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強漢盛唐大明均有宦官亂政的現象,為何弱宋反而沒有呢?

強漢盛唐大明均有宦官亂政的現象,為何弱宋反而沒有呢?

在我國的歷史上,強大的漢朝、盛世的唐朝,包括後來的大明王朝,雖然都是很強盛的王朝,但是,他們的中後期都存在著嚴重的宦官亂政現象。

比如唐王朝後期,在唐憲宗之後的近一百年時間裡,竟然出現了宦官能左右皇帝的廢立,甚至生殺,這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在我們的印象中,宋朝是一個比較弱的王朝,因為他們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虎視眈眈的侵擾,並且,兩宋最終都亡於北方的少數游牧民族,這就讓我們感覺兩宋是很弱的。

但是,宋朝對宦官勢力的遏制卻遠比漢、唐、明三朝嚴格而有效,兩宋始終沒有出現宦官亂政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宋朝之所以沒有出現宦官亂政的現象,在《宋史·宦者傳序》里說的很清楚,很簡單的兩條:「祖宗之法嚴,宰相之權重。」

「祖宗之法嚴」,說的就是宋朝皇室對宦官的抑制態度,由於唐末出現的宦官亂政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所以,趙匡胤在建立大宋王朝後,就對內廷的宦官充滿了警惕。

宋朝對宦官的防範措施主要包括限制宦官的數量,那位篡唐的朱溫在唐末曾經一次性的就殺掉了唐宮內的宦官800多人,可想而知唐朝的宦官是多麼龐大的一個團體。

因此,宋太祖趙匡胤定下規矩,強調宦官「自有定員」,不得超過50人。即使到了後來的宋哲宗時,宦官的數量稍微有增加,也只限額在100人。

宋朝雖然也有宦官參與政務的,包括率軍作戰,但那都是臨時性的差遣,並不能長期掌握兵權(童貫是唯一的例外)。

「宰相之權重」,指的就是以宋朝宰相為首的文官對宦官的管理。宋朝採用的是一種「以外統內」的治理框架,外廷宰相領導的文官集團有權過問內廷事務,包括參議宦官的任用、升遷;而內廷卻不準干預外廷國政。

宋朝人自認為本朝「宦官供掃灑而已」,這雖然有點誇張,但也說明宋朝的宦官確實沒有什麼左右朝政的現象。

依靠著趙匡胤定下的「重文輕武」,使得宋朝的士大夫們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自覺和抱負,因而形成了宋朝獨有的君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共識與格局。

再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宋朝為何沒有宦官亂政的現象,而那些外廷的士大夫們又有多牛:

宋仁宗時,有一個叫楊懷敏的宦官因有過失,而被罷免了「入內副都知」的職務,可能宋仁宗還是比較寵信他吧,又準備下旨讓楊懷敏官復原職。

但是,一言九鼎的皇帝說出的話,卻被宰相機構——政事堂的知制誥給駁回了!知制誥告訴宋仁宗:根據本朝制度,被免職的副都知,是不可以官復原職的,所以,臣不能草擬這道聖旨!宋仁宗也沒有辦法,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看到沒有,在宋朝社會裡,皇帝想為宦官謀點職位,而朝堂上的文官居然敢不買賬,直接拒絕不擬聖旨,這就是為什麼兩宋始終沒有出現宦官亂政現象的原因。

本文參考文獻:《宋史》、《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的音樂情懷:超喜歡一個流行樂器,為聽美妙音樂差點被刺殺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