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進入大學之後,為什麼孩子跟父母的聯繫變少?也很少打電話

進入大學之後,為什麼孩子跟父母的聯繫變少?也很少打電話

如果問你高中和大學最大的一個區別是什麼?有的同學可能說是教育模式不一樣了,在高中的時候,身邊有同學陪伴自己,老師和家長也會時刻監督自己學習。但是到了大學之後,似乎一切情況都改變了,如果想要好好學習的話,還是得靠自己,沒有人再會督促你了。還有的同學說感覺不一樣了,在高中的時候,一心只想著高考成績怎樣去有效地提高,每天心裡還有著比較大的壓力,但是上了大學之後,每個同學的目標都變得不一樣了,有的同學想要繼續努力學習,然後讀研,還有的同學想要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將來能夠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而有的同學只是單純的想要通過大學這樣一個平台,多結交一些朋友,然後鍛煉自己的能力。小編覺得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還有一個不同,就是一部分同學要被迫選擇住宿生活了。

大學是面向全國進行招生的,有一些外省的同學來到大學之後,只能選擇集體宿舍的生活。對於那部分從來沒有住過宿舍的同學們來說,對於這種生活是既期待又害怕的。這些同學在剛剛進入校園的時候,還是比較依賴父母,想到與自己相距那麼遠的父母,經常會眼含淚水。但是相信做父母的朋友們可能都會有這樣一種體驗,就是孩子剛上大學的時候,還會經常時不時的給自己打一個電話,可是一旦到了大二或者是大三年級的時候,很少再接到孩子的電話了。有些父母對此感到特別寒心,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第一點原因:時間久了,周圍的朋友變得多了起來

剛上大學的時候,和周圍的同學不太熟悉,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沒有朋友能夠分享,所以只能打電話給自己的父母,但是隨著時間久了,和周圍的同學關係變得越來越好,當發生了什麼新鮮事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分享給朋友。而到了大學之後,如果比較活潑的同學會參加各種活動,每天白天要上課,晚上要參加活動,所以一整天都沒有太多的空閑時間。在大學這麼豐富的生活,使他們逐漸丟去了孤獨感,自然對父母的依賴就減少了。

第二點原因:個性開始變得獨立,慢慢的不再依賴父母

在大二或者是大三這樣一個階段,大多數學生已經20出頭的年紀,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主意做決定了。自己也不再像小的時候那麼依賴父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時間跟父母詢問一下。一點點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責任感也逐漸增強,所以對於父母就沒有那麼依賴了。更多的時候是自己去做決定,遇到困難也是自己去克服。也不想讓父母為自己操心太多,自己能解決的事情就盡量自己全部去解決。

第三點原因:不想父母太過擔心

可能有一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安全是比較擔心的,所以每次孩子和家長打電話,家長就會問東問西的,總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過的不好。比如說天氣一冷,家長就會問孩子有沒有穿保暖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是不願意聽到家長這麼嘮叨的,還有一些比較貼心的孩子總是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過於擔心自己。

如果有孩子的家長,早晚有一天會面臨著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的情況,可能有一些家長覺得自己不是特別適應這種感覺,畢竟從小到大自己是看著孩子長大的,但是一想到有一天孩子會在自己看不見的範圍內生活,家長心裡的感受可能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懂。外省的同學每一學期只有一次回家的機會,父母在家總體來說是比較孤獨的。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一個學生的話,那麼就給父母打個電話吧。表面堅強的父母可能內心是你想像不到的脆弱,你們每天的一個電話,對於他們來說是莫大的安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滿園 的精彩文章: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考高分的學霸?這三個要素分不開,一個也不能少

TAG:育滿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