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強調辨證,為啥有的醫生只用寒涼葯,有的只用滋陰葯?

中醫強調辨證,為啥有的醫生只用寒涼葯,有的只用滋陰葯?

小編說:中醫從古至今有很多流派,比如傷寒學派、溫病學派、寒涼派、滋陰派等,但中醫不是強調辨證論治嗎,為什麼這些醫生用藥還有不同的偏向?

首先,某一派不是說用藥只用這一類,比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屬於寒涼派,但他並非不用熱葯,而是根據病人常易罹患的疾病,辨證後偏重選擇寒涼葯。

再者,醫生用藥有不同的偏向正是辨證的一種體現。中醫辨證除了癥狀、病機辨證,還有著名的「三因制宜」的原則,即因人、因地、因時,根據人的體質、性別、年齡等的不同,以及所處季節、地理環境,以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比如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序言中提到,「余宗族素多,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正是因當時傷寒致病為多,所以才有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主要論述傷寒病(當然,此傷寒與現代西醫所說的傷寒並不是一個)。

中醫強調辨證,為啥有的醫生只用寒涼葯,有的只用滋陰葯?

再比如金元時期的四大著名醫家,劉完素善用寒涼,被稱為寒涼派代表;張從正善攻下,被稱為攻下派代表;李杲主張顧護脾胃,被稱為補土派代表;朱震亨善滋陰,被稱為滋陰派。他們的不同思想正是「三因制宜」原則的體現。

劉完素生於河間地區,當時正值金人進攻中原之際,河間是主要戰場之一,因為天災人禍,所以疫病蔓延,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認為疾病多是火熱而起,所以治療多用寒涼葯,這正是基於當時的背景、所處地域而提出的思想。

張從正所處時期,與現在較為相似,嗜補之習較盛,不論疾病虛實,濫用溫補藥,以致於邪氣稽留,在此背景下,他提出了攻下的思想,發展和豐富了「汗、吐、下」法。

中醫強調辨證,為啥有的醫生只用寒涼葯,有的只用滋陰葯?

李杲所處時期民族矛盾尖銳,恐懼憂傷,飢腸勞頓,每每損傷脾胃,因而內傷病變頗多,所以李杲在觀察到這一現象後,基於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的理論,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治病注意顧護脾胃,多採用「調理脾胃」「升舉清陽」的治法。

朱震亨生於江南,當地氣候濕潤,濕熱相火病較多,一般人死守《和劑局方》溫燥之品,效果多不明顯,而朱震亨在臨證時根據當地氣候特點,提出了滋陰降火之法,治療多效驗。

中醫派別的產生多是在當時所處人文與自然背景、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基礎上,根據人們所易罹患疾病的不同,醫生選擇性運用不同的藥物,從而被後世歸納為某一派別,而這也正是辨證的體現。

編輯 |曼曼

來源 |綜合《中醫健康養生》、網路

如需轉載| 須獲授權|並註明出處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別忙了!忙太過也會變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個「中醫絕技」示範基地在哪裡?

TAG: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