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屁」的學問

「屁」的學問

俗話說「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記得在2008 年美國大選時,前總統柯林頓的夫人希拉里在電視辯論直播現場,就錯誤估計了自己的控制能力,在快忍不住或者以為自己能忍住的情況下,很不自在地扭動身體,然後,擲地有聲地,放了一個響屁,引得場面十分尷尬,造成了10 秒的冷場,就連奧巴馬都愣了半晌不知道怎麼應對。「放屁」的響聲和令人掩鼻的臭味無論如何都是件令人尷尬的事。

屁的成分複雜,毒物不少

屁,可不是一種氣體,而是混合了多種氣體。有人檢測過裡面的成分,59% 氮氣、21% 氫氣、9% 二氧化碳、7% 甲烷、4% 氧氣,還有不足1% 的其他微量化合物。從屁的成分可以看出,其中99% 的物質都是無味的,而屁的臭味來自剩下的那1%,裡面可能含有氨、硫化、吲哚和糞臭素等。

......

甲烷會抑制腸蠕動導致便秘,而硫化氫會抑制肌肉收縮,損傷腸壁,可能與炎症性腸病和結腸癌有關。這些臭氣的毒性很強,能夠腐蝕腸壁引起「腸漏」,還可以毒死細胞,引起基因的突變,增加患癌風險。腸道通透性增加更容易讓毒性物質進入人體,進入血液系統,最終,危害全身健康。

腸道微生物代謝產「屁」

......

按照屁的量來說,腸道微生物產生的氣體占的比例並不高,屁中的主要氣體其實是我們吃飯、說話時吞入的空氣,這個可以佔到屁的70% 以上。

人可以不吞入空氣嗎?你可以嘗試一下,當你咬一口比薩時,進入嘴裡的食物其體積一定比張口的嘴巴空間小,在嘴裡還需要咀嚼,這個過程需要攪拌翻滾食物的空間,空氣就這樣無法避免進入了人體。雖然無法避免吞進空氣,但是可以減少,比如控制進食速度,細嚼慢咽,要知道吃飯太快,狼吞虎咽式的進食方式會把大量空氣吞下去,屁就會比別人多。

當然,除了屁,人體還有其他釋放空氣的形式。空氣進入胃之後,胃液會將空氣包裹起來,形成氣泡,氣泡較輕會慢慢地積攢在胃上部,積攢到一定的量就會產生壓力,刺激胃的壁叢神經以及膈神經,肚子和胃一起收縮,喉嚨和嘴巴同時張開,「嗝」的一聲,打了一個嗝,空氣就這樣從胃中排出來了。很多人吃飯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打個嗝,這是胃在排氣,也稱飽嗝。

這些腸道微生物和腸道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加上人說話和吃東西吞下肚子的空氣,在腸道中積攢到一定程度就會排出體外形成所謂的「屁」。

據統計,一般健康人每天放屁6~20 個,平均起來要放14 個,每次約有100 毫升,總產氣量可達約1.7 升,放屁的次數會隨著纖維類食物的攝入量增多。如果放屁的量和次數過多或過少都是身體健康出現狀況的一個信號,很有可能是身體哪個部分出了問題。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健康人放出來的屁氣味比較清新,並且量也比較大,聲音也大。屁里的成分很合理,99%的無臭氣體加上1% 的臭氣。而如果出現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長期便秘、潰瘍性結腸炎等腸道問題,這時候放出來的屁成分就不同了,臭氣的成分就不止1% 了,並且屁的量比較少,響聲也不會大,但是頻率會多一些,畢竟都是毒氣,腸道一定不願意讓它們在腸道里多停留。臭氣成分含量高,量又不多,濃縮的臭屁那就真是奇臭無比,能熏死人了。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屁味」

如果有興趣聞一聞不同人的屁,你會發現每個人屁的氣味差別還是挺大的。這也難怪,畢竟每個人吃的食物不一樣,腸道微生物的組成不一樣,腸道環境也不同。

......

飲食與屁

飲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屁的組成和氣味。吃肉多了,蛋白質攝入過多,人體消化起來比較慢,蠕動較慢,細菌會對食物發酵的時間較長,則會產生較多的硫化氫和氨,屁會比較臭。

如果吃大豆、黃豆、豌豆、栗子等含低聚糖較多的食物經腸道微生物分解後也會產生較多的屁,但是一般不臭。人體缺乏分解低聚糖的酶——α- 半乳糖苷酶,所以低聚糖即使過了小腸也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到了大腸就不同了,這裡的細菌非常喜歡低聚糖,特別是一些有益菌更容易利用它們。比如剛才提到的大豆,裡面就含有大豆低聚糖,這是一類可溶的糖類,主要是棉子糖和水蘇糖。大豆低聚糖在腸道內可以促進人體內雙歧桿菌、乳桿菌和腸球菌的生長,抑制有害菌梭狀芽胞桿菌數量,並且會刺激腸道免疫細胞增殖,提高抗體產生能力,增強免疫力,還可以降膽固醇、降血壓、降血脂等。在動物實驗中,還發現它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由於豆類經常引起人們脹氣和放屁,在西方國家,愛開玩笑的人們將豆類稱作「音樂水果(musical fruit)」。除了豆類,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捲心菜、紅薯、菜花、南瓜、蘿蔔以及洋蔥、生薑、蒜等有特殊氣味的辛辣食物也容易產氣。

還有一種情況是喝了牛奶放屁不停,這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據說,93% 的黃種人成年後大多不再分泌乳糖酶,喝下牛奶後乳糖吸收不了,只能跑到大腸里供那裡的微生物利用,於是就會使人產氣。

除此之外,吃的食物的量也會影響屁的組成和量。如果趕上哪天心情好,吃了頓大餐,食物中不僅蛋白質和油脂含量高,肉和油炸食品吃得太多,腸胃就會負擔太重,即使經過了長時間的消化分解,經過小腸後仍有很多食物還沒來得及分解,這就會給大腸里的細菌機會了,等它們消化分解之後,產生的氣體會讓你臭屁連連,而且還會比平時的屁更臭。

屁的組成可以反映身體健康狀況?

由於屁和人的飲食,腸道微生物的組成,甚至人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科學家們也對它越來越關注了,研究發現根據屁的組成可以大致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比如胃腸道存在問題的人,經常存在消化不良,如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部疾病及肝膽胰疾病等,會有更多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細菌利用後,產生胺類物質較多從而出現酸臭味;如果出現腥臭味,有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如痢疾、潰瘍、腸炎等,這是腸道微生物代謝血細胞引起的;惡性消化道腫瘤患者的屁也很特殊,可能是其中的癌腫組織糜爛,脫落細胞被腸道微生物分解後產生了特殊的氣味物質。

已經有研究人員開發了可以分析屁里成分的「電子鼻」,希望以此作為疾病早期預警與胃腸道癌症篩查的工具。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只需要在家裡馬桶上或者內褲上安裝一個感測器,通過探測屁里的成分就可以快速地對身體健康做一個評估,然後計算機通過資料庫計算出你得一些疾病的風險,並給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其實,也許不用等到這個感測器的研發成功,參考上面的介紹,你只需要密切關注自己的屁,如果太臭的話就需要提高警惕,關注一下自己的飲食,把動物性蛋白和脂肪的量控制好,適當降低食物的量,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類的食物。如果屁的次數增多了,那就少吃點豆子。

如何製造理想的屁?

如果幾乎沒有屁產生,那可比多屁、臭屁要危險得多,就得考慮儘快去看看醫生了。如果長時間不放屁,腹部發脹,可能是直腸有問題,如腸梗阻、腸套疊、腸扭轉、便秘或痔瘡等,也可能是消化道穿孔引起的腹膜炎。接受過手術的人應該都知道,從手術室出來後,醫生和護士都會密切關注患者是不是放屁了或者排便了,只要有了就說明胃腸道正常,醫生和護士也就放心了。這是由於手術過程需要麻醉,而麻醉劑有可能造成腸麻痹或腸壞死,導致腸道蠕動出現問題,能放屁了就代表胃腸功能沒有問題,不會要命,「一聲響屁報平安」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碰到特殊情況,需要嚴格控制屁的量,比如要進入密閉的空間,參加重要的聚會或需要長時間地與他人相處並避免尷尬,那該怎麼辦呢?碰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好好地設計你的屁了。

首先,要盡量減少屁中最多成分的量,也就是吞下的空氣數量,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不說話,不交談,專心吃飯,以免把空氣帶入胃腸道,在食物的選擇上也盡量避免「發物」,也就是氣孔比較多,容納了太多氣體的食物,比如看起來比較蓬鬆的食物和碳酸飲料等。

其次,控制飲食的量,不要吃得太飽,控制肉類和比較油膩的食物的量,最好不吃那些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產氣的食物,如豆類、澱粉類、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水果等。

最後,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悅,因為壓力和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會讓腸道神經跟著緊張,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提前排便,把腸道中的物質排出來就減少了氣體的產生。

切記,不可憋著屁不放!一旦有屁意,如果不能優雅、巧妙和不動聲色地把它給放出來,也不要憋回去,忍住屁不放就會在腸管內積存,時間長了會跟腸黏膜的血液進行氣體互換,特別是在肛門附近,可以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而不經過肝臟代謝,跑到肺里和口腔里引起口臭,實際上憋回去的屁不是沒有了而是從其他部位放了出來。

以上內容來自清華社《曉肚知腸:腸菌的小心思》,一本有意思又能漲知識的好書。人體是個大江湖,腸菌相關研究如火如荼,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低估了微生物在身體健康中的重要性。

「屁」的學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書名:曉肚知腸:腸菌的小心思

作者:段雲峰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4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2019先進智能製造高峰論壇順利舉辦
護膚品有依賴性嗎?要經常換品牌嗎?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