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額兌付!這54家P2P平台做到了良性退出

全額兌付!這54家P2P平台做到了良性退出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萌萌 周健權

近來網貸行業丟出了幾個「重磅炸彈」,如紅嶺清盤、團貸網立案,頗受關注,也有投資人表示「越來越失去信心了」。但與2018年的「爆雷潮」不同的是,有越來越多的網貸平台完成全額兌付,實現良性退出。

據零壹財經·零壹智庫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共出現問題平台53家,較2018年第四季度大幅減少77.1%,僅為2018年第三季度問題平台數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網站關閉和清盤兩類合計佔到73.6%的比例,「立案」不再是主旋律。同時,一季度完成良性退出的平台有15家。

進入4月,又有兩家P2P平台——德晟金服和E都市錢包,宣布完成全額兌付,實現良性退出。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至今,至少有54家P2P平台實現良性退出。

這些平台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成交規模都不大,平台宣布清盤時候的借貸餘額相對較小,有的只有幾百萬甚至數十萬,充分印證了「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兌付時間也很短。其中43家都是宣布退出當天就已完成全額兌付,其餘11家的兌付時間最長也不超過1年。具體見下表:

表1:54家完成全額兌付良性退出的平台名單

註:表中內容整理自公開渠道,如有疏漏或疑問,請留言反饋

縱觀以往宣布清盤後被立案的平台,大部分給出的兌付周期都在2-3年。大多都因為兌付周期太長而頻生變數,還有的前腳宣布清盤,後腳就高管失聯,最終也逃不過立案的命運。

平台宣布清盤以後,究竟能不能良性退出,主要看平台方的誠意和態度。有些平台宣布清盤後,認真盤點資產;有些平台每個月兌付出借本金的1%;有些平台公布兌付方案後將運營地遠遷至偏遠地帶;還有些平台在盤點存量資產的過程中發現無力兌付,提出以物抵債……

那麼P2P平台不能良性退出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兌付周期太長,變數太多。平台給出的兌付方案普遍長達兩三年,這期間發生什麼變數誰都不能保證,錢保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8年8月錢保姆宣布良性退出,給出兩年47期的兌付方案,10月卻宣布原定的兌付方案無法實施,新的兌付方案公布了可處置資產,提出「以物抵債」,最終10月16日被警方立案。

二、逾期款項無法收回或資金不足。儘管平台想要良性退出,如果借款方不還錢,項目逾期,款項收不回,退出過程就沒那麼順利了。此外,若平台的資產和回收款項都不足以兌付,資金不能籌足,良性退出也是空談。

三、債轉股不能落實,沒有實際意義。債轉股主要指的是將出借人對借款企業的債權轉變為借款企業的股權,或者將出借人的債權轉變為平台或第三方關聯公司的股權。債轉股方案實施後,是否能通過分紅的方式拿到自己本息取決於持股公司的運營情況,但目前大多數平台的債轉股方案誠意不足,是不是良性退出難說。

四、涉嫌違規被調查。投資人拿不到錢,報案,經偵介入後,一旦平台有違規行為,很難再做到良性退出。

「良性退出」就該「良心兌付」,平台想要良性退出就要拿出十二分的誠意。如果投資人對平台失去了信心,那就儘早報警,交給警察來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10家持牌消金公司業績大比拼:捷信賺得13.96億元居首位,中郵消費凈利同比增長近2倍
紅嶺系各平台重要通知!緊急暫停紅嶺創投和投資寶兩個平台的用戶提現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