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講邏輯的搞笑不輕鬆

講邏輯的搞笑不輕鬆

作者:izumi

封面:異世界四重奏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監督蘆名稔、原作Carlo Zen談《異世界四重奏》創作幕後。

集結《幼女戰記》《OVERLORD》《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等 4 部異世界系作品,並以上述作品動畫改編版的登場角色原型,另行設計 Q 版,再配上暴走混搭的原創劇情,便成了TV動畫《異世界四重奏》。 在「webnewtype」的安排下,《異世界四重奏》的蘆名稔監督分別與 4 位原作者對談。本期,來了解一下蘆名監督與《幼女戰記》的原作者 Carlo?Zen 老師都聊了些什麼。

一上來,蘆名監督就忙不迭誇獎《劇場版 幼女戰記》的出色。Carlo 老師在感謝之餘,坦言自己唯恐票房出現赤字,大家不肯賞光來影院,整個人終日誠惶誠恐。蘆名監督則趕忙表示,以劇場版的完成度,絕對無需多慮,並隨即調侃,這回劇場版里的女性角色,比起TV版正劇,放飛得可不止一星半點。Carlo 老師聽罷糾正道,裡頭還是有 1 名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正常人。監督立即會意,對方所指的是好孩子維夏。

既然挑起了話頭,二位也就索性就劇場版多聊了幾句。據 Carlo 老師介紹,在為此次劇場版設計劇情時,最令他費心思考的莫過於「焦點選擇」問題。由於本作並不是一部單純描繪打仗的故事,光是聚焦戰爭場面的話,極易演變成在某一地區打完一仗,換個地方再打……帶給人單調拖沓的觀感。

同時,考慮到 TV 動畫今後可能推出續集,Carlo 老師既不想讓那部分未曾觀影的觀眾對第二季開場摸不著頭緒、望而卻步,也不想大家認為「只有看過動畫第一季才會覺得電影有趣」。基於此種考量,老師曾經提出過「對 TV 版相對輕描淡寫的萊茵戰線進一步深挖」,或是「乾脆以沙漠為舞台,一路戰鬥下去」等若干方案。不過,最終還是得出了,「劇情不因只是圍繞戰爭,而是應該以人物情感為中心展開」的結論。決定在劇場版中描繪譚雅和安森之女瑪麗?蘇之間的恩怨情仇。

戰火,令到安森父女,及其全家遭受人間的種種悲苦磨難。但蘇家,何嘗不是千千萬萬個飽嘗戰爭蹂躪的家庭的縮影呢。

稍稍聊過劇場版後,言歸正傳開始講《異世界四重奏》。

據 Carlo 老師回想,當初在開會研討劇場版腳本時,他第一次聽人說起,打算在他與丸山、長月、曉等幾位老的原作的基礎上,籌劃一部「拼盤」作品。雖說當時 Carlo 老師對企劃案的具體細節不甚明了,但還是「稀里糊塗」答應了下來。

作為原作之一,Carlo 老師參與了此後《異世界四重奏》的腳本審核,只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始終沒和其餘 3 位老師打上照面。換而言之,是蘆名監督與每位作者各別接洽、商討,並單方面完成全劇信息的匯總協調與整理工作。由此,老師猜想,為應付他們這群任性的作者,監督應該沒少調停、周旋、傷腦筋吧。

聽 Carlo 老師口氣中帶有幾分愧疚自責,蘆名監督忙說,虧得自己之前在與老師合作《幼女戰記 迷你劇場》時,積攢下了默契,大大減少了此次兩人間的溝通成本。只不過,因為 Carlo 老師涉獵廣泛,知識儲備豐富龐雜,監督每次總能從老師口中接二連三聽到大量艱澀難懂的生僻辭彙,因此,《異世界四重奏》里,《幼女戰記》的角色最難搞定。要知道,很多字眼,監督是打從出娘胎後,頭一回在老師這邊學到的。再加上還是軍事題材,這對軍事造詣平平的監督而言,無疑是莫大的考驗……。

Carlo 老師聽後,建議監督,不妨從《狂怒》《怒海爭鋒:極地遠征》等戰爭片補起,監督苦笑,那太費勁。

接上文提到的,《異世界四重奏》的腳本修改,由監督分頭與 4 位老師聯繫確認,經各位老師檢查反饋後,再匯總到監督這邊協調。全劇主要登場角色,就將近 20 人,還需要在此前提下,再行混搭創作,並且還得讓不全熟悉 4 部作品的觀眾,從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入坑後不至於棄坑,因而,監督對一部分台詞進行了便於全體觀眾理解的設計。

以《幼女戰記》的譚雅為例,比方,將正劇中「把存在 X 給~」就不影響理解的說法,改換成更為直白的「把自稱是神明的存在 X 給~」式的表達。而當看到 Carlo 老師回復的意見中,將多處台詞改為了更為詳實的「加長版」,監督只能搖頭嘆息。

Carlo 老師在旁補充說明,在收到註明「請盡量不要變動字數」的指示後,他才開始反省,自己之前的「贅述」給別人添麻煩了。

蘆名監督明確表示,4 部作品中,《幼女戰記》台詞的推敲,最為費時費力。除此以外,牽涉劇中其餘設定的部分亦是如此。加上,Carlo 老師原則上不肯「放權」讓製作方發揮,因而縱觀全篇,既符合《幼女戰記》世界觀設定,又能隨意玩梗的地方少之又少。總之,凡事都得算計周全。

聽了監督的訴苦,Carlo 老師解釋,很多時候,當事者覺著自己已經為作品預留了足夠充裕的空間,可供後續各種拓展想像,然而,就像從前丸山老師給他指出的那樣,「設置了過多前提條件的作品,不利於二次創作」。那些在老師本人看來,再明晰不過的條理脈絡,在別人眼裡,就如同錯綜糾纏的「麵條式代碼」(指一個源代碼的控制流程複雜、混亂而難以理解)……。

回顧《異世界四重奏》之前執導過的《幼女戰記 迷你劇場》,蘆名監督也沒少為設定操心。由於正劇部分講述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所導致的屍橫遍野的嚴肅主題,於是,監督決定在《迷你劇場》里儘可能誇大搞笑效果。因此,角色 Q 版的頭身比例設計極度變形誇張。等到弄妥人設那頭,編劇這頭又讓監督絞盡了腦汁。比如,《迷你劇場》第 0 話,講的是譚雅抱怨帝國軍隊伙食的故事。然而,在尊重《幼女戰記》史實的基礎上,如何把握吐槽食物的分寸(是否真該一切謹遵史實)等,都讓監督拿不定主意。好在,譚雅 CV 悠木碧小姐的炸裂演技,很大程度上為情節增添了助力。

《迷你劇場》的製作,讓 Carlo 老師重新認識到,《幼女戰記》是一部應該在劇情與世界設定等交代技法方面,讓自己反省的作品。下筆之初,老師並未料及可能出現的作品動畫、漫畫改編事宜,因而,當初他沒有做好向再創作者傳達自身意圖的心理準備。

蘆名監督只當老師自謙,因為他覺得,由東條チカ老師負責改編的漫畫版十分出彩。

關於這點,Carlo 老師解釋,東條老師本就是軍事迷,面談時,對方提出,能否讓其先由著性子畫畫看,Carlo 老師也就姑且答應放手讓對方嘗試,結果,出乎意料地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此事客觀上也讓 Carlo 本人產生出「《幼女戰記》本就很好改編」的錯覺。

事後想來,老師之前純粹是運氣好,碰上了靈犀相通的知己,東條老師超群的領悟力,並不具有普適性。起初,Carlo 老師在看過漫畫後,也曾向東條老師指出,書中的軍事描寫略顯單薄,但東條老師給出的回答是,身為軍事迷,如果只去畫那種單純迎合軍事迷口味的硬核向作品,勢必會縮小作品的受眾面,因而,在改編時才有意淡化此種傾向。東條老師的良苦用心,著實令 Carlo 老師感到寬慰放心。所以,現在老師即便照例履行著的審稿義務,也不過是站在普通讀者的立場走走形式,樂呵呵地翻閱最新一期漫畫而已。

談及《異世界四重奏》中,最為關心己方角色與其它作品中,哪些角色的對比互動時,Carlo 老師說自己特別關注,同樣「走運到讓人看不懂」的維夏(《幼女戰記》)與和真(《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雖說,兩人的「好運氣」,在本質上不屬於同一性質,若以桌上角色扮演遊戲來打比方,如果說維夏對事態的取捨抉擇, 是基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出 fumble)"的標準的話。那麼,和真則屬於追求"極致成功"類型。當然,上述結論只是老師對和真的主觀臆測,具體還得曉老師說了算。

聞聽此言,蘆名監督當即拍案稱快,並順水推舟,要求 Carlo 老師,為維夏、和真寫一則,以撲克牌或其它方式決勝負的小段子,以便作為發售 BD/DVD 時的特典之用……。而機智的 Carlo 老師,果斷將這一光榮使命,推給了不在場的《素晴》曉老師。

蘆名監督見狀不禁感嘆,Carlo老師「慷他人之慨」的甩手姿態,與《OVERLORD》的丸山古佳奈老師,簡直像一個學校畢業的。不過話說回來,和真的幸運連環,還真是夠單列出來寫本書了。Carlo老師對此頗有同感。而且,他更加樂意見識一下,如此好運爆棚的和真同學,哪天能上演一下落難的戲碼。

最後,Carlo 老師總結了自己參與動畫化時的真實感受。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怎樣與製作方人員打交道,以及如何設法讓全體人員勁往一處使,曾經是困擾他的一大難題。但幸好老師遇到了和自己一樣不愛拐彎抹角兜圈子的蘆名監督,讓他逐漸放下了思想負擔。繼而,又對為人爽直的監督、創作作品的趣味性生出了莫名的安心感。

蘆名監督則稱讚,Carlo 老師每次提出的修正意見,都附上了充分的理由,很是讓人信服。這樣一部配合原作嚴謹審核的《異世界四重奏》,會呈現怎樣的精彩,希望廣大觀眾拭目以待!並且,監督期待,各位能以有形、無形的方式,表達對作品的支持!對於監督喊出的,物質、精神兩不棄,富於哲理韻味的宣發口號,Carlo 老師還是忍不住想小小吐槽了一下。

參考資料:

「異世界かるてっと」インタビュー連載【第2回 前編】蘆名みのる×カルロ?ゼン「セリフに一番気を付けたのは『幼女戦記』だと思います」(https://webnewtype.com/report/article/184774/)

「異世界かるてっと」インタビュー連載【第2回 後編】蘆名みのる×カルロ?ゼン「強運の持ち主同士であるヴィーシャとカズマが気になります」(https://webnewtype.com/report/article/1847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史萊姆》原作者談動畫背後的創作故事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