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去年年底時,讀了一本不錯的書,來自瑞典作家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新作——《熊鎮》。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此之前,他的《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外婆的道歉信》和《清單人生》都十分熱門,由《歐維》改編的同名電影更是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奧斯卡提名的肯定。

熊鎮,是一個地名,一個瑞典森林深處的封閉小鎮,常年嚴寒,偏遠落寞,鎮上的人們懂得沉默和忍耐。

故事就在這個地方展開,氛圍始終包裹在蕭瑟和冷峻之中,偶有几絲殘存的溫暖底色。

在緩慢而又壓抑的序曲之後,主人公瑪雅遭遇了鎮上「冰球明星」凱文的性侵,從此這兩個年輕人的命運開始變得跌宕起伏。

這個小鎮陷入了一場沉默著呼嘯而過的風暴,「對施暴者來說強暴只是幾分鐘,而對受害者來說則會一直持續。」這本書中所牽涉的每個熊鎮上的家庭,共同交織成了一個「小型社會」。

個體的悲劇牽動起了整個小鎮形形色色的人,而每個人物也都斡旋在事件中,身處兩難的境地,透露出各自的複雜性。巴克曼通過書寫龐雜的小鎮群像,用網狀交織的結構發出質問:群體是什麼?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不少那些年看過的同題材「小鎮電影」——它們都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小鎮環境中發出叩問,讓人不得不面對來自內心的魔鬼。

1《狩獵》

《狩獵》是在讀《熊鎮》時最容易聯想到的電影,丹麥作為瑞典的鄰國,相似的地理、氣候、人文環境都在電影中顯現出來。但與《熊鎮》不同的是,《狩獵》帶著更為壓抑,甚至是寒涼徹骨的絕望。

電影講述了在一家託兒所工作的「好好先生」盧卡斯被小女孩卡拉惡意撒謊報復,謊言讓他背負起了「性侵女童」的罪名。一時間,他成為了整個小鎮排擠和壓迫的對象。

好友的憤怒、前妻的不信任、愛犬的死亡和陌生人的惡意讓盧卡斯幾近崩潰。當卡拉吐露真相之後,這個小鎮上的惡意卻並沒有隨著盧卡斯的重獲清白而划下句點。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是上個世紀「DOGMA 95宣言」的起草者,讓他一戰成名的《家宴》講的就是一個大家族中父親亂倫並謀殺親生女兒後被揭穿的故事。而《狩獵》則更具操縱人心的類型化操作,讓觀眾能夠極快地代入角色處境,並為之感到驚心動魄。

何謂「狩獵」?

顯然,盧卡斯和那隻出現在森林獵場中的鹿一樣,是社群里的「風暴中心」和「被迫害者」,如同熊鎮之於瑪雅,他們都承擔著本不應該承受的精神壓力。

瑪雅作為受害者尚且為人所不齒,而他作為被造謠的「加害者」更是躲不過無數的明槍暗箭。當最後那驚心的一槍開出,點題「狩獵」這一行為之餘,更有著將人推向黑暗深淵之意。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一個看似文明、開放的社會和親善的社群,是如何因為一個謊言的碰撞,而變得岌岌可危,甚至不惜傷害乃至獻祭處於謠言中心的人——這便是《狩獵》想要傾訴的話題。

導演自認這部電影是一出「現代的獵殺女巫戲」。換言之,整個小鎮都將盧卡斯視為會危害到自身利益之人,從而對其進行群體性的偏見、排斥乃至「獵殺」。

這是《狩獵》比《熊鎮》更恐怖之處,如果說後者的社群環境還走在前兩步,那麼《狩獵》則是邁向了最後一步,展現出群體的黨同伐異所能毀蝕人心的力量。

2《魔女嘉莉》

如果說《狩獵》的導演視自己的作品為「現代的獵殺女巫戲」,那麼由著名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搬上銀幕的「恐怖小說大師」斯蒂芬·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則是一場「現代的女巫復仇戲」

這部電影塑造了一個電影史上的經典形象:因忍受不住同學的萬般欺凌和母親的虐待而被觸發女巫基因、靠意念血洗了畢業舞會的魔女嘉莉。

外表平凡、性格內向的嘉莉一直都是小鎮里默默無聞的醜小鴨,她古怪的性格和沉迷於宗教崇拜的母親,使得她四處遭遇群體霸凌。畢業舞會當晚,頭戴王冠的嘉莉在眾目睽睽之下全身淋滿了豬血,憤怒激活了她體內的女巫血統,將整個會場變成人間地獄。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群體霸凌和心理虐待所造成的恐怖實際上無處不在。在原著中,斯蒂芬·金大膽地在校園小說的框架中利用了驚悚、邪典的類型元素,並輔之以宗教隱喻和細膩的心理描寫。嘉莉的軟弱與任人欺凌、禁慾與痛苦絕望,都被他描繪地一觸即發。

對弱者的同情和對日常生活里諸多現象的反思被收納入這個女性覺醒的故事之中,中學校園生活成了巨大的夢魘,家庭與學校的欺凌、責罰所帶來的精神壓迫更是令人心生懼怕。

導演並沒有俗套地把嘉莉處理成一個弱者絕地反擊後的復仇鬥士,而是選擇用悲愴的視角告知觀眾:嘉莉無論做出了何等絕望的復仇,都能感受到的巨大痛苦。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通過這個視角,電影把普通人的生活變成了創造恐怖的源泉,用平凡者的生命書寫了恐怖背後來自現實的壓抑的憤怒,從而揭示了一個不健康的群體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熊鎮》里瑪雅報警之後,受到了各色猜忌和欺凌,雖然沒嘉莉那麼嚴重,但原因則是相同的。

如同巴克曼在《熊鎮》中寫道:「恨可以是一種極具激勵性的情感」、「讓一個團體凝聚的最簡單方式不是愛,愛是有要求的,仇恨則是很容易的。」

這類霸凌他人的施暴者角色,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十分常見,因為自身是藏垢於群體中的一員,所以他們常常也無法想像自己會對他人的人生造成怎樣的後果。

3《狗鎮》

如果要給「小鎮電影」的殘酷度量級,那麼拉斯·馮·提爾的《狗鎮》或許能排到最前列。

封閉守舊的美國小鎮闖進了一個神秘女子格蕾斯,鎮中的作家湯姆力勸鎮民留下這個女子,讓她暫時在鎮里避過難關。不久後,鎮民們發現格蕾絲是一個通緝中的逃犯。大家想把她趕走,最後答應如果她更賣力幹活才可以留在這裡。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就此翻到。

小鎮上的人們都過著一種安逸的生活,表面民風淳樸;而電影在前半段中也都在放大這一點。但在警察到來之後,一切偽裝都被打破,並一步步引發連鎖效應。格蕾絲日以繼夜的勞作,終難逃過不幸之事發生。一個鎮民在警察搜捕後強暴了她,隨之拉開了齷齪的序幕:人們開始隨意污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狗鎮》從舞台劇的形式中脫胎而出,全片只設有一個極簡的場景,是一個在室內搭建的棚內空間,從而讓觀眾更集中注意於妮可?基德曼和其他鎮民的群戲表演和人物狀態,也凸顯出了故事本身超現實的一面。

馮·提爾和上面提到的溫特伯格同為「DOGMA 95宣言」的起草者。這位一直在革新電影史邊界的導演,通過「狗鎮」這個罪惡小鎮的故事,書寫了一次灌滿形式主義的寓言。

影片一共分為9個章節。導演建構起了一處看上去就充滿破綻與偽善的「世外桃源」,隨後藉由對群體之惡的批判而將它逐漸摧毀。鎮民們人性中的邪念觸發有著漫長的過程,從而使得整個故事中每個人的轉變都是可信的。

《狗鎮》的「狗」和《熊鎮》的「熊」同樣以動物作喻,將人類的天性和動物性聯繫起來,進行反諷。鎮民們人性中的動物性被逐步激發,漸漸使得影片里的單一場景構成並表現出一個社會關係運轉的網路。最終一切毀滅,宛如一個輪迴的閉環。

這些訴說人性的小鎮電影,每一部都震撼人心

「熊鎮提供無數種死法,尤其是在內心深處。」

從《熊鎮》出發,無論是《狩獵》、《魔女嘉莉》還是《狗鎮》,都無一例外地通過小鎮群像的描繪,來對「群體」的性質做出質問。

篇幅所限,還有不少類似的電影無法具體推薦,比如《伊甸湖》、《白絲帶》、《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你記憶中有哪些發生在小鎮的電影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