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導讀:亮相戛納電視節,不拘泥於傳統文化節目表達模式桎梏的《謝謝了,我的家》,以更加融合、更加一體化的面貌與世界模式接軌,與世界表達碰面。作為中國家風節目的首個「出海」樣板,這檔節目為中國電視如何與世界接軌提供了重要啟示。

文 | 霓星

當地時間4月9日,2019年法國戛納春季電視節(MIPTV)舉行中國原創節目模式推介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節目部副主任楊奉濤,《謝謝了,我的家》製片人、總導演賓芳及總導演王屾受邀參加推介會,並攜節目《謝謝了,我的家》亮相此次法國戛納春季電視節。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謝謝了,我的家》登上法國戛納春季電視節(MIPTV)

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法國戛納春季電視節(MIPTV),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國際視聽產品與數字內容交易市場,每年都會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上萬名電視從業者參會,進行電視節目的交流與貿易。

此次,《謝謝了,我的家》亮相戛納電視節,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原創節目的代表,向世界發出有力的「中國聲音」。在推介會上,這檔以「講述全球華人的家庭智慧,彰顯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為主旨的節目回應了來自世界的「什麼樣的節目能代表中國電視」的提問。

放眼中國當前的綜藝節目市場,節目類型多樣、數量繁多,各有特色的節目層出疊見。《謝謝了,我的家》憑藉怎樣的獨特性和影響力脫穎而出?前不久收官的《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不僅持續引發國內觀眾熱議,更登陸了「學習強國」平台PC端學習電視台文藝頻道「文化大觀「專題頁面與APP視頻學習文化頻道,全國8000多萬黨員幹部群眾觀看學習。而這一次,節目帶著影響力走出國門,代表國家形象重磅亮相戛納春季電視節並進行推介。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活動現場,《謝謝了,我的家》總導演王屾給出了有力的答案,他將節目模式凝練為「一句話、一個時光瓶、一段家庭故事」,向與會嘉賓做了關於節目的深度闡釋。一方面,節目以對嘉賓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句話切入構建家庭故事,並圍繞不同類型的嘉賓進行個性化解讀。王屾表示,「節目通過它揭示故事,使得觀眾可以輕鬆獲得有關中國不同家庭所傳承的價值觀、家庭文化和道德標準等知識,並了解『家庭座右銘』會如何影響和改變嘉賓的生活。」另一方面,以「時光瓶」為核心標誌和儀式化載體,體現家風精神的代際傳承。統合到最終的節目表達上,《謝謝了,我的家》以各具特色的家庭故事來詮釋家風精神實際帶來的社會影響,以關照更多置身在「家庭」的個體。家庭是全世界共通的社會最小單元,裡面的故事和文化,能讓全世界觀眾形成普遍同感,而中國化的敘事也能讓世界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積累與積澱究竟是如何在社會最基礎結構中逐步完成並延承至今的,因而,節目有著非常理想的跨文化傳播語境。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謝謝了,我的家》總導演 王屾(圖左)

作為優秀的中國原創節目模式代表之一,由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重磅推出的華人家庭文化傳承節目《謝謝了,我的家》通過對家風文化價值的深度挖掘和深耕細作,生動地展現出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以及華人家庭傳承的精神價值。《謝謝了,我的家》亮相戛納電視節,是節目迎來新的成長的關鍵一步,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助力推動加快中國原創綜藝節目「走出去」的步伐,還基於戛納電視節的巨大影響力反向激活對中國原創電視節目尤其是原創文化節目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今後也勢必會有更多優秀文化節目如《謝謝了,我的家》那樣登上國際舞台。

《謝謝了,我的家》:優質「中國故事」樣本庫

「一個有生命力和傳播價值的原創模式,離不開本國文化的底蘊和特色,也需要在國際傳播過程中,進行本土化改造和創新。」

這兩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原創節目發聲戛納電視節,中國原創節目模式走出去的步伐也在進一步加快。在響應國家文化戰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向世界發出有力的中國聲音的同時,問題隨之而來,究竟什麼樣的「中國故事」才能真正在跨文化傳播中生成影響力並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與首肯?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謝謝了,我的家》製片人、總導演 賓芳

在這一層面上,以最基本的社會單元「中國家庭」切入「中國故事」表達,《謝謝了,我的家》無疑是一個值得一挖再挖的寶庫,源源不斷地輸出讓世界為之矚目的優質中國故事。

周恩來侄女周秉宜從未享受過所謂的特殊待遇,反而被更加嚴格地要求勵精圖治、勤勉做人;「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之子錢思進跟隨父親的腳步走上科研道路,致力於粒子物理的研究;「華人船王」趙錫成帶領孩子們從小參與勞動,鍛煉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吳祖光與新鳳霞之女吳霜、復聖顏子第七十八代孫顏廷淦、田漢的侄女田偉、詹天佑之孫詹同偉、聞一多長孫聞黎明、陶行知的孫女陶錚等,都講述了作為長輩的偉人們如何言傳身教,用勤儉的生活方式、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樂觀態度,感動著兒女和後輩,激勵著他們或追尋前輩的足跡、繼續取得卓越的成就,或嚴守家訓、克己奉公。家庭的力量讓他們收穫堅毅、勤儉、勇敢、律己、樂觀的品質,最終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不凡之路。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如何基於中國本土文化,在全球語境下講好中國故事?如何讓節目傳遞出來的中國價值被世界廣泛接受?這是中國原創節目模式能「走出去」並且「走下去」的關鍵所在。走上國際社會進行傳播的影視內容,往往會為自己貼上講好「中國故事」的標籤,但「中國故事」究竟什麼樣?很多已經走出去的作品似乎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因而最終也難以在國際社會中真正打出水花、形成廣譜影響力。

實際上,此前在電視劇領域有如《媳婦的美好時代》《北平無戰事》《甄嬛傳》等真正收穫國際聲望的國劇作品,都有著一些共性特點:一是精神風貌與中國社會同頻共振,二是價值內核與主流價值觀互為關照,三是藝術手法與中國社會文化擬合匹配。

落實到節目領域中,兼具這樣「綜合素質」的節目,《謝謝了,我的家》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亮眼一例。較之其他對外輸出的原創節目模式而言,其不僅具有創新力,也在文化和美學表達上能讓國際社會真正了解具有獨特性的中國面貌。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謝謝了,我的家》節目模式介紹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故事化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細節的豐富性、巧妙地運用互動元素、打造獨具匠心的意象符號,《謝謝了,我的家》的表達在跨文化語境中既保持了自身的獨立性又形成了傳播的普遍性。家風故事與家風精神,是中國千百年歷史積澱下的厚重敘事,也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更豐富的線索,在這一點上,《謝謝了,我的家》的出海,也是表達文化自信、展現中國力量的重要註腳。

啟示:影視出海提速中,找對線索是關鍵

此次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自組建以來,首次在海外舉辦涵蓋紀錄片、動畫片、節目模式等綜合類原創節目推介會,進一步深化融合發展,推進多個重點國際項目的合作,為國際交易搭建了良好的溝通渠道,並向世界詮釋了總台在融合傳播、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近年來在原創節目上持續發力,先後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作品,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這次推介會中,多部總台優秀節目及節目模式集中亮相,其中包括《航拍中國第二季》《中國的寶藏》《探秘中國》《美麗南洋》《永恆的友誼》《坐著火車看中國》等。

毫無疑問,當前國家的文化走出去戰略進入布局新階段,影視業作為一種理想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播,承載著「出海」的諸多願景,也在近些年實現了加速發展、取得了諸多成果。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近年來中國影視作品「走出去」規模呈明顯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在各相關部門積極支持中國聯合展台、組建出口企業行業組織背景下,影視機構集群化「出海」成效漸顯。在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內容日益多樣化、市場主體多層次化的同時,中國影視形成了中央和多主體參與、協調發展、互為補充的「走出去」格局,而越來越多的中國原創節目模式亮相戛納電視節也是其中的重要收穫。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儘管已經取得了不俗成績,我們依然要看到中國影視的國際傳播力與國際社會的文化對外傳播還具有一定的差距,出海數量劇增,但出海品質、出海規模始終有限。

這些年也有很多影視作品出口到海外,但這裡的海外大多是經濟實力落後於我們的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而出口到發達國家的影視內容,大多鎩羽而歸。和好萊塢向我國輸出的影片相比,我們的「影視出海」仍有發展潛力和空間。

到這個提速的拐點上,我們更應該審慎思索要真正形成國際影響力,究竟需要怎樣的中國表達?在影視業出海的大背景下,國產綜藝節目模式的成功出海,有賴於其依託的深厚文化背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國原創綜藝提供了龐大的素材庫,也為我國綜藝節目增加辨識度,成為國際綜藝節目市場上獨樹一幟的亮眼之點。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由此,《謝謝了,我的家》從內容文本到形態構造兼具中國特色和世界語態,節目中的家風故事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家風人物又是能讓全球觀眾能夠共情的最偉大的「小人物」。

當然,僅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是不夠的。出口綜藝節目模式,要考慮相關節目是否能在其他文化中生根,是否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病症」。這也給製作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出口模式,則其必須具有可複製性。這便需要策劃和製作過程的高度工業化和流程化,從籌備,到布景、拍攝,再到制播,模式需要滲透進環節與細節當中。

不拘泥於傳統文化節目表達模式桎梏的《謝謝了,我的家》,以更加融合、更加一體化的面貌與世界模式接軌,與世界表達碰面。作為中國家風節目的首個「出海」樣板,這檔節目為與世界接軌的中國電視提供了重要啟示。

都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什麼是這檔節目登上戛納電視節?

《謝謝了,我的家》中的「家」,背後關照的內核精神是「認同」。在節目嘉賓中,儘可能涵蓋了不同身份背景、覆蓋港澳台地區和海外的全球華人。法國出生的「敦煌少女」常沙娜、「香港皮革大王」田慶先、16歲起獨自去美國求學的靳羽西……中華的家庭、家風文化都在他們的身上沉澱下記憶,奏出生生不息的篇章。在這一層面上,《謝謝了,我的家》不僅構成了一個好的中國文化讀本,更成為了一個值得期待的國際傳播藍本——從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中國,這樣的講述是讓人無比驕傲的。

內嵌於節目中的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以及極具民族特色的節目創意與理念,向世界觀眾提供了一套新穎又精彩的「中國方案」。同時,其在戛納電視節這次有意義的探路,也是國產綜藝模式的一次積極實踐,引導中國綜藝節目打出更多更好的「原創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