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UC伯克利大牛Pieter Abbeel發布最新機器人,專為AI設計

UC伯克利大牛Pieter Abbeel發布最新機器人,專為AI設計

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機器人研究團隊推出了最新的成果:為機器人研究開發的機器人——Blue,低成本、專為 AI 設計的 Blue 旨在減輕機器人研究者的經濟負擔的,推進機器人的研究。

圖|Blue 機器人(來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領導這一團隊的有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教授、強化學習領域大牛Pieter Abbeel、研究員 Stephen McKinley 、David Gealy。

圖|左至右依次為Pieter Abbeel、David Gealy、Stephen McKinley(來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官網)

」近幾年,AI 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這讓現在的機器人在軟體層面變得更加智能,但硬體上卻原地踏步了很多年。我們需要為如今的 AI 時代開發新的機器人硬體。「Pieter Abbeel 表示。在成本方面,Stephen McKinley 認為,機器人越來越能夠在反覆的實驗中掌握新的技能,但如果沒有低成本的平台來支持反覆的試驗和研究,可能無法快速發展。因此降低造價對推進機器人研究也至關重要。

視頻|Blue 機器人(來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官網)

根據其官方介紹,Blue 機器人具備 7 個自由度的雙臂機器人,量產之後價格有望控制在 2000 美元以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報道中提到,Blue 機器人系統僅包含了一些低級的軟體用以操控機器人,不過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支持其他研究者自主編寫更多 AI 軟體。

團隊表示該機器人旨在利用最新的 AI 演算法來執行複雜的任務,同時保證價格低廉和安全性,減輕研究者的購買負擔。

值得關注的是,這款機器人支持研究者使用 VR 進行控制,這一過程對訓練 AI 機器人演算法非常重要。在研究者通過 VR 設備操控機器人的同時,AI 演算法能夠對行為進行模仿學習,相當於人類為機器人減少了很多試錯的過程,讓機器人快速掌握某項技能。

圖|Blue 機器人(來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Blue 機器人自身重量僅為 8.7 千克,連續有效荷載為 2 千克。從這些簡單數據可看出,該機器人的荷載不大,並不是為了執行生產任務設計的。

傳統的工業機器人為了順利進行重複性生產任務,通常具備較高的精度和強度,但這就無法保證人類在旁邊工作時的安全性,同時也無法勝任更加靈活的工作。因此,協作機器人在近幾年應運而生,旨在將機器人(精確)的重複性能和人的能力結合起來,同時為了能夠與人類共同工作,協作機器人大多進行了防夾傷、防碰撞的設計。但協作機器人的售價也常常在數萬美元以上。

團隊在設計 Blue 時也充分考慮到了研究者安全和試驗需求,如機器人對外力非常敏感,避免人類在操作時被夾傷,同時研究者還能對機器人進行調節,讓其可以表現得非常僵硬,也可以變得非常放鬆,易於拖動。

此外,靈活程度也是該團隊十分看重的要素,Blue 機器人除了擁有 7 個自由度,在轉動幅度上的表現也較為出色,這是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教機器人進行更加複雜和多樣的動作。

不過與此同時,機器人的精度和力量則被大幅削弱了,這也是能夠降低成本的重要原因。McKinley 表示,他們認為該機器人不需要太高的精度和力量,開發機器人的重點只是為了能夠更加智能。

(來源:Embodied Intelligence)

Pieter Abbeel 目前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機器人學習實驗室主任,伯克利人工智慧研究 (BAIR) 實驗室聯合主任。過去幾年,Pieter Abbeel 及其帶領的團隊致力於讓機器人能夠觀察人類的行為,通過模仿學習多種技能,目前團隊已成功讓機器人學會打結、基本裝配、疊衣服等操作。

2017 年 Pieter Abbeel 與陳曦(Peter Chen)、段岩(Rocky Duan)和 張天浩(Tianhao Zhang)創立了 Embodied Intelligence(如今公司名:COVARIANT.AI),旨在藉助深度模仿學習(Deep Imitation Learning)、深度強化學習(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開發 AI 軟體幫助機器人更輕易、高效地學會複雜的操作。

圖|左至右Pieter Abbeel、陳曦、段岩、張天浩

PieterAbbeel 認為,一旦機器人通過模仿學習掌握了某種技能,它們可以更快地通過強化學習不斷將這項技能進化,進而達到趨於完美的,這可比普通的編程或者強化學習要有效得多。

-End-

參考:

https://news.berkeley.edu/2019/04/09/meet-blue-the-low-cost-human-friendly-robot-designed-for-ai/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3289/this-may-be-the-apple-ii-of-ai-driven-robot-arms/

https://spectrum.ieee.org/automaton/robotics/industrial-robots/uc-berkeley-blue-low-cost-force-controlled-robot-ar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高價賣水」的順勢療法再遭FDA警告!質量控制漏洞曾造成 10 名嬰兒死亡的悲慘案例
Bengio團隊發布最新AI報告:中國高影響力學者數量位居第 2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