰明葯」,是一種很危險的叫法。一些人可能只是在服用後精神變好了、成績提高了,但與「提升智力」並不是一回事。

「短時間內的興奮過後,身體必然會出現代償、出現某些抑制。」鄭毅教授說,我們的身體活力是有周期性的,需要休息和睡眠。一旦為了所謂的「精神」而剝奪了睡眠,看似精神了,實際上卻是無效的興奮。

劉勇也指出,弱化甚至主動忽視藥物副作用,對於正常人、健康人群來說是危險的。服用者不但不可能變「聰明」,還可能引起頭痛、嘔吐、過度興奮、失眠、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種副作用,而且藥物成癮風險極高!

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能等到了考試前才「臨時抱佛腳」。鄭毅教授對健康時報記者強調,如果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心理素質培養沒有到位,吃了所謂的「興奮劑」「聰明葯」也無濟於事。


不知道如何用藥,與用錯葯同樣可怕

利他林作為一種治療認知障礙等疾病的藥物,如今頻頻以「聰明葯」「成癮」等標籤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這一點讓鄭毅教授感到些許無奈。一方面,他願意看到大家對藥物成癮的危害認知與警惕,但另一方面,他也擔憂這種「警惕」會加劇人們對認知障礙、精神心理疾病治療的誤解。

鄭毅教授分析說,一種情況是這類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的藥物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刺激」,達到了一種短期內的興奮。但還有一種情況,也更容易被大家忽視的現象就是:他可能本身就是一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患者,但長久以來卻不自知,服用此類藥物恰恰帶給了他一定的治療作用。

十多年前,輾轉從外地來北京找鄭毅教授求診,被一些人稱為「鐵窗男孩」的一位小患者,曾在多處被醫生判定有分裂症、品行障礙等問題,一上學就緊張,難以與人相處,攻擊性強,甚至會有普通人看來「發瘋」「失常」等表現,而不得不被家人鎖住,隔著帶欄杆的鐵窗給他送飯送水。

鄭毅教授通過一段時間的藥物系統治療(PCE等藥物的治療)和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幫助男孩逐漸恢復了健康。如今,曾經的「鐵窗男孩」已到澳大利亞留學,主修幼教心理學專業。

「直到現在,國內對多動症等影響認知的精神心理疾病的認識依然不足,不管是兒童還是成人。特別是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甚至很多精神科醫生都難以診斷。」鄭毅教授說,我國目前對於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疾病診斷率本身就不足,如果再對利他林這些藥物產生誤解,談藥物治療色變,那麼對我國這些多動症等認知受影響的障礙患者來說,真不是件好事。

美國著名游泳運動員邁克爾·菲爾普斯曾贏得23枚奧運會金牌,他10歲時曾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嚴格的運動訓練幫助他控制住了癥狀,但沒有消除根本問題。他曾因酒駕被捕,被美國泳協禁賽6個月;還公開承認吸服大麻。

鄭毅教授表示,如果兒童多動症沒有得到及時規範診治,這些患者成年後,七成以上的人至少合併焦慮障礙、物質濫用等精神障礙中的一種。而一位普通的患者,治療周期大概在一年左右,再配合心理、行為等綜合治療,診斷檢查後再由醫生決定患者是否還需要繼續進行藥物治療,且正規治療都是「緩釋」用藥,藥物成癮問題幾乎不會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時報 的精彩文章:

常用藥暴漲50多倍!總理再次發話、國家出手要降葯價了!
家裡這些隱形毒藥,會讓孩子變呆變傻!危害孩子健康的都是爸媽想不到的細節!

TAG:健康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