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這樣對老人是不是太冷酷

「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這樣對老人是不是太冷酷

俗語說「70不留宿 80不留飯 90不留坐」,古人為何這麼不近人情?「70不留宿 80不留飯 90不留坐」,這樣對老人是不是太冷酷?

農村有句老話,叫「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說的是,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別人就不能隨便接待了,這樣的老規矩,讓人感覺到非常冷酷。但是,這些老話,都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總結,其中是蘊含有一定道理的。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同的年齡也有不同的別稱。比如,男子二十為弱冠、三十為而立、四十為不惑、五十為知天命,六十歲稱花甲之年,七十歲為古稀之年,八十歲杖朝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百歲之人稱期頤。一百二十歲為花甲重開,一百四十歲稱古稀雙慶。另外,男子99歲稱白壽(取百去「一」之意),男子108歲為茶壽。

女性的年齡也有一套別稱,如,女孩兒十三四歲時,稱為豆蔻年華,十五歲為及笄(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滿十五歲把頭髮綰起來,戴上簪子),二十歲為桃李年華等等。

所以,中國有句老話,叫「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出自出唐代杜甫《曲江》詩中的第二首: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所以,珍愛生命,才是第一要務。

其後,宋代詞人張掄的《鷓鴣天·福善天應錫壽祺》也有專門描述:

福善天應錫壽祺。人生七十古來稀。

我翁更有椿齡在,餘慶堂前玉樹輝。

傳世業,長孫枝。捧杯歡見老萊衣。

一陽漸近門多喜,百祿爭迎好事歸。

因為醫療水平及飲食原因,古人的壽命比現代人要短許多,普通人能活到到七十就是高壽了。人的年紀一大,身體就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狀況,所以,如何對待老年人,古人總結出了一套處世規則,即「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過去普遍流行的一種民間說法。許多地區的人們認為,老人到了六十歲,就不可強行勸酒了,畢竟歲月不饒人。而人過七十歲以後,身體更是每況逾下,所以,年逾七十的老人,如果到了親戚或朋友家,主家不應該強留其住宿;到了八十歲以後,便不要再強留其吃飯;到了九十以後,如果老人自己想走,便不要再留他多坐。

尊老重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看上去似乎與傳統美德相違,但從中國傳統贍養習俗和人的生老規律來看,這既是對老者的一種愛護,也是對自家的一種保護。如果勸酒了、留宿了、留飯了、留坐了,要是出現意外,雙方都難講清楚,兩家的關係也會因此變得尷尬。

還有一句醜話,要是遇到個喜歡碰瓷的家庭,那麻煩就更大了。有時,古人留下來的一些,表面看似冷冰冰的,其實,都是人生智慧的結晶。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