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兵哥哥的噩夢:掛幾十斤鐵還跑的動?

兵哥哥的噩夢:掛幾十斤鐵還跑的動?

專欄 | 軍史圖集

圖片帶你看過去!承蒙厚愛,鐵血軍事只為做好一個有趣有料的軍事時事分享交流平台而前行!

自從人類有了戰爭,並有了矛與盾兩種功能的武器門類,鎧甲便是防禦型武器的翹楚。漫長的冷兵器時代,世界不同地區鎧甲演化出許多樣式品種。防禦力以及技術含量最高的無外乎歐洲騎士的全金屬板甲。發展到極致的板甲猶如天成,精密覆蓋人體每一個部位,是人類鎧甲的傑出代表。

從15世紀開始人類進入熱兵器取代冷兵器的階段,鎧甲的黃金時代結束了,許多人以為鎧甲將會淘汰,其實並非如此,鎧甲依舊十分重要,並向著適應火器的方向迅速做出改變,成為抵禦子彈的良好護甲,16世紀的「四分之三」鎧甲,就是這種「變革」的代表。

即使經過拿破崙時代大規模近代化戰爭,鎧甲依然在當時軍隊中佔據重要位置,只不過不再是普通兵種以及普通士兵所能配備,只有擔任最重要的突擊任務的部隊如胸甲騎兵、龍騎兵才能配備。

工業革命的技術革命浪潮下,使鎧甲的古老理念也發生質的改變,由「古董級」的鎧甲,向近現代意義的防彈衣轉變,材質、款式、設計理念都有了新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空前慘烈的戰況,逼迫雙方軍隊都不得不投入巨大物力人力研發各種防彈衣,五花八門的防彈衣應運而生,最常見的還是從古老金屬鎧甲獲得靈感設計的「防彈甲」。

這是德國「龍蝦鋼板防彈甲」,不過科技含量還是顯而易見的,金屬摻有鎳和硅,提高了防禦力。

德國龍蝦鋼板防彈甲

美軍布魯斯特防彈甲,據說是專門為擔任衝鋒的敢死隊設計的,不知披上這麼沉重的鋼甲,敢死隊員還能跑動嗎

一戰的防彈衣有大量古代鎧甲的設計元素,鎖子甲竟然也廣泛應用。

英國的鱗片型防彈鋼甲,直接回到千年前。

一戰時期的戰盔,古老騎士戰盔的設計元素一目了然。

一戰結束後,防彈衣向民用型擴散,美國「禁酒時期」的犯罪高潮時期,民用型防彈衣大行其道,由於職業犯罪需要偽裝身份,所以無法穿在便衣裡面的金屬防彈衣就不適合了,各種特殊紡織面料製成的防彈衣最受黑幫分子的歡迎,也促進新型材料的研製。

二戰時期,著名的蘇軍Sn-42型防彈胸甲,是錳鋼製造,可以抵禦德軍衝鋒槍100距離外的射擊。在斯大林保衛戰的巷戰中大顯神威,是優良的巷戰利器。

二戰美軍的防彈衣則是另一種風格,不再是古老金屬甲的翻版,而是體現了科技的因素,以堅韌性強的芳綸纖維紡織物加錳鋼等金屬插片共同形成複合型防護護具。

美國空軍制服M1防彈背心,美軍二戰防彈衣主要配備給飛行員、海軍防空高射炮射手以及坦克兵等重要戰鬥崗位,普通士兵是沒有的。

但到了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開始在美軍步兵部隊也大規模大範圍配備防彈衣,最著名的就是M-1951 防彈背心。外表的紡織物為尼龍,裡面有玻璃鋼插片。

不過據繳獲的防彈衣的情況看,效果並不好。

越戰早期,美海軍陸戰隊採用M-1955多倫防彈背心,這是一種玻璃纖維壓制而成的纖維板材。相對陸軍的 M-69 護甲有更好的防護性能,但因為表現為硬質板材,所以穿著舒適度就比M69差勁多了。為了防禦越南人的地雷和竹籤,美軍還研發有防護靴,催生出一種後世時髦女孩的奇葩鞋子——松糕鞋。

越戰時期美步兵採用M69防彈衣。內襯12層防彈尼龍,脊柱部分多兩層。增加了一個護領,內襯三層防彈尼龍。1970年的後期版用魔術貼代替了拉鏈,所以穿脫更加迅速。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美軍裝備有了重大變革,沿用近半個世紀的M1鍋盔被新的具有納粹鋼盔特質的戰術頭盔取代,防彈衣的材質也改用更具科技含量的凱夫拉材料製成,現代化防彈衣第二代應運而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參加巴拿馬戰爭的更換新式裝備的美軍

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三代防彈衣模式誕生,不再僅僅是孤立的防彈背心,而是一種追求全身防護理念的防彈衣體系——攔截多威脅裝甲系統(IBA)。材質上採用凱夫拉麵料和輕質陶瓷片組成複合型防護,設計款式則可以防護身體大面積。

同時,與這種理念相搭配的多功能戰術背心也流行起來,方便高效的裝備各種武器。

更加輕便而堅固的液體防彈衣是防彈衣未來的走向,這是一種採用凱夫拉和納米科技技術研製的新型護具,其主要成分是一種特製「剪切增稠液體」(STF),它可以瞬間在磁場或者電流作用下將液體轉變成為固體。

不難想像,這種更加無形柔性並且輕便的面料的運用下,未來防彈衣將可以徹底拜託「外殼」一樣硬撅撅的模樣,像時裝一樣貼身柔軟,全身每一個細節都可以保護起來,那就是新的「騎士鎧甲」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大「黑幫」解體錄:自己加戲的美國,已不是主角!
掀翻21世紀美國汽車行業新策略,長安歐尚也要發射火箭了!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