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里,失敗的英雄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同情,這裡面包括皇帝。比如大家熟悉的抗金名將岳飛,千百年來人們對他的崇拜絲毫沒有衰減,岳王廟前香火鼎盛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中國古代四百多位皇帝中,崇禎皇帝恐怕是最讓扼腕嘆息的一位了,有人說他不是亡國之君,做了17年皇帝,兢兢業業、勵精圖治;也有人說,崇禎不該為大明滅亡背鍋,這個鍋是萬曆皇帝的;更有人說,崇禎原本不會成為亡國之君,他南遷就可以東山再起。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是的,崇禎有很好的機會,這個機會不是南遷,而是李自成贈予他的,可他錯過了。長久以來,以李自成為代表的明末農民勢力遭到了刻意的抹黑,甚至視他們為民族的罪人。李自成造反是有根據,在朱元璋親自編寫的《大誥》就提到,底層老百姓遭到貪官污吏的壓迫,是可以造反的。

「有等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違旨下鄉,動擾於民。今後敢有如此,許民間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壯拿赴來京。」明末天下大亂,官員更是無人不貪,加上饑荒盛行,老百姓只能等死。這樣的情況下,李自成揭竿而起。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率部抵達沙河。十七日,大順軍進入高碑店,隨即兵分幾路向西直門、平則門、彰義門等城門發起攻擊。

午夜時分,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北京城外城西側的廣寧門,李自成得以入城。正常情況下,李自成應該立即向皇宮發起進宮,如同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這樣做,李自成可能就不是推翻明朝的那個李自成了。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入城後,李自成將大軍駐紮在如今北京復興門南郊一帶。為何不立即向皇宮進攻?李自成決定向崇禎提出條件,當然李自成這樣做也是出自關外清軍的警惕,擔心自己成為清軍進入關內的墊腳石。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出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勛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談判過程進行得很激烈,李自成提出了三個條件,「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大白話就是,把西北地區割讓給我,封我為王,拔出一百萬兩銀子來犒賞起義軍。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如果崇禎答應這三個條件,來而不往非禮也,李自成將退守河南,同時「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咋一看,這是一個不錯的交換,雖然是城下之盟,可與社稷崩潰相比,崇禎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要知道崇禎為何不答應,我們就必須要知道崇禎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這位皇帝讓大臣吃草,還必須要他們干著吃肉的活。或者說,有功勞不給你賞賜就已經是賞賜的,但一旦有錯事,肯定讓大臣們來背鍋。」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比如孫傳庭,最巔峰時期率領秦兵打的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最後迫使李自成僅率領十幾個人逃走。本該乘勝追擊一舉消滅李自成時,崇禎調他回去防備入關的清軍。沒多久,因駐軍問題,崇禎直接將孫傳庭入獄,關了三年。

當李自成捲土重來,崇禎才想到獄中的孫傳庭,再次啟用,結果是孫傳庭戰死。崇禎無恥的一面展現出來,他認為孫傳庭是炸死,親人連基本上的賞賜沒有。如此作為,讓那些將領作何感想?

李自成:答應三個條件,俯首稱臣 崇禎:我也想答應,可沒人背鍋

回到前面的話題,當崇禎聽了李自成的建議後,一時拿不定主意。崇禎詢問內閣首輔魏藻德,後者直接來了一個一問三不知,無奈之下,崇禎只能暫時讓杜勛給李自成帶去一句話,「這事我再考慮一下,等想好了,立即告訴你。」

杜勛離開後,崇禎再問魏藻德等人重臣,大家還是支支吾吾,崇禎徹底死心了。事實上,崇禎偏向接受李自成的條件,奈何堅決不願意背上「賣國」的帽子,他內心深處是望大臣們能來個再三奏請的,這樣鍋就讓大臣們背上了。

參考資料:《明季北略》、《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李老師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個女將軍:墓中有種陪葬品,考古人員挖開後倒吸一口涼氣
和珅智謀一流,為何不提早巴結嘉慶?學者:不是他不想,而是不敢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