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給「極危」的穿山甲建造一個家

給「極危」的穿山甲建造一個家

浙江金華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保育員與 兩隻中華穿山甲「肉肉」和「團團」。圖/金華動物園蒙海峰

穿山甲:「極危」動物的救助之道

本刊記者/王妍

本文首發於總第895期《中國新聞周刊》

「那天傍晚,我正在巡護路上走,突然一個圓滾滾的東西滾到路前方,我還沒來得及過去細看,它就開始慢慢移動到路另一邊的樹叢中,然後爬上不遠的那棵樹上,這時,我才看清原來是一隻穿山甲,爬上樹去找白蟻吃。」陸漢榮指著不遠處一株米老排樹,向來訪的考察人員講述一年前與野生穿山甲偶遇的場景。這名廣西防城港市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前護林員掏出手機翻到一張當時拍攝的照片,拍攝日期2018年4月10日。

「就我所知,這是近年來廣西第一次又發現了野生穿山甲,事實上,由於該物種瀕危,在全國範圍內都很難看到野生穿山甲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工作人員張思遠說。今年2月底,她受廣西林業部門邀請,參加了歷時三天的穿山甲棲息地考察項目,考察隊員在廣西崇左和防城港兩市分別選取了四個野外地點。「此次考察的目的是選擇合適的野放點,為下一步考慮野放救護成功的穿山甲做準備。」據介紹,適宜穿山甲生存生境的幾個要素包括:足夠厚的土壤方便穿山甲打洞,充足的螞蟻供其食用,一定的植被便於隱蔽,以及適宜的溫度保證其身體健康。

現實中,穿山甲對自然生境的要求並不苛刻,在其被過度捕殺利用之前,曾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

走私與非法銷售

如果你有機會見到穿山甲,這種身披鎧甲、卻膽怯溫和的小型哺乳動物那憂鬱的眼神一定會令你心生憐愛。在過去幾十年間,由於無節制的獵殺及利用,全球8種穿山甲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紅色目錄列入瀕危級別以上,其中中華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被列為「極危」,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據綠髮會統計,上世紀60年代前後,全國穿山甲年捕獲量17萬~18萬隻。自80年代初開始,穿山甲種群數量開始下降,並愈演愈烈,此後的10年間至少銳減了80%,至90年代末,多數地區已無甲片可收。

中國本土的中華穿山甲幾近滅絕,導致東南亞以及非洲穿山甲被大肆獵殺及跨國貿易。據IUCN報告,截至2014年前的十年間,由於來自亞洲尤其是中國消費市場的需求,在全球範圍內有超過100萬隻穿山甲遭到野外捕獲及非法貿易。

為了挽救全球數量有限的穿山甲,最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2016年9月召開會議決定,將全部8種穿山甲由CITES附錄Ⅱ升至附錄Ⅰ,即明確禁止其國際貿易,否則會導致滅絕。

據化學分析,穿山甲甲片的主要成分為角蛋白,類似於人類的指甲。傳統中醫認為它是重要的藥材。「炮山甲輔以其他味中藥,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婦女產後催乳,也用於癌症治療。」北京京順中醫堂副主任醫師孫秀清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每隻穿山甲的習性都不一樣,對其的保育工 作要一點點摸索。圖/金華動物園蒙海峰

穿山甲在中國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捕殺和食用。按照2007年國家林業局、衛生部、工商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賽加羚羊、穿山甲、稀有蛇類資源保護和規範其產品入葯管理的通知》規定,對穿山甲原材料進行嚴格監管,僅限用於定點醫院臨床使用和中成藥生產,並不得在定點醫院外以零售方式公開出售。孫秀清表示,就她所知,由於該味藥材管理嚴格,目前很少在臨床中使用,多以王不留行、穿山龍、通草等其他中藥代替。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助理研究員張明霞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合法的中藥穿山甲甲片售賣必須得到相關部門的許可、有包裝並在最小銷售單位包裝上載入一個鹿頭形狀的「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後方可進入流通渠道。「沒有包裝的即為非法,而網路售賣更是違法的。

但調查發現,無論是實體藥店還是網路渠道,沒有包裝的穿山甲片隨處可見。在北京一家同仁堂門店,包裝具有標識的10克炮山甲售價180元,21克的醋山甲粉售價420元。而在淘寶上,記者嘗試聯繫三家藥材網店,店主均展示了無包裝的炮山甲照片,售價明顯低於同仁堂的甲片,大約為每克5元至6元。

據杭州某醫院負責中藥材採購的藥劑師透露,在杭州,無論門診和藥店都可以從有林業部門批准的藥材供應商處採購穿山甲甲片售賣。「但是因為監管並不嚴格,授權藥材供應商往往將非法的混入合法的批次中一起銷售,這種情況很普遍」。

「從每年的銷量來看,市場上售賣的穿山甲甲片大量是非法的,但是經銷商往往會留一部分合法的庫存,混合不合法的甲片一起售賣。」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說。

2016年前,每年國家林業局均下達穿山甲片的消耗控制量。2008年~2015年的數據顯示,全國總消耗控制量約為186噸,平均每年在26.6 噸左右。但是自2016年起,林業部門沒有再公布相關數據,而全國合法的穿山甲庫存量也是謎一樣的存在。

與此同時,非法走私穿山甲並未得到有效遏制。據綠髮會最新統計數據,僅2018年,在其向深圳、南寧、上海、江門、廣東、香港6個海關申請信息公開得到的回複合計顯示,這一年罰沒穿山甲鱗片38.14噸,意味著約有6萬隻穿山甲慘遭殺戮。

圈養與野放

中國從2018年10月起停止了商業性進出口穿山甲片及其產品的審批,全國各地海關也加大了對走私穿山甲的打擊力度。

2018年,湖南警方通過一年的跟蹤摸排,摧毀了一個由境外走私到廣西、由廣西運輸至廣州市,再由廣州向全國分銷的跨國穿山甲非法貿易網路,收繳穿山甲實體216隻、穿山甲鱗片66公斤。據報道,在穿山甲走私主要通道的廣西,東興海關2018年共查獲23起涉穿山甲走私案件,其中包括90隻活體及200公斤穿山甲鱗片。

伴隨著這些為數可觀的被海關和公安機關查沒而僥倖存活的活體穿山甲而來的問題是,接下來如何救護它們。通常,穿山甲會被直接送到當地省級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進行救護和人工繁育。不容樂觀的是,穿山甲在人工環境下很難存活,大多數快速死亡,只有少數可以存活有限的時間。據一位不願具名的穿山甲專家介紹:「穿山甲人工圈養最早始於上世紀80年代。我自己開始在2010年前後嘗試穿山甲人工繁育的研究,成活率都不高,少數個體可以存活兩年以上。」在野生條件下,穿山甲的壽命可達20年。

這位專家表示,儘管適宜的人工環境和合成食物可以使被救護的穿山甲存活,但往往在數月內最多不超過兩三年內,它們仍會死於無法治癒的胃腸道疾病和肺炎。「即使是穿山甲保育做得比較好的台北動物園也面臨同樣問題,目前對疾病治療還沒有解決辦法,此外還沒有實現完全繁育成功。」該專家補充道。

2019年3月,在金華動物園獲得救治並存活的兩隻穿山甲之一 :這是一隻馬來穿山甲,2019 年1月29日由浙江江山市林業部門發現並送來。這隻穿山甲遇到刺激不會蜷縮,而是展開身體,保育員為防拉傷手指,就需要握住它的尾巴。攝影/本刊記者 王妍

穿山甲救護成功率取決於動物當時的狀況、救護技術水平和救護條件,人工圈養和繁育穿山甲面臨巨大挑戰。歷史上一些少有的成功救護個案也往往難以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浙江省金華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簡稱「金華救護中心」)曾成功救護過的兩隻中華穿山甲「肉肉」和「團團」,並在2018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報道。然而,就在2018年開春,它們先後突然患病,最後還是相繼死去。

3月中旬,當《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趕到坐落於金華動物園內的金華救護中心時,看到兩隻被救治的穿山甲,其中一隻是2018年7月由瑞安林業局送來的腿部受傷的中華穿山甲,另一隻是於2019年1月底由江山市林業局送來的馬來穿山甲。「我們也在慢慢摸索如何更好地照顧它們。每一隻穿山甲習性都不一樣,有的和人親近,有的就相對排斥,每一隻餵食時候甚至有自己習慣的姿勢,目前每天食量是一隻150克,另一隻200克,一天吃一次,目前還是灌食為主,天氣暖和就可以引導它們自己進食了。」金華救護中心經理兼保育員王培向記者坦言,兩年的救護中,穿山甲成活率很低。「如果國家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穿山甲的話,才能有真正的進展。」王培說。

據金華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副站長謝純剛介紹,目前浙江省和金華市正計劃投資480萬元在金華動物園內建立總佔地2000平方米的穿山甲室外仿生境保育中心,建築方案設計已經出爐,資金到位即可開建。「我們期望能通過努力實現三個目標,第一,穿山甲成功救護,形成一套科學救護方案,第二,進行人工繁育,最終第三步是實現野外放生,但是目前我們還遠不敢談野放。」

在國內外面臨穿山甲人工養殖繁育瓶頸的情況下,一些動物保護機構主張將健康的穿山甲野放至自然棲息地。據美國環境新聞網站Mongabay報道,由美國6家動物園和保護機構聯合發起的「穿山甲共同體組織」已經實現了較為成功的穿山甲保育,但仍有環境保護者對其做法提出異議,認為人工圈養讓本已危在旦夕的穿山甲種群雪上加霜。

在中國,類似的爭論也不絕於耳。綠髮會是推動野放穿山甲的重要機構之一,並在近年來不遺餘力地敦促湖南、廣西等省份將罰沒的活體穿山甲野放。1月底,國家林草局就穿山甲保護一事召集南方九省份林業保護機構在京開會,當時邀請了綠髮會成員參會。據參會的張思遠回憶,在這個會議上,廣西林業明確表示準備野放兩隻穿山甲,三月底將在合適地點先嘗試野放兩隻中華穿山甲,並安裝追蹤器進行跟蹤。這也是她二月底參與考察野放地點的原因。

3月15日,廣西林業在南寧組織了一次穿山甲救護即放生專家論證會,就目前健康穿山甲個體是否適合放生以及選點等問題進行討論。據張思遠介紹,在場專家最後形成三點主要意見。第一,對放生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細化操作步驟;第二,對放生穿山甲進行訓練,增強野外能力;第三目前追蹤器不適合穿山甲,需要科學的監測方式。「最終結論就是現在不能放!

台北動物園在過去的十年間有相對成功的穿山甲保育經驗,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穿山甲研究團隊的孫敬閔博士告訴記者,台北動物園確實成功繁育中華穿山甲,但是到目前為止,繁育個體尚未嘗試野放。

儘管野放穿山甲的科學探索和具體實施尚無定論和時間表,科研和動物保護組織卻一致呼籲相關部門應儘快仿照禁用虎骨和犀牛角的做法,將穿山甲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移除,畢竟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禁其入葯,有效遏制這一瀕危物種面臨的傷害。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家林草局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穿山甲的保護級別有望於今年從目前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為一級。

「我希望國家能專門為穿山甲設立一個保護區或者國家公園,穿山甲能在那裡和我們不期而遇。」張思遠說,「這是我的一個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黃群慧:雄安的發展最終要靠內生動力
喝不起的茅台酒,買不起的茅台股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