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吃多少算夠?家長們可能還不清楚

孩子吃多少算夠?家長們可能還不清楚

一說到孩子挑食、偏食的問題,相信很多爸媽都特別頭疼。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好好吃飯!


孩子吃多少算夠?

關於吃飯,我最常問媽媽們的一個問題是,「你們怎麼判斷孩子吃得夠不夠呢?」很多媽媽給我的回答都是,「至少得吃下一碗」、「早上一碗粥,一個雞蛋,只要不吃完,我就會覺得孩子沒吃飽」……看來,不少父母都覺得孩子應該把餐桌上的食物都吃完,並對碗里的「營養」照單全收,才算吃飽。


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嗎?

以我帶兩個孩子的實戰經驗以及多年來接觸過的案例來看,孩子吃得多未必長得壯,吃得少未必體力差 !

寶寶的成長是建立在基因基礎之上,每個寶寶都擁有專屬自己的生長曲線圖,因此對於孩子的體型及食量,家長真的不必太糾結於眼前「這一餐、這一碗」。


餐桌不是戰場.飯前儀式讓食物更美味

大馬是個傳統的爸爸,孩子的餐點必須親自下廚,但有時候跳妞就是不喜歡吃;反而我有時候太忙,只是燕麥麵包就果醬,孩子卻吃得津津有味。倒不是麵包有多好吃,而是我在「忽悠」孩子吃飯上是有一套的。我發現只要讓用餐的過程變得有趣且充滿儀式,孩子自然就會愛上吃飯。


比如有些家長會經常催孩子,「快,吃飯了!」;而我卻是這樣說的,「你看,這是媽媽為你精心準備的早餐,喜歡嗎?」、「今天爸爸不在家,我們吃點不一樣的!」

家長在吃飯的時候要帶著享受的心情,餵食的時候輕聲細語且多帶鼓勵,好讓孩子能享受進食的樂趣;

很多家長都知道「睡前儀式」可以幫助孩子更快進入睡眠,而和「睡眠儀式」同樣道理,「飯前儀式」即是在飯前實行固定簡短的吃飯流程。有研究表明,「飯前儀式」可以讓就餐者心理認為食物「更美味」;

這一點對於寶寶同樣適用,擁有固定的「飯前儀式」,如一坐餐椅,戴上圍嘴,表示「我們要開動啦!」,這樣簡短固定的流程,能讓孩子更專註於吃飯,同時慢慢形成進餐的條件反射。


讓孩子決定吃多少

寶寶天生就懂得分辨自己的飽與餓。嬰兒時期就會用張開嘴代表「還要」,嘴巴閉上且頭扭開代表「我吃飽了」……所以吃沒吃飽這件事上,我們可以完全放心。由家長來主導「吃什麼」、「何時吃」,而把「吃不吃」「吃多少」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在寶寶6-10個月大時,他們就已經能咀嚼並把食物送向嘴巴,這個時候只要孩子願意,我們都鼓勵讓他們自己動手,不要擔心會把食物弄得滿臉都是。讓他們盡情地享受食物、更快地學習吃飯的技巧。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咀嚼吞咽能力,把食物剁碎或做成泥糊狀,讓寶寶抓著吃。


讓寶寶愛上吃飯.先陪他們玩個夠

只有寶寶玩累了餓了,他們才會有胃口好好吃!當然陪玩也是有講究的,不能坐著玩,更不能看電視玩手機。有的媽媽可能會問,運動多少才算夠呢?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運動量參考如下

0-4個月

,俯趴、被動操、按摩操;每天運動2-3次,每次10-15分鐘;

2-6個月

,翻身練習、爬行、被動操、按摩;每天運動2-3次,每次10-15分鐘,;

6-13個月

,爬行扶走,每天2-3小時,上/下午各1小時;

2歲

,跑跳、皮球等,每天2-3小時,上/下午各1小時;

多爬、多跑、多跳,運動增加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消化吸收,寶寶食慾就上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