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文化第一課,從《論語》開始

中國文化第一課,從《論語》開始

兩千多年來,中國經歷了數次的朝代更迭,《論語》作為儒家經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

國學大師錢穆說,《論語》應該是一部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他九十多歲時仍在讀《論語》,並勸人每天讀《論語》,哪怕一天讀一章,從二十歲到六十歲,可以讀到四十遍,多者可以讀一百遍。

2018年,《論語》已被教育部列為高考必讀書目。

目前,市面上影響比較大的講述《論語》的書里,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有著人驚嘆的銷量。

有人說,很多大儒講《論語》是在講心得,只有南懷瑾大師的《論語別裁》將《論語》的大道講得明白透徹。

今天,在孔子逝世2498周年之際,我們來重溫南師《論語別裁》學而篇部分內容,領悟其中的精髓。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三句話連起來看,照字面講,凡是中國人,無論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註解,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

不亦說乎」,「說」是古文借用字,就是高興的那個「悅」字,是很高興的。

假如這是很正確的註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聖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連大龍峒孔子廟我也不會去了。

講良心話,當年老師、家長逼我們讀書時,那情形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這樣講,我才佩服他是聖人,因為他太通達人情世故了。

至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似通非通的,什麼道理呢?

從一般人到公務員,凡靠薪水吃飯的,是「富不過三天,窮不過一月」,遇上了窮的那幾天,朋友要來家裡吃飯,當褲子都來不及,那是痛苦萬分的事。

所以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慘』乎。」絕不是不亦樂乎。

第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謂「慍」,就文字解釋,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沒有發出來,在內心中有煩厭、厭惡、討厭、怨恨之感。

那麼,別人不了解我,而我並不在心中怨恨,這樣才算是君子。那我寧可不當君子,你對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騙你,心裡難過一下總可以吧!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實在是做不到。

根據書上的字面,順著注釋來看,就是這樣講的。

所以,幾百年甚至千多年以來,不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對四書反感,過去的讀書人也對四書反感。

因為它變成了宗教的教條,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

事實上不是這麼一回事,等到真正了解了以後,就知道孔子真是聖人,一點也沒錯。

學而時習之」,重點在時間的「時」,見習的「習」。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講過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麼叫作「學問」。

普通一般的說法,「讀書就是學問」,錯了。學問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學。這個解說在本篇里就有。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這不是我個人別出心裁的解釋,我們把整部《論語》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講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個人。

《論語別裁》中,南懷瑾大師憑藉其廣博的見識,精深的學問,融匯儒釋道,旁徵博引,東西方文化信手拈來,語風犀利尖銳而不失幽默含蓄,可謂深得「中道」之義理,並且,其中不乏其對人事社會的真切感悟與深刻洞見,餘韻悠長,令人回味。

60集音頻課程『跟南懷瑾學論語』由資深媒體人煒爵爺主講,可以在開車時、等位時、排隊時,隨時隨地打開音頻、插上耳機,享受屬於你自己的空中課堂,跟隨大師一起品讀論語中的「大道」!

輕觸圖片 了解課程

課程內容以南懷瑾大師《論語別裁》為底本,融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正義》、楊伯峻《論語譯註》、李澤厚《論語今讀》等大師解讀於一體,以論語的君子精神,指導現代社會的為人處世,讓您在一片喧器中走入心安之境,找到立身之本。

適合誰聽

對歷史有溫情與敬意的人

對傳統文化充滿嚮往的人

對家庭教育感到焦慮的人

對現實感到孤獨迷茫的人

你將獲得

在浮躁社會中,迅速進人心安之境

有道有術有用,擺脫焦慮突破迷茫

找到立身之本,以君子之道指導為人處世

60節音頻

助你真正讀懂《論語》

掃碼聽課

購買須知:

本課程為音頻課程,購買後即可永久收聽該課程。

本課程為虛擬內容服務,購買成功後概不退款,請您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提高孩子語文成績的方法,家長必看!
畢小板詩詞選及新書《炳靈詩稿》首發

TAG:詩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