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衣服隨念願

衣服隨念願

衣服隨念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1],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章旨】

功德莊嚴,隨願變現。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人天,功德妙衣,隨念而至,如佛所贊,功德妙衣,非裁而成,非染而色,非滌而凈,乃自性功德,自然而現。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釋義】

我國人民的衣服,非裁縫而成,非搗染而色,非浣濯而凈。我國人民的衣服,自然而成,自然而色,自然而凈。我國人民的衣服,與我國渾然一體。

問:如何是我國人民的衣服?

答曰:我者,自性之我,獨尊之我,本來之我。我國人民,即自性眾生。自性眾生的衣服,即是自性眾生的德相,即是自性眾生的面貌。

我們的四大色身,需要穿上衣服,才算得上莊嚴。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穿上衣服,才算得上莊嚴。心靈的衣服,就是清凈莊嚴的自心相貌。

回歸自性的人,往生了凈土的人,他的自性眾生,已經是凈土世界的眾生,所以,他的自性眾生的相貌,是清凈莊嚴的。

回歸自性的人,往生了凈土的人,他的自性眾生的相貌,或曰他的自性眾生的衣服,自然而成,不需裁縫,自然而色,不需搗染,自然清凈,不需洗滌。自性凈土中的眾生,自性凈土中的人民,若非如是衣服,若非如是相貌,則非正覺國土。

回歸自性的人,以自性妙體為自己,以自性妙體上的無量萬相為衣服。我們見天相之時,天相便是我們的自性妙體上的衣服。我們見地之時,地相便是我們的自性妙體上的衣服。我們見世間萬象之時,世間萬相便是我們的自性妙體上的衣服。自性清凈故,則自性妙體上的無量萬相清凈,則自性妙體上的衣服清凈。

我們未明心時,或曰未見性時,或曰未往生凈土時,這時,我們以某一現相為自己,以其餘現相為他人,或他物。這時,我們便生活在一個「人我對立,二元相待」的自心境界里。我們在這樣的自心境界里,捕風捉影,幻得幻失,幻喜幻悲。這時,我們的自心境界,就是一個以幻我為中心的被幻相纏縛的人生境界,佛教則稱為娑婆世界。

當我們明了自心,或曰見了自性,或曰往生了凈土,這時,我們以自性妙體為自己,以自性妙體上的無量萬相為衣服。這時,我們便生活在一個「我與萬物為一」的自心境界里。我們在這樣的「至善」「極樂」的自心境界里,則一切萬相,皆是自性妙體的現相,皆是自性妙體的衣裳。此衣不需縫製,天然而成。此衣不需洗滌,本然清凈。

回歸了自性的人,或曰往生了凈土的人,他的自性妙體的每一個作用,每一個現相,皆是自性眾生,皆是唯心凈土中的人天,經雲「國中人天」。

回歸了自性的人,或曰往生了凈土的人,他的自性中的每一個作用,每一個現相,皆是清凈莊嚴相。這清凈莊嚴之相,即是國中人天的應法妙服。這個應法妙服,不是從外面得來的,而是自性妙用的本然之相。

[1]衣服:經中所說的衣服,是個比喻,比喻自性莊嚴,或雲功德莊嚴,或雲精神面貌,而不是世人穿的麻布衣服,或絲綢衣服,或任何物質意義上的衣服。

衣服隨念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