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鄉村往事:榆皮麵條

鄉村往事:榆皮麵條

鄉村往事:榆皮麵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節選《村樂圖》作者:武俊嶺

要想把麵糰擀成麵條,其面必須要「壯」,或者說韌。而這一點,不是高粱面、玉米面所能具備的。地瓜面雖然有這一特性,但太粘了。唯有麥子麵粉最佳,可惜,那年月缺少的就是白面。

沒有辦法,人們找到了一種替代品,那就是榆皮面。

榆皮面,就是榆樹的嫩皮做成的面。一棵榆樹伐倒後,人們把硬皮剝去。這時,榆樹身子變得白白的,香香的。這些嫩皮,可以一層一層地小心剝下,截成一尺長短,晒乾、捆起來。用時,用刀剁碎,拿到石臼里搗碎,在石磨上磨成麵粉,就成了榆皮面。榆樹多的人家,就把榆皮拿到壽張集市上,賣掉換錢。

母親把高粱面、地瓜面、玉米面,與榆皮面混在一起,摻和勻了,加水,和成軟硬適度的麵糰。蓋上籠布,讓麵糰「餳」一會,就可以在案板上擀麵條了。雖然白面稀少,但擀麵條必需的一點面醭,還是要用的。撒一點面醭在案板上,把麵糰分成幾個「劑子」。把劑子揉圓,按扁,就用擀麵杖擀起來。

鄉村往事:榆皮麵條

劑子的圓越來越大,越來越薄,最後,薄得像紙一樣了,就算是擀好了。在這一張大圓上撒一點面醭,以便摺疊起來。折好後,就用菜刀一刀一刀地切。切好後,放在蓋墊上。

接下來,第二個劑子,第三個劑子,慢慢地擀。

找一段蔥,切成碎花,放在一隻大碗里。如果有韭菜,更好了,也可以切碎放進碗里。再往碗里放一勺鹽,一鐅子油,老棉油。

下麵條時,先把鍋里的生水燒開。取出一些開水來,倒進那隻盛蔥花油鹽的大碗里。立即,從碗里散發出一股撲臉的香。這,就是鄉親們所說的「澆湯」。往往,我會迫不及待地拿起小勺,舀一點澆湯喝。飄在碗里的那些油星子,對我的誘惑非常大。

麵條下到開水後的鍋里。麵條在鍋里打幾個滾,也就熟了。

一人盛上一碗,不十分滿;以便澆上澆湯。把澆湯攪拌一下,就可以香香地吃了。

鄉村往事:榆皮麵條

味道還真不錯。有高粱的淡淡的香,有地瓜的微微的甜,有玉米的稍稍的澀,有榆錢的一點點粘。吃到嘴裡,稍微嚼一嚼,唇齒之間很是受用。因為麵條極為軟和,咀嚼後下咽,極為順暢。口腔里,還有澆湯的咸、香、鮮,與麵條的醇香混和著,十分美妙。一時之間,大家只顧吃麵條,發出很響的聲音。

榆皮麵條雖然好吃,或者說好喝,但相對於乾糧來說,是一種

「濕」、「軟」的食物。吃下之後,「不撐晌」,也就是說時間不長肚子又會餓了。為了彌補這一缺點,母親會在鍋里熥上一些窩頭、一碗老鹹菜。大家在痛痛快快地吃下兩碗麵條後,盛上一碗麵條湯。順手,拿起一塊或者一個窩頭,就著鹹菜、喝著湯,把窩頭吃下去。這樣,才算是真正的飽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