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關注視覺中國,更應反思何為「知識產權保護」

關注視覺中國,更應反思何為「知識產權保護」

資料圖:人民日報官方微博。

視覺中國事件引發的輿論熱度還在持續。有媒體報道,目前國內排名前三的商業圖片網站已先後暫時關閉。根據國家版權局微信公眾號消息,國家版權局將把圖片版權保護納入即將開展的「劍網2019」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秩序。

一張由黑洞照片引發的輿情風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拍出了中國圖片商業版權業的「黑洞」。一些商業圖片網站憑藉壟斷的市場地位,一方面長期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圖片版權,甚至將大量海外開放版權照片「據為己有」;另一方面大搞「碰瓷維權」「釣魚維權」,動輒進行高價索賠,動輒要求籤訂包年合同,搞得媒體、自媒體戰戰兢兢,不敢配圖。如此盈利模式,引發眾怒不足為奇。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此次輿情爆發當作簡單的情緒宣洩,更有價值的,是把此次事件作為全社會深入思考知識產權保護的一次契機。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當前中國社會的普遍共識,但在具體社會實踐中是什麼才是真正的知識產權保護還有待進一步釐清。

圖片公司保護圖片作品的著作權是理所應當的,《著作權法》《侵權責任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等法規中,對於圖片作品、圖片作品權屬、作品使用、侵權責任等都有明確規範。但未曾想,這種權利的保護卻演變成一些商人牟取暴利的遮羞布。從保護到濫用,捅破這層窗戶紙的是企業的貪婪。

事實上,包括圖片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制度設計是一種保護創新的利益平衡,意在通過設置一定壟斷權來刺激創新主體、激發創新動能,而不是建立一個個森嚴的壁壘,讓所有人動輒得咎,只能「花錢消災」。在當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切莫讓一些「以保護之名漁利」的行為給真正的知識產權保護抹了黑。如何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並在著作權保護和傳播權利之間找到平衡點,是視覺中國事件之後,業界更應該思考的問題。(海外網評論員 王法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巴黎10天連發兩起名表搶劫案 涉案金額近20萬歐
英國警方:逮捕阿桑奇與美方引渡授權令有關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