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請客吃飯非小事,周總理告誡接待同志,關照小事成就大事

請客吃飯非小事,周總理告誡接待同志,關照小事成就大事

開國總理周恩來是全國的當家人,寬於待人,嚴於律己。哪怕是吃飯這樣的事情,他也是公私分明,注重細節,留給後人很多值得認真反思的感人事迹。

在眾人眼裡,周總理永遠衣冠楚楚、氣質大方。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的衣服其實打滿著補丁,幾年都難得購置新衣服。在飲食方面,他更是簡單隨意,修十三陵水庫時,總理和工人同吃同喝,一個饅頭一份鹹菜就算是午飯,來不及休息又匆匆趕往下一個工作地點。

身為國家重要領導人,就少不了宴請接待活動,特別是邀請國內外重要人物就餐,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能使這種交際活動獲得圓滿成功,即便吃飯簡樸到極致的周總理也是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安排,高要求高標準,不對任何宴會上任何細節降低要求。

1949年5月,毛澤東主席決定為沈鈞儒、郭沫若接風洗塵。主陪就是周總理,這次宴會接待標準規格很高,設在中南海勤政殿大廳。

宴會計劃在下午5時開始,開宴前1小時,周總理已經提前趕來檢查有關準備工作。從座次安排到上菜順序,以及衛生清潔狀況,周總理事無巨細地進行了檢查。在餐桌上,他拿起了一雙筷子,掏出身上的白手帕在筷子上一擦,手帕上出現了兩道淡黃的污跡,神情立刻嚴肅起來。

在場工作人員臉色一變,為自己的疏忽而感到自責。總理和藹可親地說:「大家看到了手帕上的污跡了吧,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小事,飯桌無小事,許多民主人士都認為我們只會打仗,而對我們會不會管理國家是有擔心的,他們會從一些小事來觀察我們的。你們要處處留心小事裡面的重大意義。」

周總理始終強調「關照小事,成就大事」,哪怕吃飯這樣的事情,他也考慮到每個細節,力爭做到每個客人滿意。實現超出吃飯以外的目的。所以,每當有重大接待工作,他都會提前親臨現場檢查工作,保證每個環節不出問題。對於「大概」、「可能」、「也許」的做法和言語極為反感。

一次在北京飯店舉辦涉外宴會,他如往常一樣問工作人員:「今晚的點心是什麼餡?」工作人員答道:「大概是三鮮餡吧?」周恩來立刻追問:「什麼叫大概?究竟是還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對海鮮過敏,出了問題誰負責?」

周總理凡事總是為他人著想,卻總是忽略了自己。生怕給工作人員找麻煩。

隨著年齡增長,七十年代開始,總理的病情明顯加重,吃得慢還少。工作人員想到他吃飯的費力,關心問道:「總理,你身體不舒服吧?」

「不,我身體很好……」總理說得肯定。

「總理,你肯定有什麼事吧?」工作人員繼續問道。

「嗯」,周總理略一沉吟,望著工作人員,用商量的語氣說:「這次活動,吃飯要一起吃。你看,能不能設法把我碗里的飯弄軟一些?」

「可以。飯都是盛好了才端上來么。」

「搞特殊了。」周總理笑了笑,卻有些不安和苦澀。輕輕嘆出一口氣:「唉,我的牙齒已經全鬆動了……」

這時的總理頭髮已然灰白,皮膚明顯鬆弛下墜,出現了老年斑;那雙睿智明亮的眼睛也深深地凹陷下去,工作人員默默流下了眼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與領導相處的藝術:站在領導立場想問題,站在自己位置做事情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