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文 / 觀影君

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獎頒給了《包寶寶》,這確實令觀影君感到很意外。不是說這部動畫不夠好,作為皮克斯出品的動畫短片,在製作上絕對是世界頂級水準。只是,這樣一部由華裔導演拍攝,講述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短片,存在巨大的偏見和誤解,但奧斯卡接受了這種觀點,並把小金人頒給了她。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包寶寶》海報

《包寶寶》是一支7分鐘的短片,故事情節很簡單。兒子在外打拚,逢年過節才回家;丈夫又是個工作狂,吃飯的時候胡亂扒拉幾口就拎著公文包上班去了。家中只剩母親一人,情感無處寄託,又無感興趣的事情可做,是典型的家庭婦女,且是那種精神世界空虛的家庭婦女,柴米油鹽,丈夫兒子是她的全部。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有一天她在吃包子的時候,神奇的事發生了,被咬下一口的包子竟然叫了出來。這個包子變成了一個包寶寶,這可把母親樂壞了,她就把這個包子當兒子養著。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出門買菜,上公園打太極,就連睡覺也不跟這個包寶寶分開。在門框上用筆標出他的身高,記錄它的成長,這個舉動像極了我們曾經的家長。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日子一天天過去,包寶寶也在一天天長大,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企圖掙脫母親的束縛。包子有了自己的女朋友,回家拿了行李,準備搬出去住。母親見狀也開始有點慌張了,眼看自己辛辛苦苦養了這麼久的白胖小伙就要離自己而去,心有不甘。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於是,母親報著「我得不到的東西,誰也被想得到」的心態,一把抓住包子,吞了下去。發狠一時爽,腸子悔到青。把包子吃掉後,母親開始傷心了,她輾轉難寐,以淚洗面,一直思念著被自己吃掉的包子。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後來,兒子回來了,母親心目缺失的那個部分,又被重新填補。兒子不僅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個漂亮女朋友,一家人坐在一起包包子,其樂融融。因為兒子的造型神似包子,有一種解讀是:之前的包寶寶,只不過是母親做的一個夢,因為她實在是太想念兒子了。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乍一看,這個短片似乎沒什麼問題,合家歡,大團圓的結局,作為《超人總動員2》正片前的貼片短片沒什麼問題。可是,仔細琢磨短片中的一些戲劇衝突,會發現其中存在著扭曲的價值觀。哪怕只是一個夢,也細思極恐。

片中母親養包子的行為,可以看出主創們所要表達的,在中國家庭中母親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一種病態的控制欲和佔有慾,這哪是在養孩子,分明是在養寵物。

把孩子當做自己創造出來的物件,在溫情關懷的外衣之下,實則在不斷抹殺其獨立人格,這是比溺愛還錯誤的一種做法。就好比各種相親角里「明碼標價」的親生兒女,和一隻包子有什麼不同呢?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若是短片停在了母親將包子吃掉的那一刻,《包寶寶》就是一部不錯的黑色幽默諷刺短片,用以批判母親在孩子面前的狹隘格局,總是想把孩子佔為己有。

可是又補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尾,轉折來得太快太生硬。捨得把包子一口吃掉的母親,在面對遠歸的兒子和兒媳婦,還能夠表現得若無其事,坐在一起包包子,這是最匪夷所思的。彷彿錯的並不是母親,而是那個包子。所有人需要來安慰母親,幫助她走出陰影。

這部三觀不正的短片,怎麼就拿了奧斯卡呢?

生而為人,若不自由,確實與一包子無異。「孝道」的培養也是在一朝一夕的相處和溝通中慢慢完成的,越是粗暴越是快捷的方法,最後都容易得不償失。就好像,你把越多的餡料塞進包子,包子就越容易破。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