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陳與義閑居時觀雨,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妙用雙關手法

陳與義閑居時觀雨,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妙用雙關手法

生活中總是磕磕絆絆,人生也是始終與風雨相伴。俗話說,風雨過後才有彩虹,但是狂風暴雨也會摧枯拉朽,更讓那些嬌美的花朵無處藏身。李清照就愁悶雨大風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李煜聽雨也思念故鄉,「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而宋代一位龍鐘山客,閑來觀雨,卻寫出不一樣的情致。

觀雨

宋代:陳與義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河南洛陽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這首詩是作者的代表作,詩人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將其感受與自己的思慮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表達出對現實的高度關注。

詩的大意是:老態龍鐘的隱士不熟悉農耕,卻危坐於屋中看窗外陰晴變化。前江與後嶺雲氣無阻,山脈連綿起伏、樹林逐層翠染,送來隆隆雨聲。暴雨壓得竹枝起伏不定,風吹的山脊忽明忽暗。我不嫌棄住所破敗漏雨,正好借狂風暴雨洗刷兵甲刀槍。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首聯點明了詩人身份、心境以及神態。「山客」是詩人自謂,「龍鍾」寫詩人精神狀態;「不解耕」,表明詩人不懂農桑。詩人寓居異鄉,精神疲憊,在這戰亂擾攘的年代,無法進行生產。

「危坐」二字,表現了詩人鄭重的神態及沉重的心情。「陰晴」兩個字,一語雙關,既表示天氣變化,也暗喻當時抗金時局的動蕩。同時也承接前面的「不解耕」,「觀雨」與「時局」二者對接,圓融無跡。

「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林送雨聲」,頷聯寫景,氣勢雄渾,江壑林嶺、雨聲陣陣。詩人既寫出了夏季風起雲湧的固有特徵,也表現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緒。廣大地域大雨滂沱,正是百姓顛沛流離的寫照。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願睜大雙眼去看清形勢,但陳與義卻非常清醒。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頸聯既是眼前實景,也是詩人對局勢的企望。竹枝頑強地挺立著,山角上也露出了光明。儘管雲雨猛烈,但不是所有事物都已屈服,時局也並非一片混沌,搖搖欲墜的危局中也含有一絲生機。

「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尾聯化用杜甫「床頭屋漏無干處」的詩句,對句也是老杜的「盡洗甲兵長不用」的化用。相傳武王伐殷時,天降大雨,姜太公說:「這是上天在為我們洗刷兵甲,助我伐紂!」詩人以此表達自己對前途的殷切希望。

陳與義閑居時觀雨,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妙用雙關手法。作者推崇並學習杜甫,他著眼現實,關注民生;用典較少,詞句明凈。詩人採用平易曉暢的語言,並巧妙地運用了雙關辭格,使得作品境界遼闊,意蘊豐富。人生多風雨,何處無險阻?但詩人不僅勇於面對,還能看見其背後不屈的力量,這才是這首作品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秦觀的一首詞,以景傳情,布局謀篇也成功地製造了懸念
張籍夜泊江邊,寫下一首詩,抒發焦急心情,最後5個字尤為傳神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