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給中國300名精英獎學金和綠卡,這是美國的「文化侵略」?

給中國300名精英獎學金和綠卡,這是美國的「文化侵略」?

01

30年前美國給了他獎學金

30年後她說這是美國「文化侵略」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著名的舞蹈家金星。

30年前,正在美國學習現代舞的金星,得知了一個壞消息:他的獎學金已經到期了。這時的他,剛剛能在語言上和美國的朋友們交流,感覺美國舞蹈世界的大門剛剛向他打開,卻有人告訴他:「時間到了,該回國了」。

金星知道,自己的學藝未精,就這樣回國了,等於白在美國苦學了一年。他「求爺爺、告奶奶」,所有人都對他說,你必須回國。那時的他,是國家公派到美國留學的人員,也算是有單位的體制內人員,回國還是不回國,不僅僅是個人的意志,還要看組織上的安排。

於是,他給國內的組織打電話,諮詢能不能繼續留在美國,就算沒有獎學金,他也可以靠跳舞養活自己。結果人家說,隨便吧,你想怎麼學就怎麼學。就這樣,金星在沒有了經濟支持的情況下留在了美國。

就在這時,一個好消息傳來,美國政府找到金星和將近300位中國各個領域的高精尖人才,跟他們說,現在可以幫你們辦理J1簽證,還可以提供給你們獎學金,並且5年後還可以拿到美國綠卡,條件只有一個,就是這五年你們哪也不能去,也不能回國,必須在美國工作。

能留在美國,還有獎學金,五年後還可以拿到綠卡,這對於當時中國的精英們來說,是夢寐以求的事情。

許多人不清楚30年前一張美國綠卡對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出生於紅色大院的名門之女洪晃,算是當時中國家庭條件相當優越的孩子了,但一到美國,立即被當時豐富的物質文化所震撼。「麵包、冰激凌……撲面而來。有錢就能佔有這些物質,這在當時的中國人,是不可想像的。」

連洪晃都被震撼了,更不要說普通中國人家的孩子。高曉松就曾經講過當時的情況:那時只要你說你有出國的名額,你就可以直接把一個班上最漂亮的女孩領走,並且那女孩直接跟你出國,連回家收拾行李都不用。

金星當然滿懷欣喜地接受了這份獎學金,但他並沒有等到五年後拿美國綠卡,因為當時他的舞蹈水平已經在國際上聞名,許多歐洲國家邀請他去商演。為了向全世界展示自己,他放棄了五年內不能離開美國的約定。當時他的朋友都驚呆了,對他說:「你瘋了嗎,你再等等拿到綠卡之後,你就自由了」。

但金星說,自己不會被一張小小的綠卡給框住。不得不說,金星的眼光和魄力並非常人能比。

30年後,金星從「他」變成了「她」,成為了中國數一數二的舞者,還主持了一檔頗為火爆的脫口秀節目。站在電視鏡頭前,她回憶起30年前的這段經歷,說:給中國300名高精尖人才發獎學金,讓他們留在美國,這是美國的「文化侵略」。

02

那些甘願被美國「文化侵略」的中國精英們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可是你卻並不在意。你不像是在我夢裡,在夢裡你是我的唯一。」

這是1993年紅遍中國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曲,也正是在1993年,中國提出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公布了《關於自費出國留學有關問題的通知》。自此之後,中國人赴美留學的大門被徹底打開。

從1978年到1997年,中國赴美留學生的數量佔到所有海外留學生的一半。那個年代的留學生,可以說都是中國社會的精英。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如今都在是中國各個領域的大佬。

1993年,在央視主持《正大綜藝》而走紅的楊瀾,參與了中國第一次申奧,那次申奧失敗後,她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感覺自己就像一隻「井底之蛙」,極度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她在事業巔峰選擇辭職赴美留學,臨行前,母親將幾千美金貼身縫在她的衣服里,在當時外匯緊張的環境下,這些錢都是用1:10的匯率換來的。

1989年,已經拍出了《黃土地》的陳凱歌領到了美國的獎學金,赴美留學深造。美國帶給陳凱歌的,除了一段和名門之女洪晃的婚姻和一張綠卡,還有後面關於他是不是中國人的無盡的爭論。許多人都在傳,陳凱歌早已加入了美國國籍,但據他本人回應,他還是中國人。

1986年,華裔音樂家周文中來到北京參加一個演奏會,突然有人拉著他的衣角,回頭一看,一位青年學生希望跟他單獨談話。這位學生說,他不能通過正常的渠道交作品,因為學校的老師都認為他的曲子有問題,方向不對。

周文中卻立刻來了興趣,因為那些被中國的老師們視為不合適的東西,很可能正是美國的聽眾感興趣的東西。於是周文中將這位學生的作品和材料帶回美國交給了哥倫比亞大學,最終被錄取,這位學生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華人音樂家譚盾。

如今的譚盾,早已加入了美國國籍,憑藉著《卧虎藏龍》電影原聲音樂獲得格萊美獎,還被任命為美國巴德音樂學院院長。

1982年,在國內已經小有名氣的畫家陳丹青決定去美國「洋插隊」。在紐約他以賣畫為生,拜木心為師,無時無刻不以美國作為坐標,對比著當時中國的各種情形,都記錄在他的《紐約瑣記》之中。他自稱到了海外才發現自己曾經「是奴才,望不到邊的奴才」。

功成名就後的陳丹青,曾經在美國做過一次學術演講:「我在紐約從來沒有成功,從來不曾進入主流,但沒有一個城市像紐約那樣教會我、鼓勵我:忠實自己,和自己相處,做一個快樂的藝術家。我的作品完全無法辨認紐約或美國的影響,但我知道,我成為今天的我自己,是因為美國和紐約。」

還有很多如今活躍在中國各個領域的頂尖人才,曾經都有甘願被美國「文化侵略」的經歷,如果按照金星的說法的話。

03

不自信才說「文化侵略」

自信的人用「拿來主義」

今天的美國,依然是中國留學生去的最多的國家,並且每年都在刷新著記錄。

2018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達到了363341人,和30年前相比,如今的赴美留學生的含金量大減,過去只有社會精英才有資格留學,現在只要有錢,都可以送子女出去鍍金。

幾十年來,這麼多中國留學生源源不斷地去到美國,難道都是美國的「文化侵略」嗎?其實更多不過是生意罷了。至於那些要你在美國工作五年,那也是合理的,人家提供了獎學金,還發給你綠卡,這明明便是雙贏的交易,你卻偏偏要擺出一副弱者的姿態。

魯迅先生早就說過,中國最流行兩種主義,一向是「閉關主義」,關起門來過小日子,直到被槍炮闖開了門,就變成了「送去主義」,把自己的古董、國粹送到國外去展覽,說是「文化自信,發揚國粹」。總是從一種極端到另一種極端,說到底,還是不自信。

自信的人,可以接受其他國家的文化,用「拿來主義」把別人的精粹據為己有。

看看今天中國赴美留學的學生大軍們,這已經不是「文化侵略」的問題了。「侵略」是人家逼著你非讓你學不可,比如一些遊戲規則;而自己貼錢想法設法地去學習別人的文化,這是中國人在靈活運用「拿來主義」。畢竟不是所有人留學後都能留在美國,大多數人還得回來建設社會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那邊 的精彩文章:

他蒙冤入獄三年,卻在獄中上演了中國版「美麗人生」

TAG:海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