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鷹頂金冠又稱匈奴王冠:一件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王的王冠,擁有"草原瑰寶"之美譽,無價之國寶。鷹頂金冠是迄今為止,所發現唯一的一件匈奴王冠,現藏於內蒙古博物館,而他的出土方式匪夷所思,甚至是令人心酸。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鷹頂金冠通高7.3厘米、帶長30厘米、周長60厘米、重1394克,由鷹形冠飾、半球形冠頂和冠帶組合而成,其上浮雕多處動物紋飾。

金冠分為冠頂和冠帶,冠飾呈半球體,其上浮雕四隻狼和四隻盤角羊組成的咬斗圖案,冠頂上立一展翅欲飛的雄鷹。鷹頂金冠於1972年,在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的匈奴墓出土,它代表了我國戰國時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最高的工藝水平。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匈奴是古代北方草原一支強悍的游牧民族,據考證,匈奴人很可能與華夏民族是同祖同源,為夏王朝之苗裔。

據《史記·匈奴列傳》等史籍記載:匈奴人早期活動在大漠以南的鄂爾多斯、河套及陰山一帶。當時匈奴人已經熟練的掌握了青銅器冶煉技術,尤以鄂爾多斯的青銅器最為著名,通常被人們稱之為"鄂爾多斯式的青銅器"。可以說,當時匈奴人的冶煉技術甚至影響到了中原漢族,在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之後,胡冠也傳入了中原,他們將冠上的雄鷹改為赤雉長尾,這也就是漢族武將頭盔的雛形。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鷹頂金冠的出土方式極具傳奇色彩,甚至是令人心酸。

1972年1月11日,居住在內蒙古伊克昭盟,阿門其日格公社的76歲老人王美子,為了撿拾些動物的骨頭換錢過年,於是他就去離家4里左右的一個大沙窩子里撿骨頭。由於是在一場大風沙過後,所以這裡的骨頭較多,老人在挑揀時竟意外的發現了一些銅箭頭和一根鐵棍,而且鐵棍的棍頭上還包有金片,隨後他又陸續發現了很多古代的金銀器物,老人不由得大喜過望。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由於當地有一種習俗,那就是外財不能一人獨得,於是王美子便回村叫上兒子和鄰居張哈老、張喜明父子,親戚張根保等5人一同去發財。

那天5人共挖出金銀器物重2500克以上,除王美子老人分得較多之外,其餘四人均分,隨後5人將分到的金銀器物,拿到伊盟杭錦旗人民銀行給賣了。由於當時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很差,很多人連什麼是文物都不清楚,而該銀行也沒有把收購的金銀器物向上級彙報,只是鼓勵村民社員多挖多賣,有多少收多少。為了保證金子的純度,銀行的工作人員甚至還協助村民,把文物上鑲嵌的瑪瑙、玉石、松石等嵌物給砸了下來,致使一些珍貴的文物被損毀,失去了原有的文物價值。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後來銀行的一個職員反映到了伊蒙文教局,內蒙古文化局立即派文物工作隊去調查處理,除了把銀行收購的所有文物追回之外,還收回了村民手裡的金銀器物。

在隨後的發掘中證明,該處為2000多年前的匈奴貴族墓葬群。發掘工作人員在這裡出土了大批的金銀器物,其中極其珍貴的文物200多件,而這件2000多年前匈奴王的鷹頂金冠,無疑是這批匈奴遺物之中,最珍貴、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由於這座匈奴王墓地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歷經風沙移動、歲月侵蝕,才逐漸露出地表,它的出土方式極似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的—— 四羊方尊。

1938年4月的一個上午,湖南黃材鎮的姜姓三兄弟,窮哥仨在荒山野嶺上種紅薯時,無意中刨出了一件碩大的、帶有4隻卷角羊頭的金屬器物,即四羊方尊。當地的文物販子立即開出了四百大洋的價錢買下,但在經過當地保長、甲長和鄉紳的層層盤剝之後,最後到了這窮哥仨的手上時,就只剩下二百四十八塊了,而此時四羊方尊已被賣到了二十萬大洋。

年近八旬拾荒老人,如何因緣際會撿到傳世國寶?

應該說,任何寶物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那場大風沙,年近八旬的王美子老人,也不可能撿到那些金銀器物(年近八旬還要為生活奔波,聽來有些心酸)。而如果沒有王美子老人及時去撿骨頭,這座匈奴貴族墓葬群,很可能就將會像「來甲飛旋龍,沙海獻神門」的黑水城寶藏一樣,被另一場大風掩埋在了滾滾的黃沙之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 的精彩文章:

TAG:刀墓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