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帝王都推崇數字「九」,為何秦始皇偏偏對「十二」情有獨鍾?

古代帝王都推崇數字「九」,為何秦始皇偏偏對「十二」情有獨鍾?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易經·乾卦》有爻辭曰:「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又有言:「飛龍在天,上治也……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所以,古代帝王也稱「九五之尊」。

古人認為:「奇數為陽,象徵天,偶數為陰,象徵地,陰陽相和,天地交融,乃生萬物......」而「九」乃是奇數之最,陽數之極,代表陽氣最盛,所以自古以來都是帝王最熱衷的數字,還形成了一種以「九」為中心的皇家文化。

比如,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王權象徵用「九鼎」,朝廷官職設「九卿」,京師防衛置「九門」,就連紫禁城也因設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間半而被稱為「宮闕九重」。

但是,作為中國古代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卻與其他君王不同,他最推崇的數字不是「九」,而是「十二」。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曾在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後:「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這就是後世津津樂道的「十二金人」,其目的乃是穩固統治,彰顯功績。

再者,秦始皇祭天拜地時:「所祀名山,自殽以東者五,自華以西者七,合之正數為十二。」也就是說,秦始皇創下不朽功業後,不多不少,選擇祭祀了全國十二座名山大川。

另外,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又「徙天下富豪於咸陽十二萬戶」,其目的乃是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體現了秦始皇重農抑商的思想。這裡被遷徙到京都咸陽的富豪不多不少又正好是十二萬戶。

而且,大秦建國後,秦始皇在中央實行了三公九卿制,用以管理國家大事,「三」加「九」正好等於「十二」。同時,秦始皇在全國通行使用了「半兩錢」,據現代考古證明,「半兩錢」的重量正好合秦制「十二銖」。

以上種種都是秦始皇迷信數字「十二」的體現,另有其他諸多例證,在此不一一列舉。

那麼,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崇尚數字「九」,為什麼秦始皇會對數字「十二」情有獨鍾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樸素哲學觀說起。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天圓地方」,很多古代建築也都據此設計,最典型的就是天壇和地壇。

而當圓的直徑與方的邊長相等時,圓與方的周長之比是三比四(比如,當圓的直徑和方的邊長都是1,其周長則分別為3.14和4,比值大致是3:4,以先秦時期的數學水平,能算到這種精準程度已屬不易),所以又有「天三地四」之說。

天為「三」,地為「四」,所以天地互乘所得之數「十二」就被古人認為是「天之大數」,乃是先秦時期人們普遍推崇的「聖數」,在秦始皇心中則成了「天地六合」的象徵。

秦始皇認為,自己統一六國,將天下和為一體,與「十二」乃是「天地之積」不謀而合。所以,「十二」也就代替數字「九」,成了秦始皇最情有獨鐘的數字。

究其本因,秦始皇之所以迷信數字「十二」,無非是想用這種方式宣揚自己的不世功勛。誠然,秦始皇如此心態難免有好大喜功之嫌,但以他的歷史功績,確實也撐得起陰陽五行學說中「十二」所代表的含義。

參考資料:《史記》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歷史界為何認為「明實亡於萬曆」?萬曆年間發生了哪些歷史巨變?

TAG:小白兔日記 |