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黑龍江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奶粉品牌,叫完達山,這名字不是亂起的,是真有其山,就坐落在黑龍江的東部。

它的東邊有一條河,叫烏蘇里江,江的上游有一個湖,叫興凱湖,這一江一湖就是我此次東北邊境線之旅要去的地方。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此行的地理位置圖,位於東北的東北角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饒河縣的烏蘇里江邊。烏蘇里江被聯合國認定為一條未被污染的河流,因為它的沿岸沒有一座工業城市,只有依靠農林牧漁的饒河縣與虎頭鎮兩個小城。

從撫遠向南經過4個小時的車程後就到達了烏蘇里江沿岸的小城--饒河。饒河的對面是俄羅斯的比金,所以這裡有一些外貿產業。

在縣城中心有一條商業街,街上的店鋪都是做對俄批發的,街上能看到來往穿梭的俄羅斯人拎著大包小包忙著進貨。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饒河縣城中心的中俄雙語的店鋪

我住的賓館就有幾個來做生意的俄羅斯人,他們進貨的箱子把一樓大廳快擠滿了,來回進出要踩著空隙跳著走,就像小時候玩跳格子遊戲那樣。

箱子堆後面的老闆娘只顧看電視劇也不管,以至於我跳箱子的時候後腳抬起來踢到了彎腰收拾貨物的俄羅斯姑娘的屁股,還好人姑娘沒和我計較,不然給我扣個流氓的帽子,我估計要被痛扁一頓了。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饒河江邊

來批發貨物的俄羅斯人,白天進完貨,傍晚有時間也會跟著浩浩蕩蕩的人群到江邊去散步,看看江面倒映的火燒雲,呼吸呼吸清新的空氣,吹吹涼風,侃侃大山,對忙了一天的人來說,此刻應該是他們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了。

這一刻我也很幸福,因為我終於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烏蘇里江。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江濕地

烏蘇里江不同於東北其它的河流,它的河谷非常寬闊平緩,所以水流緩慢,許多河段都為網狀水道,因此形成了很多島嶼和濕地。

由於流域內人煙稀少,所以濕地景觀也保持了最原始的狀態,各種珍禽異獸都聚集到這裡,這些年還出現了東北虎的蹤跡。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清晨的烏蘇里江濕地公園

清晨的烏蘇里江濕地非常漂亮,太陽初升,天空開始泛紅,天空下是一片片扇子一樣的水曲柳,遠處的樹林間再點綴著幾隻野鴨,整個場景美得像一幅水墨畫。

那幾隻配合我的野鴨可能是被清早打魚的漁民驚著了,江里有條漁船正在轟隆隆沿著河岸收網。

漁民一早上收穫還不錯,大魚小魚皮了撲棱在網裡蹦著,都摘不過來。

這一網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白色的大魚,當地人叫倒子,還有種小魚叫咖喱紅(我自己音譯的)。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打魚的漁民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白色的大魚,當地人叫倒子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小魚叫咖喱紅(我自己音譯的)

烏蘇里江盛產八十多種魚,其中最出名的是大馬哈魚,也就是鮭魚,世代居住在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人特別擅長利用大馬哈魚製作各種生活用品。

在饒河縣城北邊就有一個赫哲族聚居地--四排鄉,著名的《烏蘇里船歌》就誕生在那裡,這首歌是在赫哲族民歌基礎上改編而成,上個世紀60年代,火遍了全國,同時也把赫哲族這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帶進了人們的視野。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赫哲族的魚皮製品

離開饒河,我坐上班車去往沿線的下一個小城—虎頭鎮。

在饒河與虎頭之間,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值得前往的景點—珍寶島,不過從饒河到珍寶島沒有直達的班車,要先到一個叫五林洞的小鎮,然後再包車前往,我因為時間的關係不得不遺憾錯過了。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五林洞鎮,這裡也有住宿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珍寶島。1969年在這裡發生了珍寶島戰爭,這場衝突差一點引發中蘇間的大規模戰爭,蘇聯更是聲稱要以核武器滅了中國。當時珍寶島之戰,中國軍隊還截獲了蘇聯的一架坦克,目前這架坦克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

虎頭鎮是烏蘇里江幹流的起點,由虎頭再向上游是烏蘇里江的一個支流—松阿察河,這條河流發源於興凱湖,也是興凱湖的唯一出口。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江的標誌

虎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歷史上有過一件大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場戰役發生在這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此時日軍和蘇軍已經在虎頭激戰多天,蘇軍將日本投降消息告知日方,可日軍不相信,以為是蘇軍的騙術。

所以直到8月27日,也就是日本投降後的第12天才徹底結束戰鬥,這場戰爭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之戰,也叫虎頭要塞殲滅戰。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

虎頭要塞是日本關東軍在虎頭鎮的完達山下修建的規模非常龐大的軍事基地。

地下的工事主幹道長達10餘公里,縱深達6公里,下面各種設施樣樣俱全,有通訊室、指揮室、休息室、彈藥庫,甚至還有浴池!

要塞內巷道和牆壁全部都為水泥澆築,堅固無比,當時日軍動用了數萬名中國勞工,耗資數億元才修建完成。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陰冷潮濕的巷道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彈藥庫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蓄水池

走在這個寒氣逼人的地下世界,一方面痛恨日本兵在這樣陰冷潮濕環境下對中國勞工們的折磨,一方面疑惑日本人是不是瘋了,竟然在山裡挖出了一個城市。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要塞的出口。由於要塞內和外面的溫度差,從要塞出來後,相機外面上了一層霧。

虎頭鎮的烏蘇里江岸邊有一具猛虎回頭的雕塑,看一眼要20塊,我選擇拒絕,因為山下還有一隻老虎,而且更「萌」。

在「萌」虎的旁邊是虎頭的關帝廟,這座廟宇是黑龍江為數不多的清代建築之一,建於雍正年間。相傳是當年關內的人在此地挖人蔘賺了錢,為求財保命出資修建的。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山頂有一具猛虎雕塑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山下也有一具「萌」虎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虎頭的關帝廟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虎頭鎮的烏蘇里江江邊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江上翻滾的雲彩

從虎頭再往上遊走就沒有公路了,要繞道密山才能去興凱湖。

密山是完達山乳業的誕生地,是1965年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幫著建立的,也算是北大荒開發豐碩成果的體現。

在此之前的1958年,王震將軍還在密山主持創建了黑龍江鐵道兵農墾局農業大學,不過2003年搬遷去了大慶,就是現在的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密山火車站

密山作為北大荒開發的核心區,曾有數萬名轉業官兵和知識青年在此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其中還有丁玲、艾青、吳祖光等文學大家。

我也在這裡奉獻了一晚。到密山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準備住一晚第二天趕去興凱湖。

密山和黑龍江其它邊境城市一樣,也有一個口岸,走在大街上也時常能看到來旅遊的俄羅斯人。

密山的口岸叫當壁,在興凱湖半圓形湖岸的左邊,它和我要去的地方正好相反,我要去右邊,去看看那最犄角旮旯的地方什麼樣。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興凱湖公路位置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大小興凱湖中間的公路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興凱湖邊姿態詭異的興凱湖松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陰天時候的興凱湖

興凱湖在被俄國切去三分之二之前是中國最大的湖泊,分為大興凱湖和小興凱湖,二者中間由一條沙壩分開。

沙壩上有一條公路,兩邊是楓樹、柞樹和興凱湖松,秋季的時候五花十色,楓樹變成紅色,柞樹變成黃色,興凱湖松還保持著奇怪的姿態和綠色,然後再配上旁邊海天一色的湖水,非常的漂亮。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秋天的興凱湖公路。很遺憾我沒有在秋天時候去過,這張照片是從網上找的,來自騎驢。

公路盡頭是興凱湖農場,農場飼養著一群壯碩的梅花鹿,這是由當年蘇聯贈給中國的烏蘇里梅花鹿選育而成的新品種,叫興凱湖梅花鹿。

梅花鹿時常會散放到草場和湖邊,你會看到湖水、小鹿和松樹組成的奇妙的景緻,在邊境的這個角落竟然是這樣一副畫面,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湖水、小鹿、松樹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興凱湖鹿

這趟邊境之行給了我太多出乎意料,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虎頭鎮有這麼多歷史故事,沒想到和我屬同一個市管轄的饒河縣這麼漂亮,沒想到興凱湖的大白魚這麼貴。

當然,最想不到的是烏蘇里江沿線會保持如此原始的樣貌,畢竟數萬官兵大墾荒,當初是何等的熱鬧和喧囂,現在卻已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又重新隱匿在了邊疆的角落。

一代人的青春,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如今又要變回北大荒了。

消逝的烏蘇里船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