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有多少個派系?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有多少個派系?

從1895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開始,對中國歷史具有深刻影響的北洋軍閥集團開始奠基,到1928年東北易幟,北洋軍閥徹底落下帷幕,北洋軍閥在中國存在了33之久。不過,從剛開始一直到1916年,北洋軍閥始終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直到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集團才開始分裂。也從這時候開始,北洋軍閥進入了北洋軍閥混戰時期。

袁世凱

北洋軍閥之所以分裂,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內部並沒有湧現出一個能夠有足夠實力和威信,統領整個北洋軍閥集團的領導人。因此,北洋軍閥根據派系,開始分裂為三大部分:分別為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統領的直系軍閥;段祺瑞領導的皖系軍閥;和在東北由張作霖領導,只能算北洋軍閥旁系的奉系軍閥。

其中,直系佔據了今天華北大部分地區、江蘇、湖北等地,皖系則統治者安徽、浙江、山東、湖南、陝西等地。而並非袁世凱嫡系出身的奉系張作霖,則統治東北三省。從三個軍閥的地盤中也可以看出,直系、直系和皖系三大北洋軍閥派系佔據了當時中國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工業相對最完善的地區。

北洋軍閥

也因此,能夠剝削更多財富,武裝更多軍隊,實力最為強大的北洋軍閥三大派系,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閥混戰,試圖消滅對方,成為中國的統治者。三大軍閥先後爆發了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等大規模的戰役,至於小規模的衝突和戰鬥,更難以數計。

從1916年袁世凱死後,三大軍閥就開始了彼此之間的紛爭。先是段祺瑞憑藉自己在北洋軍閥內的地位和中央政府的優勢,對北京政府進行了長達數年的統治,隨後,1920年,在直皖戰爭中聯合奉系擊敗段祺瑞的直系軍閥,成為了北洋軍閥的話事人。

段祺瑞

1920年,北洋軍閥進入直系時代,但是,在直皖戰爭中聯合作戰的直系和奉系,很快又因為利益發生激烈衝突,雙方最終爆發戰爭,這就是第一次直奉戰爭,這場戰爭,依然以直系的勝利宣布結束。

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失敗退回關外的張作霖,奮發圖強,迅速將東北三省建設成當時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憑藉這樣的底子和直系的內亂,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系軍閥張作霖擊敗了直系吳佩孚,入關佔領了關內多個省份,巔峰時期,奉軍更是一度飲馬長江,成為大半個中國的統治者。

吳佩孚

當然,北洋軍閥分為的奉系直系和皖系三大派系,這是北洋軍事集團分裂的最大派系而已,北洋軍閥並非只有這三大派系。如同袁世凱時代,北洋集團分為多個面和心不和的派系一樣,三大派系內部也分成了難以數計的派系。

例如,奉系張作霖內部,就分成了多個半獨立的派系,曾佔據山東的張宗昌,曾佔據熱河的湯玉麟,曾起兵反奉的李景林等等,都屬於奉系,但是顯然,他們對於奉系首領張作霖的命令並非100%尊重。

張作霖

直系內部也分成了諸多派系,例如,山西王閻錫山,就曾投靠過直系,理論上,他也屬於直系軍閥的一部分,佔據東南5省的「東南王」孫傳芳,也是直系出身,自然也屬於直系軍閥。至於從頭打到尾的四川諸多軍閥勢力,大多數投靠過直系,自然也是直系軍閥的一部分。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倒戈將軍馮玉祥,也屬於直系的組成部分。

至於皖系段祺瑞的軍隊,就更加混亂了。事實上,段祺瑞對於諸多名義上屬於皖系的軍隊和地盤,從未有過有力的控制。所謂的皖系軍閥,更多的是將段祺瑞視為他們的盟主而已,當對己方有利時,諸多皖系軍閥聽從段祺瑞的命令,參加軍閥混戰,但一旦對其不利,他們就迅速背離。

1926年中國各個勢力

也因此,當段祺瑞試圖武力統一全國之時,包括皖系軍閥在內的諸多軍閥勢力幾乎矛盾重重,最終,在一片反對之聲中,段祺瑞武力統一全國的夢想徹底破滅。也因此,深感手中無可靠部隊的段祺瑞,才想先後訓練了參戰軍和徐樹錚編練的西北邊防軍,試圖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嫡系部隊,只是最終沒有成功而已。

因此,從民國成立一直到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作為的「主角」,北洋軍閥一共存在了16年之久。在這16年之間,除了前4年的袁世凱時代,北洋軍閥之間,幾乎從未停止過混戰和紛爭。由於利益之爭,各個派系朝秦暮楚,各個勢力忽起忽滅,城頭變幻大王旗,也因此,根本數不清北洋軍閥時期到底有多少個派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東北王」張作霖為何對趙爾巽恭敬有加?還將四女兒嫁入趙家?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