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兵馬俑出土,或揭開秦劍長度之謎:怪不得荊軻能追殺秦始皇!

兵馬俑出土,或揭開秦劍長度之謎:怪不得荊軻能追殺秦始皇!

作為中國經典的歷史故事,荊軻刺秦王一直廣為人知,但在荊軻刺秦王故事中,卻有一個千古之謎:面對荊軻刺殺,秦始皇拔劍失敗的原因為何是「劍長」?

按照青銅劍的製作工藝和出土文物來看,戰國晚期青銅劍一般不到70厘米,最長不超過76厘米。即便秦始皇身高1.68米左右的話(當時史書未說秦始皇高或矮,所以取秦漢男性平均身高),不能快速拔出80厘米的劍,但也不至於一直遇到「劍長」的問題。

所以,這個問題一直讓歷史學家困惑不已,直到兵馬俑考古,挖出了一批特殊的秦青銅劍,才揭開了這一謎團。

公元前227年,面對秦國咄咄逼人的攻勢,燕國太子丹決定刺殺秦始皇。於是,就有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戰國策·燕策三》中描述:

(荊軻)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面對荊軻刺殺,秦始皇先是站了起來,然後卻因劍長而拔不出來,荊軻繼續追殺秦始皇。後來,左右見到此景之後,提醒秦始皇「王負劍」,大約是壓低劍身的意思,由此秦始皇醒悟才拔出寶劍!

從這一描述中,可以看到秦始皇拔不出寶劍,主要是因為劍太長。然而,這又不符合青銅劍的長度事實,所以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歷史學家。

1974年,隨著兵馬俑的挖掘,出土了一把非常特殊的秦劍,終於解開了這一千古之謎。原來,在秦始皇兵馬俑一二號坑裡,出土了一批鋒利堅韌的秦青銅長劍,柳葉狀的劍身,又細又長又尖,長度均在81—94.8厘米。

專家在震驚之餘推測,當時秦始皇可能就攜帶了一把近95厘米的寶劍,在面對荊軻追殺時的倉皇跑動之中,想要拔出如此長度的寶劍,的確不太容易。筆者推測,秦始皇身為皇帝,可能會特製更長的寶劍。

正因如此,面對荊軻的追殺,秦始皇才數次拔劍不成。如果只是一般長度的寶劍,秦始皇自然不會遭到如此困境。

兵馬俑出土的這一批秦劍,也從另外二個角度,解釋了秦國為什麼能夠一統中國!

從目前考古發現來看,關東六國的寶劍長度,往往在50—65厘米,極個別的長度能達到70厘米左右,最長不超過76厘米。顯然,秦國寶劍的長度,明顯要長於關東六國。所謂「一寸長一寸強」,當秦軍攻打六國時,秦軍在武器上佔據優勢,自然更容易取勝。

秦始皇兵馬俑一二號坑的出土,並非一兩把特製寶劍,而應該是大規模列裝。至少,這種寶劍是秦始皇精銳部隊的制式武器!

另外,秦國能製造這種長劍,而關東六國卻不能,說明了兩者之間的技術差距。現代科學家在對這把秦劍做化學定量分析後,得到的結論讓人感慨萬千:各種材料配比的恰到好處,秦朝科技不是一般的發達。可以說,秦青銅長劍是秦代實戰兵器之一,更是秦代先進科技與高明製造工藝的集中體現。

讓人遺憾的是,秦朝創造的很多先進科技,卻沒能傳承下來,而是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中了。比如,一些秦朝青銅劍出土時,毫無鏽蝕、光潔如新、鋒刃銳利,其中不生鏽的原因,就是因為秦朝掌握了類似現代鉻鹽氧化的技術,但這種技術直到20世紀才被發明出來,難道秦朝有些科學技術領先世界2200多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最晚出現?學者:良渚文明有5000多年歷史
打下唐朝西域最大疆域,把突厥趕到歐洲的名將,卻被文人黑成奸賊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