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這個地方,百萬鮮活生命煙消雲散,世界局勢又一次重新洗牌

在這個地方,百萬鮮活生命煙消雲散,世界局勢又一次重新洗牌

一九一四年的六月二十八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黑手社」的波斯尼亞青年學生的槍殺。這次事件,更是導致在七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有人說,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就是來自那聲槍響。也有人說,其實,這一聲槍響正是斐迪南大公夫婦倒霉趕上了。可是,這件事情卻為彼時的歐洲列強提供了充分開戰的借口,尤其是當時意氣風發的德意志帝國,因其不滿足於當時的國際地位。

德意志軍隊擁有鋼鐵意志,普魯士軍人的血液里流淌著的都是戰鬥的基因,特別想與老牌國際大哥英、法兩國進行切磋。不論評價當時的德意志帝國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好,或者是「欲與天公試比高」也罷。德意志帝國用鮮血向世間咆哮著:他們要與英、美國家重新劃分殖民地資源,使其重新洗牌,並建立自己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德國實力有些寡淡,莫不說自己的盟友不給力,彷彿自己面對老牌強國英、美二國,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英、美可謂國力雄厚,而彼時的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雖然,曾經輝煌無比,但是,此刻卻如殘年老人一般黯然失色。盟友不給力,對手太強大,恐怕是當時德國人心裡明白的一件事情。

因此,面對如此局勢就要合理分析,德國深知不可以做持久戰,這樣對自己無益。所以,早在開戰之前,德軍總參謀長就對這次的軍事戰爭進行過定性,那就是:速戰速決。早有德、法之戰,啟用的就是唯快不破的法則,彼時德國藉由自己國內錯綜發達的鐵路網路,僅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就使法國徹底潰敗了。

在迎戰一戰之時,本想再次炮製勝法,可是,真到開戰之際,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隨著工業革命的大規模爆發,戰場武器是從冷兵器到了火槍大炮的更迭換代。僅開戰三個月時間,雙方彈盡糧絕。德軍進軍馬恩河一線的時候,遭遇英、法聯軍強力抵抗,速戰速決的戰鬥策略已然成為了空想。

無獨有偶,德軍東線與沙俄的戰爭也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直到1915年,兩國陷入了白熱化的交織狀態。德軍西線,更是打起了焦灼的塹壕戰。甚至,為了尋求突破口,德軍高層策劃一次大反殺,也就是後世著名的「凡爾登絞肉機」戰役。

凡爾登戰役的總策劃師,是時任德軍總參謀長職務的馮·法金漢。其在1915年一手策劃,由於,凡爾登特殊的地理位置,堪稱「巴黎的門戶」,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所以,攻下此地對戰事有明顯的改善和幫助。

如果可以拿下此地,德軍便可長驅直入進入巴黎進行侵略,也可使德軍再次看到四十年前,威廉一世登基凡爾賽宮的輝煌瞬間。因為,這個地方的特殊性,對法國是很重要的,無論考慮戰役要素還是歷史原因,這個地方是法軍必然死守的地方。

所以,對於這個地方,德軍亦會視死如歸,其戰況的慘了程度不難想像。

起初,按照馮法金的設想,法軍在凡爾登一定會戰到最後,即便攻不下此地,法軍也一定會投降求和。如果不攻,凡爾登因其特殊地勢也會成為德軍最大的威脅之一。因為,此地剛好嵌入到德軍陣地中,極大的威脅著德軍的側翼安全。所以,無論原因幾何,凡爾登必攻無疑。

德軍準備了一千二百門大炮連攻了九小時,凡爾登成為一片火海。德軍借勢把戰線往前推進五公里。迫使法軍放棄第二道防線。按理說德軍應該順利登頂凡爾登。未曾想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鵝毛大雪,地面泥濘不堪,炮兵速度明顯緩慢,德軍赤裸裸的暴露在法軍的炮火中。

法軍利用凡爾登公路運輸士兵和物資,僅一周時間就向內運輸十九萬人和兩噸物資。在人員充足、物料保障的基礎下,讓法軍有足夠兵力嚴守凡爾登。在之後的十個月里,就在這個狹小的戰場上,法國與德國之間展開拉鋸戰,迫使德軍退到戰役剛開始的戰線。

凡爾登戰役消耗了德、法兩軍共計一百二十五個師,約造成二百三十九萬人的死傷。戰爭是殘酷無情的,一方小小的凡爾登,原本有著美好的寓意和歷史故事,卻在彼時成為了絞肉的屠殺場,「凡爾登絞肉機」怕是對這場戰役最好的概括了。

之後,德軍迫不得已退到原點,並造成四十三萬人的死傷,法軍也有五十四萬人的死傷。從此以後,德軍逐漸失去戰場上的主動權,國內還出了問題,出現了一波激烈的反戰浪潮,德國面對著史無前例的外憂內患,此時,他們的心力是交瘁不已。

一九一八年,也就是兩年後,前方德軍混亂不堪,無力抵擋法軍的進攻,最終,無奈之下只好低頭求和,這一場波及德、法兩國的浩劫最終畫下了句號。可以說,在這場戰役里,沒有最終的贏家,因為殘酷的戰爭,德、法兩軍百萬條鮮活的生命便隨之煙消雲散了。

可以說,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德國企圖一舉擊敗法國的戰略目標再次遭受挫折,損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無法及時彌補。它標誌著德國軍事進攻的能力已從頂峰跌落,戰爭的主動權逐漸轉到協約國手裡。

參考資料:

【《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史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菠菜」為什麼叫「菠菜」?其實,這種菜在千年前國人根本吃不起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