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從國家發展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維度認識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從國家發展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維度認識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摘 要]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教育,時代越向前,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愈發凸顯;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是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契合。

[關鍵詞]教育優先;重要先手棋;人民的美好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這個科學論斷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戰略高度,升華了對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認識。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教育,時代越向前,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愈凸顯

人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國家強盛的重要力量。人的培養,基礎靠教育。「教育興則民族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重視教育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華民族持之以恆的優良傳統,時代越向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重要。

1.中華民族有著重視教育的傳統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重視教育使文明薪火相傳。從古代到近現代,我國曆來都把教育作為治國安邦的大事。古有「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權修》)、「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重傅則法度存」(《荀子·大略》)的說法,近現代有「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變法通義》)、「教育是立國之本」「教育救國」等主張,都把教育與治國安邦或變法救國聯在一起考量。

2.新中國建立以來,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

建國初期,毛澤東提出「恢復和發展人民教育是當前重要任務之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強調「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江澤民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胡錦濤提出「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等思想。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逐步成為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

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他提出「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等論斷,分別從教育與人類發展、教育與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教育與培養人才、教育與時代發展等方面,闡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是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教育源源不斷地培養一代又一代所需人才。當前,中國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只有下好這招 「重要先手棋」,黨和國家的發展才有強大的人力資源後盾。

1.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培養的基礎在教育

推動國家發展,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這是當今世界的共識。強國必先強教。近現代世界強國的快速發展,就是一部教育追趕與科技領先的歷史,在經濟發展上實現超越的國家大都是具有教育優勢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快速發展為其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持。改革開放40年,我國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高等教育累計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9900萬名高素質專門人才,職業學校累計培養和輸送了2億多名技術技能人才。

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核心,培養創新人才,根本在教育

科學技術自產生以來,就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財富。科學技術上的每次重大突破與創新,都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生產力的深刻變化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創新的歷史。21世紀以來,以信息、生命、納米、材料等科技為基礎的系統集成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驅動著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速度越來越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我國在全球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只有不斷創新,才可能在未來發展中實現彎道超車。

創新人才的培養在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創新人才是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和開拓者、新學科的創建者。戰略性的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決定著一個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和國家的未來。國勢之強在於人,人才之成出於學,創新人才主要依靠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來培養。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任務,是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的結合點,在推進創新中肩負著不可替代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既向社會各個領域培養輸送了大批創新型專業人才,同時本身也是科技創新資源、科技發明成果和基礎研究的重要方面軍,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發表科技論文數量和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均佔全國80%以上,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和研究成果均佔全國總數80%以上,在培養創新人才和推動創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教育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的新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不懈追求的夢想,無數志士仁人在艱難困苦中探尋著可行之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歷史使命。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一代代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實現民族復興,需要教育培養出新一代的接棒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需要一棒接一棒跑下去。現在在校的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新生力量,他們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實現民族復興的進程。離實現民族復興目標愈近,面臨的任務愈加艱巨,對教育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的渴求也愈加迫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後發優勢」,有了這個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教育部門要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源源不斷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契合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推動人類進步最持久的力量,歷史總是在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中不斷向前。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新生活,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奮鬥目標。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之後,「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嚮往。

1.補齊義務教育短板,讓每個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推進教育公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普及教育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目前我國教育規模位居世界首位,各類教育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基本需求。但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成為制衡人民群眾共享公平教育的根本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他要求「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讓他們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著美好生活奮力奔跑」。

補齊短板,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義務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先導性地位。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對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有著重要意義。經過長期努力,目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8%。但在經費投入、辦學環境、基礎設施、師資水平等方面,城鄉教育服務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對「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使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2.創新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人人出彩」提供更多可能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40年,我國職業學校累計培養和輸送了2億多名技術技能人才。近幾年,我國中職和高職分別占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還存在很大差距。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既制約了我國從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也影響到廣大學生及家庭的就業發展和民生改善。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加快職業教育發展,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更好適應億萬學習者多樣化需要,努力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求。

3.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對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期盼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改革開放40年,我國建立起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科門類齊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正由大眾化向普及化邁進。同時,我國「高等教育辦學的質量和水平已經開始向世界水平衝刺,辦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陣已經開始形成」。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和質量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提升質量,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最關注的核心詞。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重在加快兩方面發展。一是培養億萬具備基本素質的合格勞動者,適應國家建設和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基本需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提升質量的核心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通過「深入研究教育體制、教學體制、教師管理等問題,著力把教育質量搞上去」,培養出對國家有用、人民滿意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創新型人才。黨的十九大把創新作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質量,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培養出更多創新型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要「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使他們更好擔負起推動國家發展和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9-11.

【作者單位:任青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中國高等教育雜誌》2019年第5期 責任編輯:李石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WeWork簽署合作協議
推進大學文化建設「四個轉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