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沒照片以前,科幻作家都是咋寫黑洞的?

沒照片以前,科幻作家都是咋寫黑洞的?

幾小時前,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公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它長這樣:

在黑洞沒照片以前,人類有過很多美妙想像——

劉慈欣、韓松、陳楸帆、靚靈、伊恩·R·麥克勞德、德里克·昆什肯,這幾位不久前才寫過黑洞。

劉慈欣《三體》中,有個跳進自己創造的黑洞、既活著又在死去的科學家高way:

」程心看著廢墟的黑暗深處那團幽幽藍光,她現在知道那裡可能有一個人,正在時間停滯的界面上永恆地墜落著。這樣一個人,在這個世界的視角中他還活著,在他自己的世界他卻已經死了……「

陳楸帆《春天的故事》*里,一個漁村的孩子從黑洞里窺見了遙遠未來,他把這未來畫下來,成了著名藝術家:

「我把黑洞朝向風雨中波濤洶湧的大海,全身頓時僵住了。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銹紅色的鋼鐵巨獸,銜著五顏六色的鐵皮箱子緩慢轉動,儘管還隔著一段距離,積木般的箱子在空中搖晃著,那種體積與重量所帶來的壓迫感完全讓人窒息......"

*閱讀地址 https://www.douban.com/note/603712057/

韓松的《星潮·建設者》寫了通過黑洞化為高級生命形態的種族:

」他們蟬蛻了,羽化了,藉助引力波,一躍越過奇點,進入到了另外一個宇宙——那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宇宙,超越了一切想像,取代了黑洞的中心區域,從景觀上看,它更接近於一段電影的預告片,令他們驚喜莫名,而他們終於變成了標準的亞粒子文明旅行者,從此無休無止地走下去……「

靚靈的《珞珈》寫道:實驗室事故製造了一個黑洞,為了配平質量,勤雜工老王自己跳了進去,在異度空間里回望自己的一生:

」這片亮海讓他想起了多年前和老婆孩子一起坐在漢口江灘的那個夏夜,晚風帶走燥熱,江水就在他面前橫過,所有凌凌的波光都向著左手邊緩緩移動,那是無數水滴匯成的、從很遠的地方流下來的長江。「

*閱讀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v1hqTJccsneRh7H7bwvBew

伊恩·R·麥克勞德《來自陶樂德的旅人》*,寂寞又執著的科學家在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平行宇宙中消失了:

「那件事,黑洞的對撞,確實發生了。引力波的尖峰已經被每一個觀測站記錄在案。但是另一塊屏幕,羅布用來綜合、過濾和提煉數據的那一塊,並沒有顯示來自其他世界的任何漣漪和迴響。」

*閱讀地址:https://www.douban.com/note/648776988/

德里克·昆什肯的《長躍號》*,一艘擁平靜航行的太空飛船與黑洞意外相遇,讓旅途發生了變故:

」這顆飢餓黑洞處於休眠狀態,只能藉由引力發現其存在。它的伴星是一顆年代久遠的脈衝星。脈衝星在誕生之初每秒旋轉成千上萬次,向宇宙深處蓬勃拋射出巨大的磁場,但磁場會減緩脈衝星的旋轉速度,而旋轉反過來又會消耗磁場的強度。「

*閱讀鏈接:https://www.douban.com/note/645527099/

這張照片,對於寫黑洞的科幻作家意味著什麼?

我們跟他們聊了聊。


Q 看到照片什麼感受

劉慈欣:這張照片,人們可能對它有誤解。這個照片不是光學照片,不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黑洞的樣子,而是把遍及全球的射電望遠鏡連接起來,變成地球直徑那麼大的一個射電望遠鏡,專業術語叫「長基線干涉望遠鏡」。照片是它所接收到的數據產生出來的圖像,不是拿望遠鏡直接看到的,不是分析的結果。

其實到目前為止,從科學角度,最嚴格論證出的可視化黑洞圖像就是《星際穿越》里的。設計那個黑洞模型的科學家基普·索恩(Kip Throne)後來還得了諾貝爾獎。想看可視化,想看黑洞什麼樣子,那個可能是最接近真實的。

陳楸帆:第一感覺就是《魔戒》裡面的索倫之眼。我知道它只不過是個天體,但是從人類視覺上來說,感官層面還是難免會投射一些情感因素,所以第一反應就是有一種未知的恐懼,雖然它很模糊,好像對不上焦。

德里克·昆什肯:令人興奮!我喜歡科幻小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喜歡「被運送到陌生地方的經歷」,這種經歷充分顯示了宇宙的博大精彩。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努力展示了一個世紀以來我們不斷預測的黑洞的樣子,他們的工作了不起。

靚靈:這張照片有一個我很喜歡的特別之處,就是它並不是哪一台特別厲害的望遠鏡拍到的。實際上黑洞發出的信息漣漪到達地球時由於已經幾乎是平面,如果想用一台望遠鏡接收到足量的信息,那麼這台望遠鏡的直徑差不多要和地球直徑一樣大,人類目前當然沒有這麼大的望遠鏡。

所以這張照片,是全球各地的射電望遠鏡網路分別收集記錄信息,再用集中起來用超級計算機集成計算獲得的。其中有一台望遠鏡甚至在南極,為了配合最佳觀測時間,南極望遠鏡儲存黑洞信息的硬碟不得不等上半年才,等到極晝的第一個航班。

科幻與科學在「人類感」這一點上是共通的。人類太渺小,科學無國界,我們常常需要集合全球的力量,才足夠觸及到星球之外的一點點。人類發出最遠的物理設備還沒有盪出太陽系,但科幻和科學的心已經走到很遠的地方了。


Q 黑洞好寫嗎?觀測資料這麼少,你是怎麼寫的

靚靈:我在寫黑洞的時候沒有特別去查找太多資料,因為人們關於黑洞的認識和理解已經很久沒有太大的突破了(這也是為什麼今晚上的照片會讓大家如此期待)。

一般的科普都會講到它有一個事件視界,任何物質進入這個事件視界之後就不能再逃逸出來,光也不例外,空間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會產生扭曲。我用到的也是事件視界出不去,寫了一個想回家卻絕不可能逃逸的中年人。

真正的黑洞由於幾乎無信息逃逸,所以基本不能探測到。這是描寫中最主要的困難:沒有任何人知道黑洞裡面是什麼樣的。

我猜測的部分,都建立在真實的理論之上,我的推演只是尚未被證實也尚未被證否的部分。科幻小說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此。

陳楸帆:關於黑洞,一個特別極端的情況是,你很難想像在能觀測到它的情況下,還能保存生命或完整地記錄整個過程。所以關於黑洞的描繪,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演繹,《星際穿越》也是一樣。正是因為不知道它是什麼樣子,對科幻寫作才是一個優勢。否則現在,我們觀測到了,可能反而對想像力會有限制。

德里克·昆什肯:當時我對脈衝星很感興趣,特別是黑洞軌道上的脈衝星。天文學家已經觀察到了一些類似現象,我寫《長躍號》的時候,就嘗試了一些可能的組合。我故事中的黑洞並不是今天公布的這種,它周圍沒有氣體。今天看到的這張照片,是有熾熱氣體環繞在黑洞周圍,這也是我們目前唯一能觀測到它的方式。

Q 這對科幻作家意味著什麼

韓松:讓人沮喪的黑洞照片。乏味,消解了神秘,虛無,一切科幻和宗教的來源,滿足了人類神經系統處理電磁波的虛榮。即便看到,宇宙仍然無法理解,但為什麼一定要理解它呢?

照片中透露出的好笑感,橫越了五千萬年的滄桑吧!

陳楸帆: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這樣的話大家的想像空間就窄了

德里克·昆什肯:照片的更大價值其實在於公共教育,它可以提高科學素養,使人們對科學研究感興趣。真正能幫科幻作家的是將來(基於這張照片)在不同期刊上發表的科學論文。我們寫故事需要了解黑洞環境的詳細信息。


Q 推薦一部有趣的黑洞科幻吧

德里克·昆什肯:我小時候有部迪士尼電影叫《黑洞》。我沒看過,但父母給了我這本書,當時還有玩具。這是我第一次了解黑洞的樣子,即使後來有了其他更好的作品,那本書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童年記憶總是會貫徹一生。(附上幾張圖片)

陳楸帆:我記得有一部很早以前的B級片,叫Event Horizon(《黑洞表面》),講的是一艘飛船靠近黑洞視界的時候,船上的人發生的奇怪的事情,包括已經死去的親人重生等等。那是一個恐怖片,小時候看,覺得還挺震撼的。

科幻作家關於黑洞的瘋狂想像,上面只是冰山一角。

這個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也就是說,這道來自5500萬年前的凝視,今天才終於抵達。

這道光剛剛發射的時候,地球上恐龍已經滅絕;

它進入銀河系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剛剛走出非洲;

它經過太陽的時候,你剛剛點開這篇文章;

它遇到了你,「黯淡藍點」上終於誕生的人類,一種可以理解它、觀測它、甚至為它寫故事的生命。

如果可以對話,真想問問:我們對你的想像,還滿意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2019星雲獎提名小說:拯救人類的,是姥姥做的貴州酸湯魚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