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讓上海方言和普通話互補雙贏

讓上海方言和普通話互補雙贏

還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我就看《解放日報》。那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我爸爸原來看的《新聞日報》不辦了,他就轉訂了《解放日報》。特別記憶深的,就是每逢春節、國慶,報上總會有半版或一版歡慶節日的書篆畫文,如張樂平、樂小英的大幅漫畫,畫的是家家戶戶各種喜慶的生動形象。我總要剪下來收藏起來,常翻出來看看,從小就受到博大生動的海派文化的深刻影響。

當年的《解放日報》報頭旁邊,每天都有一塊取名《黑板報》的專欄,裡面都是每天主要新聞的簡編。在小學裡五六年級每天課間,負責老師要我把她勾出的一些摘要,用粉筆抄在學校的黑板報上。由此我邊抄邊在《解放日報》上讀到了每天的新聞,對報紙也有感情了。老師要我抄了整整兩年,每天早上一到學校,我就去辦公室取《解放日報》,從此我與她結下不解之緣。我讀初中時候,我會把家裡一個月的報紙拿到《解放日報》報社底樓去裝訂合訂本,就這樣一大本一大本疊在我家的書架上。

再說說近十幾年來我和《解放日報》的交情吧。我在本世紀初開始,很關心上海話的保護傳承問題。早在2005年7月28日,《解放日版》就在觀點版上發表了我一篇《傳承上海話,就是傳承上海文化》的文章,第一段我就說明了傳承上海話的重要性:「上海話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從傳承上海文化基因的角度出發,當前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要傳承好上海話。因為,語言文化的主體性和多樣性都不可忽視,是互補雙贏的關係。上海要在文化上屹立於世界又區別於其他國際都市,應有其鮮明的本土文化特徵。」後來這篇文章被選入蔡翔、任麗青主編的《大學生語文課本》第一單元。

2007年12月8日《解放日報》又以《「上海話拼音輸入系統」研製2008年結題,上海方言文字可以寫出來》為題,最早預報了我和鄭曉鈞一起開發的上海市社科項目上海話輸入法的研製成功。

《解放日報》十分關註上海方言的傳承問題,針對社會上有些人對保護方言是否會影響推廣普通話的疑慮,《解放日報》記者隔年又特來我家採訪,以問答的方式發表了《方言和普通話會不會相互擠壓》一文,分析後回答說:「讓方言和普通話互補雙贏,而不要出於人為的因素造成兩者的相互擠壓,是可以實現的。」

2012年7月10日觀點版上又發表了與我的對話《上海話:怎樣才能不枯萎》的文章,用框框列出了兩個中心話題:「方言是一地的自然口語,標準音是相對的,它像生物體一樣,死掉的詞和音,即使想拉也拉不回來。」「母語,是在媽媽膝蓋上自然學會的語言,最生動達意。可一旦超過了12歲再來學方言,就像外語那樣難學了。」

上海開埠(1843.11.17)170周年之時,《解放日報》在「解放周末」首版發表了一整版的《上海話里的城市文化密碼——獨家對話著名滬語研究專家錢乃榮》的長文,提要中有這樣一句:「語言是一座城市的個性體現,與城市的發展相生相伴,上海話的變遷中承載著城市的時代迴音、文化血脈,以及不可割捨的歷史回憶。」在版面中心還發了一張我在堆滿書的書房裡拍攝的照片。

2014年1月20日《解放日報》「視線·縱深」版上又刊登了《對話著名語言學專家錢乃榮——有鄉音的傳承,才能安放鄉愁》記者採訪答問。

綜上可見,《解放日報》的編輯記者們對上海話和上海的海派文化的傳承傾注了多大的熱情和關注。

2014年4月10日的「朝花」版上以「聚焦滬劇的歷史和未來」通欄標題,發表了我的《滬劇,綴起傳統與時代之鏈》,探討滬劇傳承和發展。滬劇是我從小起最喜歡的海派文化,某種意義上說,我先因喜歡滬劇而愛上了對滬語的研究。

由於應約採訪的先後,使我與《解放日報》編輯部的不少記者編輯有緣。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是使「上海的牆會說話」的沈軼倫女士,她的對海派文化的感情和勤奮細緻踏實作風,使我特別喜歡看她因對上海文化的了解而很生動深入的實錄。近來,她也對我做過兩次採訪,一篇刊於《解放日報》和上觀新聞的《【海上記憶】錢乃榮說舊書店:書卷多情似故人》,文中我深情回憶了在中學大學時代「上海舊書店」對我的哺育;另一篇也發表於上觀新聞中:《【海上記憶】60年前,一家文具店就好比是一個迪士尼世界》,記述了離我讀了6年的向明中學很近的淮海中路泰山文具店與我的不解之緣。

上觀新聞辦得熱氣騰騰。去年6月17日上觀「思想匯」欄目中,還轉載了我在《解放日報》刊登的佔一版篇幅的「東方講壇·思想點亮未來」講座的摘要內容:《思想者|錢乃榮:外來人口增加造成上海話的式微?那說明你根本不了解上海話是如何興起的》。我的回答是:傳承上海話,當務之急是要在中小學幼兒園下課時共同拓寬同齡人用上海話互相交際的空間。

《解放日報》和上觀新聞有那麼多熟悉上海海派文化的記者編輯,我們讀者有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個以筆為槍的革命英烈曾是茶館跑堂,毛主席都稱讚他「能寫漂亮文章」
黃浦江上「珍珠島」今邁出變身關鍵一步,未來「復興」可期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