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優秀足球人才從何而來

優秀足球人才從何而來

2019年阿聯酋亞洲杯後,新華社一篇題為《十年頻換帥,國足當長考》的文章指出,中國足球將告別一個時代,將面臨「換帥」+「換血」的雙重難題。

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有很多種邏輯方法,也有很多種技術手段,而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是從源頭上認清問題的根本,解決足球人才從哪裡來的問題。

培養足球苗子不能「偏食」

仔細分析當下國足面臨的雙重難題,以及歷史上碰到的所有問題,說到底是「人」的問題。「換帥」,是換教練員、換教師;換「血」,是換球員、換學生。而教師和學生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培養的問題,就是苗子的問題。於是,大家都意識到中國足球應該從娃娃抓起。娃娃在哪裡?當然在學校里。因此,才有了對校園足球的重視,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從大學到小學,才能迅速掀起校園足球熱。

發展校園足球是方向,是沒有錯的。在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的前提下,要思考和解決幾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搞才符合足球運動發展的規律、符合足球人才成長的規律?如何搞才能做到普及與提高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校校有足球、人人愛踢球?如何搞才能發現有天賦的足球苗子並使他們得到最科學、最專業的訓練,未來有機會成為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員?

一個偉大的運動員或一支偉大的球隊,首先他們都是最優秀的人,他們都有著強於常人的意志品質、文化積澱、心理素質,以及獨特且出眾的專項運動才能。中國足球的出路在學校里,這裡所說的學校不是指現行體制下的「業餘體校」,而是每一所普通的學校,他們中將有人走向中國足球的明天。

目前,「業餘體校」為我國培養了大量體育人才,但也應該看到,體校培養的孩子太過「偏食」,過度注重運動能力本身的訓練和提升,而忽視了運動員作為一個人的人文素養、體育品德、社會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體校更重視的是體育技能的培養,甚至把運動水平和比賽成績作為唯一的培養目標,成了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上的「應試教育」。這對於個人技能發揮起決定性作用的比賽項目也許可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對於像足球這樣特彆強調團隊合作、意志品質,需要極高智慧、瞬間做出判斷的體育項目,如果只追求競技能力,就難以培養出真正的人才,或者難以可持續地培養出優秀的球隊了,足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偏食」所導致的營養不良、一般體校所忽視的學生綜合素養,恰恰是專業運動員缺乏後勁、無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普通學校里構建起足球人才選拔、培養和發展的新體系,將是追求足球強國夢想的起點。我們別無選擇,這是世界足球強國經驗之所在。

在球場、比賽和社團中發現苗子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普通學校在落實好這項根本任務的同時,完成「選拔」和「培養」兩大環節,為半職業化和職業化的足球人才奠定良好和深厚的基礎,才是真正實現「足球強國」夢想的開端。

在選拔環節,如何發現有天賦的足球苗子?

首先,要到球場上發現好苗子。這就要求學校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氛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在球場上快樂馳騁,讓想踢球的孩子能踢球、愛踢球,讓他們有機會認識自己:是否真的熱愛足球?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沒有一片快樂的草坪,哪來美麗的足球強國夢!?

其次,要在校園裡各層次比賽中發現好苗子。要建立成體系的班級、年級、學部、學校內部各層次聯賽制度,建立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選拔晉陞機制,讓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球踢、有比賽打」,一以貫之,直到初中、高中。要讓學生在比賽中提升運動能力、增強體育品德、加強團隊意識,讓足球場上的明星從學生們的歡呼聲中脫穎而出。

再其次,還要在學校足球社團中發現好苗子。課後是校園中最美好的時光,因為這時學生們可以盡情地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學校鼓勵喜歡足球的孩子們自己組織足球社團,相互切磋足球技法,一起觀看評論經典的比賽,一同揮汗在球場上進攻防守。在社團中,每個人盡顯最美好的天賦,在與同伴們的比拼中發現足球的魅力,也發現自己的長處。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當然,還要有經驗豐富且獨具慧眼的教師、教練員去發現好苗子。所謂經驗豐富,就是要求教練員不僅專業運動能力過硬,技戰術水平高超,還需要自己擁有各類比賽的實戰經驗,有過賽場拼殺以及最後贏得勝利的體驗。因為,一個從來沒有達到很高競技水平、贏過很重要比賽的教練員,很難教出一支心懷勝利的隊伍。所謂獨具慧眼,就是要求教師、教練員能夠沉下心來,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和潛力,善於因材施教,懂得從運動能力、心理能力、智力水平、道德品質、精神風貌等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查和培養一個好苗子。

採取金字塔式的足球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人才是學校最擅長的事情,也是學校的本職工作。培養好的足球苗子,需要具有高水平的足球教練員、專業水平的訓練課程、科學的培養模式、多元的評價機制、先進的訓練設施和球場等。

發現和培養足球苗子都需要好的教師和教練員,但現實的問題是普通學校的體育教師很難達到專業教練員的水平,於是,怎麼培養教練員就成為一個難題。國際一流的教練員不能讓中國國足變為一流的球隊,但不意味著帶不出一批優秀的足球教練員。眾多學校的成功經驗證明,在師資和硬體基本齊備的情況下,在學校師生的持久努力下,是可以探索出一套成功的培養模式,在普通學校的足球教育上大有作為的。

校園裡的足球教育仍舊局限在一個特定的空間,半職業化和職業化的足球發展之路將是校園足球教育的銜接通道。以社區為基本單位,建立區級、市級、省級等一系列面向青少年、非營利性的足球或體育運動俱樂部,把那些有天賦且有一定水平的足球苗子吸納進俱樂部培養,是學校足球人才發現和培養的重要補充,也是優秀的足球苗子走向半職業化發展的一個有效通道。通過俱樂部的專業選拔、培養,聚集起一定區域內最優秀的足球苗子,聘請國際水平職業教練員團隊執教,利用課餘、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組織更加專業化的高水平訓練,參加本地區乃至國內和國際的高水平交流比賽,可以為俱樂部里的小球員提供更高更廣闊的成長平台,打通從校園足球到職業化足球的人才發現、培養、輸送的通道。

國內外的職業球隊將會在這些專業俱樂部中發現和挑選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小球員,以市場化的商業運作模式回饋俱樂部,從而保證俱樂部的正常運行,保證足球半職業化到職業化發展的渠道暢通有效,良性循環。這樣的合作模式和銜接機制是符合我國目前足球事業發展情況的,也得到了廣泛的國際經驗的驗證,最終也會成為中國足球發展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一項事業的發展開始符合本身的發展規律、符合國情、符合國際經驗並被大家普遍認可時,那麼經過持久的努力,就可能取得成功。普通校園裡的足球教育(有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群體作為廣泛基礎)+半職業化俱樂部(有運動能力、品學兼優具有足球潛力的學員作為職業化發展的儲備力量)+職業化球隊發展,這種金字塔形的足球人才培養和發展新體系,將是中國足球發展新的戰略規劃,將是引領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將是引領中國最終實現足球強國夢想的時代選擇。

(作者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

■鏈接

清華附中的足球教育

以清華大學著名教授馬約翰先生命名的、由清華大學與清華附中合辦創建的馬約翰體育特長班(簡稱:馬班),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馬班原有籃球、田徑、射擊三個項目,現在又增加了足球項目。

清華附中足球隊由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創立,清華附中馬約翰體育特長班管理,共分為三支隊伍:高中男子足球隊、初中男子足球隊和U9—U10中國足球小將足球隊。對足球人才擬定進行十二年一貫制培養,從小學開始進行足球運動員的教體結合探索。

學校在足球運動員培養方面,不僅僅注重足球技戰術能力的培養,還注重學生道德品質、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三方面系統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踢球的同時,不缺失文化素養。足球隊隊員與其他同學一樣完成學業,每天在接受完完整的文化課學習後進行專業訓練。學校還在低齡化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方面進行了嘗試,與樂播足球公司進行了青少年球員的低齡化培養模式探索,對8—9歲低齡球員提前進行綜合文化和專業足球訓練結合,選拔優秀運動員進行訓練,同時參加高水平的競技比賽,培養新時代的優秀足球運動員。

清華附中足球隊成立3年來,分別獲得了北京市海淀區「三大球」足球聯賽冠軍、2017—2018年北京市中小學足球聯賽初中乙組冠軍、廣州恆大足球學校「恆大杯」足球邀請賽第五名等優秀成績。

學校通過建立普通生校隊、組建足球社團、開展校園足球嘉年華和足球知識競賽、舉辦全校各年級聯賽、組織班級聯賽、培訓學生裁判員、成立足球寶貝啦啦隊等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堅強、友愛的高尚情操,建立起了校園足球文化,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積極性。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2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借力教育 守住阿爾山的綠水青山
傳承傳統文化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