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王朝》醉翁之意不在酒,康熙下旨追繳國庫欠款另有目的

《雍正王朝》醉翁之意不在酒,康熙下旨追繳國庫欠款另有目的

一次水災,康熙知道了國庫空虛,引出了胤禛去江南籌款賑災一事,緊接著引出了大清追繳國庫欠款一事。

一次籌款,胤禛和胤祥費勁了腦汁,幸好有「八爺黨」給任伯安的書信,胤禛利用書信逼任伯安帶頭捐款,否則鹽商們不會捐錢。

假如沒有那個僥倖,要想解決水災,胤禛就要跟皇子們公開開戰,大清就會迎來一場政壇的大「地震」。

政壇出現「地震」,局勢會不穩,胤禛頂不起,康熙帝都頂不起,大清可能會元氣大傷。

胤禛的僥倖,不僅胤禛、胤祥、鄔先生、八爺、九爺、十爺、部分京官清楚,康熙帝更清楚。

所以,他要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

可是,國庫空虛的問題解決起來所帶來的影響不亞於到江南籌款賑災籌不到所引起的政壇「地震」。

晚年求穩的康熙,深知這一點。

但是,不去管絕對不行,因為王公大臣們向國庫借款已經成為了一種不良風氣,不借就不合時宜。

之所以這樣,是因不借的官就很難容易到京官這一大的群體當中,以後在官場難混。

國庫的錢可以追不回來,但這種風氣必須殺一殺,並且要借這個機會把像桑佩借戶部十萬兩在民間放高利貸、圖論升和鄧元芳借國庫的前在漕運做買賣這樣的官員嚴懲一下。

像那些不向國庫伸手借錢就不合時宜,怕在官場中混不下去的官,為了日常開支的不足等事兒借款的官兒,康熙不會把他們怎麼樣,只是警告罷了。

殺一殺風氣,的確是康熙決心追繳國庫欠款的目的,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康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胤禛。

胤禛帶著胤祥到江南籌款賑災,能讓鹽商們心甘情願的捐款,實屬僥倖。

但不管怎麼說,都是立了大功,很多皇子眼紅,羨慕嫉妒恨。

京官呢?他們不眼紅,但胤禛和胤祥觸及到了某些京官的利益,所以他們內心恨透了胤禛。

羨慕嫉妒恨,要發泄出來,不發泄出來就會積攢起來找機會向胤禛發難。

出一事,了一事,這才對以後的胤禛有利。

要想平復某些皇子和京官內心的羨慕嫉妒恨,就要打壓一下胤禛,但不能傷筋動骨。

何為不傷筋動骨呢?不殺、不削爵、不圈禁、不剿滅其心腹。

只要不是這些,就不影響胤禛奪嫡。

因此,康熙借追繳國庫欠款的事情打壓胤禛。

最後,康熙帝因胤禛該追繳的沒去追繳,不該追繳的去緊追,還導致了魏東亭自盡等事,罰了胤禛一年的俸祿,田文鏡被貶到陝西當縣令。

這樣的結局,很完美。

當然,還是離不開那位賢王,是他主動替胤禛求情,求康熙不要削去四哥的爵位。

他這不是為胤禛好,而是藉此體現自己的賢和能力罷了。

讓眾臣看看,他說話還是管用的,並且對自己的對手也是仁慈的。

簡單點說,就是藉機拉攏人。

追繳國庫欠款,康熙帝特意為胤禛準備的,其他皇子誰都不合適。

當然,也沒有其他皇子敢站出來接,這是康熙帝早已料定的事。

不過呢,此次效果甚微,因為胤禛做的太好,康熙帝的懲罰沒有達到既定目標,只是罰俸,不痛不癢,最起碼要禁足個幾個月才行。

所以,才有了接下來讓胤禛去審理冤案一事。

這差事也不好辦,胤禛做事,一定會究其源頭,那個時候,肯定還會犯錯。

只是,胤禛在鄔先生的幫助下巧妙的迴避了這件事。

康熙帝無奈,只能讓八阿哥去,提高他與懲罰胤禛一樣,只要八爺這位賢王地位高了,很多嫉妒胤禛皇子和恨胤禛的朝臣也就滿意了。

追繳國庫欠款,雖然主要是小懲胤禛,以免其他皇子以及朝臣對他的恨無處發泄,對他以後不利,但也是一箭三雕,敲山震虎,給動不動就向國庫伸手借錢的官員以警示;嚴懲借錢做生意的官員。

註: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核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李衛和高福為何能從難民變成胤禛的門人?
《雍正王朝》里的蹊蹺事,不借錢是不合時宜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