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戰後英國(英聯邦)灘頭機械化保障車輛(下)

戰後英國(英聯邦)灘頭機械化保障車輛(下)

被忽視的明星——後冷戰時代的Hippo-BRV

由於任務性質過於狹窄,BARV-灘頭裝甲工程車保障車始終只是英軍獨有的一種「偏門裝備」。冷戰結束以後,英軍遭遇了軍費大幅下滑的困境,主戰坦克的數量甚至被削減到一種可憐的程度,但英軍對BARV-灘頭裝甲工程車保障車卻依然念念不忘(當然,這或許與英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缺乏專用的兩棲裝甲戰鬥車輛有關)。2003年,為了填補因「百人隊長」BARV退役產生的空白,英國國防部發布了被稱為FBRV(Future Beach Recovery Vehicle)——即「未來灘頭工程車保障車」的項目招標。有意思的是,從名稱的變化上,我們或許能發現一些理念上的「調整」——經「馬島戰爭」的戰火淬鍊,英國對現代化戰爭條件下的兩棲登陸作戰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強調採用登降結合、立體上陸的方式來完成登陸任務,即在兩棲突擊階段要盡量使用直升機,以增強部隊推進的速度、分散性和機動性,傳統的灘頭登陸只作為輔助和「第二階段」(事實上,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直升機垂直登陸作戰的戰術、戰法已經基本成型,1983年美軍在格瑞那達登陸作戰中,完全摒棄了傳統的灘頭登陸的方法,以直升機機降和運輸機傘降相結合的突擊方法,垂直登陸,是一次具有典型意義的現代兩棲島嶼登陸戰,體現了登降結合、立體上陸的登陸作戰新特點,相比之下,英軍在「馬島戰爭」中的兩棲作戰就顯得遜色了)。也正因為如此,相較於傳統的BARV,FBRV取消了對裝甲防護的苛刻要求。同時,這也能夠解釋基於德國「豹」1A5主戰坦克底盤的Hippo-BRV(冷戰中的「豹」1系列,因「餡大皮薄」而聲名狼籍)為什麼會成為最後的中標方案。

戰後英國(英聯邦)灘頭機械化保障車輛(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然,如果拋開裝甲防護的問題,「豹」1A5主戰坦克底盤對於FBRV項目可謂相當理想。首先,「豹」1系列主戰坦克屬於不折不扣的冷戰剩餘物資,價格相當低廉,這對於經費拮据的英國軍方來說相當有吸引力;其次,「豹」1底盤足夠「高大堅固」而且馬力強勁,非常適於「折騰」;最後,作為「豹」1系列的「終級改進型」(如果不算只有一輛樣車的「豹」1A6),「豹」1A5進行了徹底翻新,使用壽命被「清零」,用這種底盤來改裝BRV相當「划算」,甚至比自家的「酋長」或是「挑戰者」還要超值。英國人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相對於英軍傳統的BARV,Hippo-BRV不僅僅是在「豹」1A5底盤上重構了一個高大的上層建築這般簡單,而是更接近於一個構建在「豹」1A5底盤上的「岸艦工程連接器」,其任務範圍變得更加寬泛和瑣碎了。為此,Hippo-BRV雖然保留了「豹」1A5的MB838CaM-500柴油引擎(MB838CaM-500算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傑作,擁有良好的燃油經濟性和燃料適應性,工作可靠,在傾斜狀態下能正常工作,能適應熱帶高溫和北極嚴寒低溫),卻對4HP-250傳動系統的傳動比進行了調整,而且以GWS-2HR-A型自動變速控制器代替了原來的R-2A型變速控制器(該變速控制器有2個變速桿,下變速桿用於選擇前進檔、空檔、倒檔或原位轉向等,上變速桿用於選擇檔位,位置1為一檔,位置2為二檔,位置3為二~三檔的自動變速,位置4為二~四檔的自動變速。為了防止誤掛檔損壞變速機構,下變速桿上設有空檔擋架。在按動上下兩個變速桿之間的按鈕經過1.5秒後空檔擋架才鬆開。該按鈕左方裝有傳動裝置油溫、油壓報警指示燈。自動變速器按駕駛員的檔位,在變矩器閉鎖離合器分離1.5秒後,通過電液控制的盤式離合器的制動器自動變速),還為車長安裝了車長超越駕駛裝置,必要時車長可藉助該裝置直接駕駛車輛(當電液式操縱系統出現故障時,駕駛員可利用手操縱裝置換檔,車長也能控制閉鎖離合器的拉杆使變矩器閉鎖,以便在寒冷氣候條件下以拖車方式起動發動機)。此舉雖使原車的最大公路速度從65千米/小時降到了20千米/小時,但Hippo-BRV的「灘頭機動能力」卻由此獲得了大幅度提高,牽引力更是增加到250噸。

此外,不同於傳統BARV的另外一些特點在於,Hippo-BRV增加了大量工程作業設備,如一個標準的野戰維修平台、車首推土鏟(可拆卸)以及一個輔助動力系統,其戰鬥全重也因此由「豹」1A5的42.5噸飆升至50噸。事實上,較之「百人隊長」BARV,除了裝甲防護不盡人如意外,Hippo-BRV在性能和任務的寬泛性上全面超越了前者——比如能在3米深的海水中作業,能在海灘上推動50噸或是牽引240噸的載荷,能執行種類更為繁多的保障救援任務等。截止到2010年,Bae公司已經為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提供了4輛Hippo-BRV,這些車輛在建制上劃歸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11試驗與訓練中隊指揮,但實際上卻被分成兩組,分別部署於「阿爾比恩」號和「堡壘」號兩棲船塢登陸艦。不過,目前有消息稱,由於「豹」1系列主戰坦克及其變型車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退役速度,較之於英國國防部預想的速度要快,德國方面已經逐漸停止了對大部分該系列底盤的備件支持,這對Hippo-BRV的維護保養造成了嚴重影響(作為一種德國血統濃厚的制式裝備,Hippo-BRV與英軍現役裝備之間嚴重缺乏通用性),或許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為什麼Hippo-BRV交付數量如此稀少的原因所在(經濟原理與衝突效益的要求是直接對立)。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如此情況下,仍有海外用戶對Hippo-BRV表現出了足夠的興趣,比如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就是如此——與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類似,這同樣是一支規模小而且缺乏專用兩棲裝甲戰鬥車輛的兩棲突擊力量,因此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計劃引進4輛Hippo-BRV,用來取代之前引進的二手「百人隊長」BARV,配備給自己的幾艘兩棲艦艇。

戰後英國(英聯邦)灘頭機械化保障車輛(下)

一點思索

Hippo-BRV為什麼在後冷戰時代引起了低調的關注?這個問題是值得思考的。首先,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對海洋權益重視不斷增加,海軍陸戰隊及登陸作戰已經成為解決島嶼爭端和實現由海洋向陸地作戰的重要手段,海軍陸戰隊將在現代戰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次,在未來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從陸地進攻瀕海地區以及介入地區糾紛,需要借道他國或者擁有可以作為進攻基地的國外領土,而這往往又難以實現。未來美軍作戰理念是,在遠程火力的支援下能夠快速部署輕裝機動部隊。這些部隊需要一種位於戰區內或戰區附近的中轉基地,能使部隊進行休整,得到後勤保障以及等待戰鬥火力支援等。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進一步表明,置身於戰爭之外的國家越來越不情願向交戰方提供空軍基地、港口和其他設施的使用權,而從海上進行兩棲作戰則恰好避免了這個難題。再次,兩棲作戰具有很強的進攻主動性、隱蔽性、突然性,可以越過海洋佔領對方海岸或島礁,使作戰達到出其不意、一舉成功的作戰意圖。

在這個大背景下,儘管隨著軍事力量的發展,海軍陸戰隊的性質發生了一些變化,任務也進一步拓展,但其擔負的核心任務——實施登陸作戰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遂行兩棲登陸作戰是海軍陸戰隊的專業特長,也是其他部隊所不具備的。不過,儘管主要海軍國家的兩棲集群已經實現了高度機械化,但主戰裝備依然更偏向于姓「陸」,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種事實上的「岸艦連接器」雛形和針對性極強的工程保障裝備,「BARV」的價值也就凸顯了——由BARV到BRV的變化更表明了這一點。武器設計中的技術選擇不能忽視戰術使用的要求,更何況,這種裝備的出現和長時間的連續性運用,也說明英國軍方在某種程度上領悟了現代兩棲登陸作戰的本質——這種作戰方式成敗的關鍵,實際上在於「效率」的比拼,而從裝備的角度來講,大大提高效率的一種方法就是將一機多用的裝備用專用機器或成套的機器系統來代替。這樣的裝備都具有一些新穎的設計特點,效率有明顯提高,但只有一種用途。例如,開罐頭時用開罐頭刀要比用多用途的刀更省力。再如碼箱子時,移動式起重機就不如叉車的效果好,儘管移動式起重機具有一機多用的性能——BARV-BRV倍受英軍青睞的奧妙同樣在此,這是一種因高度專業化用途「窄」而產生高效率的技術裝備。歷史上,因高度專業化帶來的高效率,對現代軍事技術發展起到重大作用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結語

在20世紀早期的兩棲作戰戰場上,由於防守一方將海陸兩種作戰手段結合起來,從而使得海岸防禦能力得到了迅猛發展。兩棲部隊必須發展新技術、新戰法和新裝備,從而恢復這種攻守平衡。為順應這一潮流,英軍對自身的兩棲作戰能力進行了發展,並取得一定的成功——出現於二戰中的BARV,正是這樣的一個產物。世界戰爭史無數次地證明:兩棲部隊的「專業性」作戰能力往往能夠決定戰爭的勝利。對此,英軍始終至力發展的BARV-BRV應該引起人們深刻地思考和啟發——今天,提高我軍海軍陸戰隊兩棲登陸作戰能力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進行軍事鬥爭的關鍵,兩棲登陸作戰的研究和特種裝備的研髮絲毫不能鬆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美海軍陸戰隊的無人戰車(上)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