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化騰力推的產業互聯網是風口嗎?

馬化騰力推的產業互聯網是風口嗎?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來源丨中國企業雜誌(ID:iceo-com-cn)

文|王雷生

編輯丨馬吉英

馬化騰再一次成為「佈道者」。

與這位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一起奔波的,還有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而他們要布的「道」,就是產業互聯網。

3月31日,馬化騰出席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演講主題是關於產業互聯網。湯道生3月21日在清華大學與多位院士、專家閉門研討產業互聯網後,4月2日現身長沙,再度講起騰訊的產業互聯網。

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布進行新一輪的整體戰略升級和組織結構的調整,其中一項重大舉措則是組建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簡稱CSIG),擁抱產業互聯網。

這被外界解讀為騰訊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變革,這樣一家在國內擁有超過10億用戶,以社交、遊戲、音樂等To C業務聞名的巨頭,在歷史上首次成立了一個專門從事To B業務的事業群。

「沒有產業互聯網支撐的消費互聯網,只會是一個空中樓閣。接下來,騰訊將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馬化騰在一次公開信中說道。

「產業互聯網」,這個曾經偶爾見諸媒體的詞火了。曾經被稱為企業服務、To B、工業互聯網的項目,很多都悄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產業互聯網。這像極了一場大風將來時的樣子。

本來就以To B業務起家的阿里巴巴也在向產業互聯網延伸自己的影響力,11月26日,阿里巴巴進行了新一輪組織結構升級,其中一個頗為引人注意的變化是阿里雲事業群升級成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以加強技術、智能互聯網的投入和建設。

緊接著在12月18日,李彥宏也發布了內部郵件宣布進行組織結構調整,ABC智能雲事業部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人工智慧To B業務和雲業務。這一架構的調整意味著,百度也將雲服務和To B業務擺到了重要的戰略高度。

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三家機構,BAT的調整與在產業互聯網中的布局,直接掀起了產業互聯網是否成為了新風口的討論,在這樣一個巨頭髮力、創業公司叢生的行業里,創業者們與投資人們又將何去何從?

為什麼紅了?

「我不太認為有一個新風口叫產業互聯網,做企業服務的就說做企業服務好了。」在新經濟100人2018年CEO峰會上,BOSS直聘創始人兼CEO趙鵬直言。

這是一個尚未釐清的概念,在2019年3月31日的演講中馬化騰也再次對同樣源於Industrial Internet的「產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進行了對比,強調產業互聯網相比較工業互聯網所覆蓋的範圍更大,可以囊括服務業、農業等等行業,但他也沒有給出準確的定義。

不過在許多投資人看來,所謂產業互聯網雖然與企業服務、To B等說法上或許存在細小的差別,但實質上說的是一回事。它與To C的消費互聯網相對,從此前的關注人與人、與物、與服務的連接,變為物與物、物與服務之間的連接,以提升供給側的效率。

這同樣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資料顯示,2000年左右剛剛進入互聯網時代不久時,我國B2B服務1.0版本就已經出現,代表企業就是最早期主打企業與客戶信息對接的慧聰網、阿里巴巴等公司。

而在2012年左右,隨著中國鋼鐵、塑料等產能出現過剩,尤其是電商發展帶來的銷售渠道、鏈條和交易改造的啟示,使得建設線上信息與交易平台成為一波創業熱潮,創業公司從中撮合交易獲得傭金,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以找鋼網、找塑料網等為代表的「找」系列。

2016年9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提出B2B服務已進入3.0階段,他認為這個階段的To B服務,「不是關心怎麼買得最快、最便宜,而是關心怎麼買到最適合的,怎麼才能最快地獲得服務」。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攝影:鄧攀

有趣的是,在B2B3.0概念提出前一年半,就已經有業內人士喊出了產業互聯網的概念,這個與3.0幾乎同時孕育的概念,兩者在本質上幾乎擁有同樣的內涵,通過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以及之後大熱的人工智慧技術,打通上下供應鏈,提供多種類型的服務,為多個行業企業提供服務,進而提高供給側的效率。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騰訊提出這一概念時的微妙背景。

2018年3月初,馬化騰公布微信在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首次突破10億大關,在此前後,騰訊的股價也一路飆漲至470多港元,市值一度高達4.5萬億港元(約合3.85萬億人民幣)。

但隱憂卻在此時埋下伏筆。10億月活躍用戶背後,2017年底中國手機網民數量為7.53億人,微信滲透率已經達到97%,這意味著在國內已經很難在找到增量用戶。在騰訊收入中,遊戲曾佔據很大一部分比重,而隨著遊戲版號一度停發,社會輿論環境變差,騰訊開始承受很大壓力,股價出現大幅下跌。騰訊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據「故事硬核」報道,騰訊股票已經下跌近半年的2018年9月,騰訊集團總辦成員在香港一個餐廳召開會議,最終達成共識,其中重要一項就是「從To C到To B,繼續鞏固消費互聯網,重兵投入產業互聯網」。

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騰訊在尋找新的增量中選擇了產業互聯網,更多出於公司發展戰略、階段與資源的考量,對於騰訊而言這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對其他公司會是如此嗎?

爆發前夜?

雙湖資本擁有母基金、直投等多種業務,總裁張艷五年前在美國挑選GP時就發現有很多基金專門做To B領域的投資,而且這些基金收益不錯,有的IRR(內部收益率)可以做到20%甚至30%,而當時她在國內甚至「連一家都沒發現」。

在張艷看來,國內目前的現狀是「大家都覺得To C互聯網到了一定階段,都在找新的機會」,但從投資收益來看還不夠好,不過她也相信,「還需要時間,這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昆仲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王鈞同樣認為,消費互聯網增速放緩給產業互聯網帶來新的機會,「現在消費互聯網不管是用戶紅利,還是本身的發展,不像以前那樣瘋長,所以現在確實需要一個新的投資領域和關注角度」。

「企業服務確實已經處於爆發前夕。」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判斷,他觀察到美國的VC過去十年從企業服務上賺的錢要超過消費互聯網公司,而且企業服務公司的數量相比較消費互聯網甚至更多,大多數公司「都叫不出名字」,也不是特別大,也不怎麼燒錢。「我們覺得中國也會是一樣的趨勢。」朱嘯虎說。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攝影:吳育琛

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陳維廣透露自己的機構與許多投資人都在關注產業互聯網的賽道,這位曾經投出瓜子二手車、趕集網、青雲等To C與To B兩類公司的投資人,對於關注To B有著自己的邏輯。

陳維廣認為對於專業的投資機構而言,布局To C與To B投資都是有價值的,「消費互聯網項目的頭部效應明顯,投到其中的第一名第二名可能會成為百億級的企業,但如果沒有投中,產業互聯網項目也可以作為補充。這些項目規模可能不如消費互聯網那麼大,回報倍數沒有那麼高,但是每個賽道有可能五六家活的都還不錯。」

「之所以外界開始高談To B,是因為To C的爆發性機會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但不能因為To C紅利陸續消失就製造下一個風口,引發新一輪泡沫。不是風口,不代表就沒有機會。」陳維廣表示。

實際上,企業服務領域一直是熱門的投資賽道之一。有報道引用投中的數據顯示,2014年起,企業服務開始受資本追捧,並於2015年達到高峰,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企業服務元年」。但2016年該領域投融資數量和金額開始有所回落, 2018年開始,企業服務的投資開始回暖。

「去年比較大的一個感受是,To C領域很多賽道開始塵埃落定。去年的產業互聯網,各種因素導致這個領域大範圍出現暖流、甚至是過熱的情況。」源碼資本創始合伙人曹毅表示。

王鈞對於產業互聯網投資的升溫也感受頗深,「我們投資的產業互聯網這類企業得到的關注度很高,熱度蠻大」。他投資的企業服務項目中,有的在去年一年完成了多輪融資,也有項目開始受到大公司的關注,尋求併購的可能。「資本市場對這個方向和這類企業認可度還是挺高的」。

「從估值來看,現在產業互聯網估值也不算低,有一些項目是10倍PS。」高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震透露。

也有創業者表示,產業互聯網投資熱的確開始影響到企業,公司得到的投資人們的關注也多了起來,這是此前很少遇到的。

慢風口

「產業互聯網還沒有到真正的爆發期。」在自己主持的論壇上,陳維廣總結幾位產業互聯網創業者的觀點時表示。

在從事二手工程機械交易的鐵甲創始人CEO樊建設看來,「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相比,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服務鏈條比較長,重度線下,從業務模式假設到驗證反饋的周期比較長。組織上怎麼讓產業思維和互聯網思維融合,也有一定挑戰。因此產業互聯網爆發的速度和消費互聯網相比,周期會長一些。」

「慢」成為接受採訪的投資人、創業者們對於產業互聯網成長與投資的共同認識。「To B或者To G(政府),都面臨決策相對較慢的問題。C端用戶可能在很短時間就做出決策,但是B端決策流程更長,如果招標還有嚴格規則,回款周期也長,這都意味著產業互聯網項目很難像消費互聯網項目那樣發展。」王鈞說。

相比較慢,另一個問題則來自於付費難。創世夥伴管理合伙人周煒曾經發現,企業以前做To B業務很難賺錢,「因為大公司可能直接就用大品牌,小公司就不太願意為此付費」。

張艷也對比過中美兩國企業對於企業服務付費的情況,結果是美國的企業一年在IT方面的支出超過中國支出的10倍以上,這直接造成了過去To B企業發展的窘境,「我們過去也看一些直投企業,發現收入始終增長不起來,如果從大客戶端切入,做著做著就變成定製化開發,速度特別慢,銷售增長特別差。如果是從大規模以To C的打法打入,基本上收入不可持續。」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不適合To C的那一套東西,先燒錢搞補貼,搶佔心智,把消費習慣培養好衝起來之後再掙錢,這不適用於To B市場。」王鈞表示。

相比較To C企業多種多樣的可能與爆發性,有投資人直言To B項目不夠興奮。

周煒認為,如果像過去互聯網那樣,把連接和效率的問題在產業互聯網上重複一遍,是有一些價值,但自己真正關注和希望的是「想辦法用AI等技術的介入,解決目前很多行業優質供給始終不足的問題」。

宣布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騰訊同樣面臨著質疑,一個最為廣泛流傳的觀點是「騰訊沒有做To B的基因」。

當這個問題被「故事硬核」記者拋給馬化騰時,馬化騰強調「這跟基因沒有關係」,他進一步解釋說,「有些工作不難,就像施工隊,誰都能施工,質量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但問題是:施工完有人用嗎?做出來的東西跟消費者是不是連接?而我們能連接好用戶。我有很多用戶群跟你合作來連接,有巨大的優勢。」

馬化騰的回答意味著,即便是做To B,騰訊也會利用起自己無可比擬的流量優勢,推動To B業務的發展,畢竟所有To B的鏈條,都要以To C變現來作為最終的出口。

儘管存在種種短板,但接受採訪的投資人們都表示非常看好產業互聯網的未來。「我對這個事很篤定,它一定是個大方向。」王鈞說。

可以預見的是,由於產業互聯網天生存在的成長速度相對偏慢、難以一家獨大、數量多、無需大規模燒錢等特質,未來幾年這一領域的投資與創業可能將會持續受到關注,但它也很難成為共享單車、無人貨架等等那樣「豬」滿天飛的風口。

2015年底,在一家媒體主辦的「2015中國產業互聯網峰會」上,有一場論壇被命名為「產業互聯網的風口與浪尖」,幾番討論下來,雄心資本創始人王冠雄總結嘉賓觀點稱,「產業互聯網現在是風口。」

兩年後,2017年12月底,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任阿里巴巴執行副總裁與參謀長的曾鳴在一場演講中也預言,「未來三年,產業互聯網的突破將是可見的方向。」

現在,產業互聯網的風真的要吹起來了嗎?

*本文由中國企業雜誌(ID:iceo-com-cn)原創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雷生。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山鼎設計21.47億收購賽普健身;ATA擬收購藝術留學機構ACG100%股權;gogokid被爆裁員,官方回應稱消息不實
瑞幸咖啡再開14座新城 全國入駐城市數達36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